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3379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自主学习一、氨(NH3)1氮的固定:将空气中_态的氮转化成_态的氮的过程;分为_固氮、_固氮、工业固氮等方式。2氨气的物理性质,游离,化合,生物,自然,氨在通常情况下是_色、具有_气味的气体,_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_体积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易_,熔点(33.5 )低、易_,在常压下冷却至33.5 或常温下加压至700800 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同时放出_。液态氨汽化时_,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所以液氨常用作_。,无,刺激性,极易溶于,700,扩散,液化,大量的热,吸收大量的热,制冷剂,【实验1】喷泉实验,极易溶于水,3.氨气的化学

2、性质(1)与H2O反应:NH3溶于水时,大部分与H2O结合成_。NH3H2O很不稳定,受热_。NH3H2O显碱性:由于NH3H2O是弱碱,_电离,所以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_或使石蕊溶液变_。,一水合氨(NH3H2O),易分解,部分,红,蓝,【实验2】氨水的挥发性实验,变蓝,碱,白色烟雾,挥发,挥发,5用途(1)液氨可作_。(2)催化氧化制硝酸。(3)制铵态氮肥。,制冷剂,想一想1(1)按照微粒个数的多少给氨水中存在的微粒排序?(2)实验室内如何收集氨气?,二、铵盐及氮肥1铵盐(1)组成:由_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物理性质:都是_色_的晶体.(3)化学性质,白,易溶于水,2.氮肥(

3、1)分类,(2)使用注意事项保存在阴凉处;铵态氮肥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想一想2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碱性肥料(如草木灰)混合施用?,三、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自主体验,解析:选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不是将N2转化成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双选)(),解析:选BD。a气体能极易溶于b溶液,迅速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才能形成喷泉。NO不与水反应且微溶于水;CO2极易溶于NaOH溶液;Cl2不溶于饱和NaCl溶液;NH3

4、极易溶于盐酸;所以BD符合形成喷泉的条件。,3.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还可能含有其他价态的N元素(如NH4NO3中的N有3、5两种价态);选项C中,铵盐与碱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即加热时,生成NH3,不加热时,往往生成NH3H2O;选项D中,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其过程为先受热分解,再降温化合,而不是升华。,探究导引工业上用N2和H2反应合成氨气,实验室内如何制取氨气呢?提示:利用铵盐固体与强碱固体反应;因为NH3极易溶于水,制取收集时需

5、要干燥环境。,要点归纳,(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3净化装置:盛有碱石灰或NaOH固体的干燥管(或U形管)吸水。4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5尾气吸收:棉花用稀硫酸浸湿,吸收氨气,防止多余的氨气逸出污染空气。6验满方法(1)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2)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处,若产生白烟,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特别提醒(1)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堵一团棉花的作

6、用:防止氨气和空气发生对流,提高收集速率和氨气的纯度。,(2)不能用浓硫酸、P2O5作干燥剂,也不能用无水CaCl2作干燥剂,前两者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后者与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CaCl28NH3。(3)多余气体的吸收:用稀H2SO4浸湿的棉花堵在管口或用如右图装置吸收。,即时应用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双选)(),解析:选AC。A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后二者又化合生成NH4Cl;B项,CaOH2O=Ca(OH)2使溶剂减少,同时放热,有利于NH3的产生和逸出;C项,反应原理正确,但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项,浓氨水受热挥发出NH3。,要

7、点归纳,即时应用,下列有关氨及氨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NH3是10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B液氨、氨气、氨水是同一种物质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D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思路点拨】从组成、类别、性质进行比较。【解析】A项,NH3是具有还原性(N显3价)的10电子分子,正确;B项,液氨与氨气均是纯净物而氨水是混合物,错误;C项,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是电解质的水溶液,错误;D项正确。,【答案】AD【名师点睛】,()按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锥形瓶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铂丝保持红热请将可能观察到的其他现象补充完整: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利用

8、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本题考查了氨气的性质和喷泉实验的形成。若在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在a中NH3被水吸收,形成负压,中HCl进入中,HCl和

9、NH3反应生成固体NH4Cl,生成白烟。,要在烧瓶形成喷泉,就要形成负压,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1)先打开a、b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b活塞)(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3)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a活塞,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c活塞),片刻后,关闭a,然后打开b活塞,【规律方法】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喷泉形成的实质,要想形成喷泉必须要有比较大的内外压强差,形成压强差的方法可以溶于水,也可以通过氨气和HCl反应生成固体等,又考查了氨的化学性质的应用。,实验室制取氨气方法的探究【经典案例】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三种方法:将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

10、放入试管内,在酒精灯上微热;称取7.9 g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试管内,再加入8 g氢氧化钠固体,常温下即能产生氨气,装置如下图甲;,在锥形瓶中注入50 mL浓氨水,再加入10 g氢氧化钠固体,装置如下图乙,选取三个250 mL的干燥的烧瓶及瓶塞,用于收集三种制法的氨气。请填空:,(1)写出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2)说明用法制取氨气的原理_; (3)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_;(4)集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装置如上图丙(烧杯内盛酚酞溶液),其现象是_。,(3)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试纸变蓝说明已满(或用玻璃棒蘸浓盐酸接近集气瓶口冒白烟,表示氨气已收集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4)丙装置中圆底烧瓶内的长玻璃管喷出“泉水”,原烧杯中的水是无色的,喷泉呈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