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470854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铭(mng)记 诘(j)责 锃(zng)亮 粗糙(co)B . 篡(cun)改 绯(fi)红 要塞(si) 肖(xio)像C . 教诲(hu) 仲(zhng)裁 屏(bng)息 歼(qin)灭D . 畸(j)形 炽(zh)热 氛(fn)围 瞥(pi)见2. (2分)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秀颀(q) 言讫(q) 鸿篇巨制 笑容可拘B . 吞噬(sh) 愧怍(zh) 兵慌马乱 略胜一筹C .

2、 恻(c)隐 酝酿(ning) 不言而喻 大庭广众D . 拾(sh)级 慰藉(ji) 鸦雀无声 言简意骇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这几个有着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B . 我们的周德鸿不仅精通数学,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C . 以栾恩杰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员,为我国成功实施首次月球探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可圈可点 , 值得大书特书。D . 往年山村里的餐饮铺总是惨淡经营、无人问津。今年,油菜花开了,游客上门了农家菜馆也兴旺起来。4. (2分)下列句子中

3、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每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B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C .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D . 一个城市居民的良好素养是衡量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5. (2分)下列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卢俊义浔阳楼题反诗(水浒传)B . 虎妞协助刘四爷管理车厂(骆驼祥子)C . 阿廖沙因染布遭毒打(童年)D . 诸葛亮三气周公瑾(三国演义)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阅读以下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

4、知越州赵公 ,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 , 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 , 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

5、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注释】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故事:向来规矩。朔:农历每月初一。(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意思。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_ 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_(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其仁足以示天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 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 . 其施虽在越 其仁足以示天下D .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6、 令 无 失 所 恃(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5)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B .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C .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

7、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D .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8. (10分)请按要求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3)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 (4)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5)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6)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北固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8、_,_”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景;杜牧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在泊秦淮中写下了“_,_。”的诗句,表面斥责歌女,实际讽刺了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陆游去职回乡,在游山西村中以“_,_”的诗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8)“东”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方位。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东”字的连续两句:_,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9. (11分)学校新近为学生创建了阅览室,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下列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为阅览室起一个文雅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2)为阅览室拟一副对联。 (3)谈谈阅读对初中生的益处。 六

9、、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10.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曹雪芹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

10、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

11、:“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

12、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2)从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点? (4)试根据选文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11. (18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上海是怎么来的?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

13、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6300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

14、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1900年人口突破100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500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1)第段介绍了下列信息: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