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3744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4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监测管理工作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我公司药品不良反应特点及监测管理基本情况,总结在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工作中的体会,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正确的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公司 2010 年至 2011 年上报的14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查找报告特点、不足之处,提出有效改进方法。结果上报 14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人为主要高发人群;抗感染药物(40.4) 、作用循环系统药物(10.5 )为主要原因;对皮肤(45.95%)、消化道系统(14.19%)影响较大;病情较严重者8 例,严重者 1 例。结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工作及监测管理,可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

2、生,更有效的指导临床工作者合理用药,提高药品安全性。 【关键词】ADR 监测管理体会 我国于 2011-7-1 起施行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患者用药安全得到良好保障。药物在正确用法、正常剂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指药品不良反应(ADR ) 。1ADR 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指对临床中诊疗过程中 ADR 发现、调查、分析、评价、处理。此项工作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 ADR 的关注,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回顾性分析公司 2010 年至 2011 年上报的14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查找报告特点、不足之处,提出有效改进方

3、法。现报告如下。 2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公司 2010 年至 2011 年上报的 14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为 EXCEL 表格。 1.2 观察方法检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所涉及的各项问题,并记录汇总,提出改进意见。对报告中患者基本情况、药物类型、给药方式、ADR 所并发临床类型、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EXCEL 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148 例 ADR 患者中,男:89 例(60.14%) ,女:59 例(39.86%) 。年龄 1 岁 3 个月85 岁,患者中性别、年龄段分布见表 1。 表 1148 例患者性别

4、、年龄段分布情况2.2 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因分析 148 例患者中,严重者 1 例,病情较严重者 8 例,一般者 139 例。病情严重者 1 例是由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病情较严重患者由抗感染类药物引起 5 例,中药注射液 3 例。2.3 预后情况 75.68%(112 例)的病例治愈,24.32%(36 例)的病例好转(包括治疗后出现后遗症患者) ,无发生死亡病例。 2.4 给药方式不同的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滴眼、皮肤局部用药)照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见表 2。 3表 2 给药方式对 ADR 的影响 2.5 药物类型分析 148 例 ADR 的药物类型,通过发生率高至

5、低排序,前 5 名药物:抗感染类药 (40.4)、循环系统药(10.5)、中药注射液(75)、营养类药物(5.7)、内分泌系统药物(5.3%) 。抗感染类药物具体见 表 3。 表 3 各类抗感染类药物引起 ADR 构成比 *例数 60 例,比例合计 100%2.6 临床表现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最主要、最严重临床表现分类。详见表 4。 表 4ADR 临床表现分类 3 讨论 通过 14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中的 6 点工作体会。 1、对 ADR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总体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尤以5070 年龄组段男性明显( 该年龄段男性:25.67%,女性:15.5

6、4%,男性较女性高出 10 个百分点)。ADR 以老年人发病为主,药品在老年人体内由于生理各项功能逐渐下降,药物代谢速度较慢。2携带药物微粒的白蛋白减少,使游离性药物微粒增加;肝内微粒体药酶活性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肾血流减少,药物排除体外途径受限4制,体内积聚药物浓度升高。3因此在临床用药中,更应该注意老年人药品使用安全性。 2、经积极、及时治疗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预后良好,对突发、危及生命症状及时控制,较少发生较严重后果。我院一例严重病情患者,系门诊静脉输液病人,治疗离院后对初发皮疹、瘙痒症状不予重视,导致病情延误。究其原因,在于医师对患者告知缺失,患者对 ADR 不了解造成。加强对 AD

7、R 的认知,有助于降低用药风险,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良好的控制 ADR 于疾病初期阶段。 3、不同的给药方式中以静脉注射最易引起 ADR,本组中 66.52%的患者有静脉注射引起,口服途径占 18.82%,皮肤局部用药占 11.39%。静脉、口服、外用为药品治疗的主要途径,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范使用剂量,给药方式。结合患者既往有无该药品不良反应史,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最佳治疗药物。 4、引起 ADR 药物类别中抗感染类药占 40.4,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涉及范围广,为每个科室常用药品之一。合理选择抗生素,做到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药物中以头孢类(63.33%) 、喹喏酮类(10%)占较高

8、比例。喹喏酮类药物于手术科室应用范围广,需加强对手术前后为预防感染抗生素使用率的监测及管理。中药注射液(7.5)占药品不良反应第三大类别,中药为我国医学瑰宝,中成药因其本身制作过程、药物成分、药效特殊性存在较易引起 ADR 的问题,组织临床医务人员对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学习认识,可有效提高中成药的使用安全性,注意中成药使5用的配伍禁忌,勿超剂量、超常规用药。 5、药品不良反应最易引起皮肤及消化系统症状,两系统共占发生率的 60.14%。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荨麻疹、恶心、呕吐常见。抗过敏、止呕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在临床工作中,应告知患者其药品最常见并发症的类别,提高患者对 ADR

9、 共同预防能力。 6、ADR 监测工作是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ADR 监测是公司及各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职责。药技人员、医师、护士均应树立正确认识,积极、准确的报告每一例药品不良反应。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对 ADR 转变观念,药品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是同药品本身药理作用相关,并非由药品质量不合格引起。建立起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减少对患者的误导,更可根据 ADR 的特点正确引导患者共同参与不良反应报告上报过程。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应深入临床,建议临床医生掌握用药指征、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适合药物及给药方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与临床一线工作者交流,捕捉有价值的关键点,处理监测管理工作环节中不顺畅、不合理之处,让整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高效运转,让 ADR 能及时上报,监测到位,快速解决。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1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唐亚娟.我院 478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水电医学,2009,(01) 63肖律,黄乐松,卢潇潇 .385 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