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

上传人:游客 文档编号:12329638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市计划书定稿(修正版) 立足于林沙生态治理、提高林地植被覆盖率、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地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努力把林沙生态治理与绿色能源产业结合,实现林沙生态治理的产业化、农村土地经营的资本化,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循环经济新模式。 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21.4.2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某省党委、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围绕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及A市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确立生态建设为主,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强化

2、林业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着力新资源培育扩展,以生态产业建设夯实加工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建成从资源培育到工业开发利用一体化的林业生态产业体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尊重科学,掌握植物的生物特性,加速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将林沙生态产业综合治理与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 在建设生态产业基地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安置好农牧民的转移、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使得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同步进行,实现生态恢复、生产发展、农牧民生活富裕。 坚持科学造林,推广运用适合干旱地区的优良品种、适用造林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营造管护技术和防治模式。 采用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造林树种、抚育方

3、式等,并对周边的生态产业建设造林、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1.4.3建设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统筹规划原则;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工程建设构想原则;坚持先易后难,讲求实效,围绕重点,分期完成的实施原则;坚持保质保量、为后续加工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原则;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现有资源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3的更新、扩大,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建设原则;坚持生态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同步推进发展原则。 1.5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本项目将以A市“收缩、转移、集中”的经济建设战略方针为依据。 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资源情况,一是建成39万公顷能源林基地(其中低产

4、林改造14万公顷,新造25万公顷);二是在E县改良110万公顷的退化草原;三是在C县建设污水处理厂和节水灌溉及生活废水利用试验示范基地;四是在E县和D县各建设一座年产50万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厂;五是在E县、D县、C县、F县各建一座能源电厂,总装机容量480兆瓦。 1.6项目系统组成某绿色能源项目是以“低碳经济”为核心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某绿色能源项目包括五大循环经济个体能源林基地、燃油燃气厂、电厂、有机肥料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共涉及两个农业系统和三个工业系统。 以工业为支柱,工业带动农业,形成一个涵盖新能源工业,绿色农业和林业的循环经济体。 在这个循

5、环经济体中,利用能源林基地提供的原材料,经过直燃产生电能和热能,并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渣经过再次加工生产出有机肥料用于发展有机农产品。 本项目将把生态环境建设、能源开发利用、林牧产业发展相结合,拉动项目区农林牧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效地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4改善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较大幅度地提高当地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 2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巩固造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荒漠化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西北地区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项目区荒漠化程度比较

6、严重,虽然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土地沙漠化趋势得到减缓,但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仍很广泛,风蚀、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并存,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本项目是对退耕还林、防风固沙、“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A市仍有较大面积的宜林沙、荒地的治理迫在眉睫,但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有限,急需民间资本的介入。 某投资有限公司致力于环保与新能源开发,积极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新导向,拥有一大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资本力量雄厚。 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力地维护原有的各项生态工程的建设成果,且通过产业带动,为当地建立循环利用的产业体系。 从灭荒造林到能源发电,全过程保持零排放,真正做到高效利用

7、资源,全方位回馈社会。 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52.2.2填补行业空白,减缓能源危机一是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仅受制于煤炭资源和开采安全问题,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SO2排放量已据世界第一位,其中约85%是燃煤排放,虽然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但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能源为重要动力,经济越发展,能源消耗越多。 目前世界的能源结构的主体为化石燃料,而石油又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石能源,有“现代社会血液”之称。 它不仅仅是能源之母,

8、还是纺织、电子、化工、材料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材料。 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性需求的飙升,石油已成为不可持续发展的燃料。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又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 有专家测算,我国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在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 更有专家分析,发达国家将把石油价格不断推升,以此作为压制中国、印度等后发展国家的重要手段。 巨大的国际采购,会使我国原油陷入类似现在铁矿砂市场的“价格合围”。 因此,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化石能源在消耗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C县O2和有害物质与日俱增,带来

9、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地球大气整体碳源的增加带来的温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6室效应及高硫含量造成的酸雨,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若世界持续目前的暖化趋势,至2200年,全球GD县P将减少13.8%。 本项目是一个从资源建设到资源循环利用、从源头到出口全过程为环保零排放的高科技综合项目。 将建成集营造林、发电、供热、有机农牧林业环保开发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实体,其中使用

10、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将填补各行业的空白,也有利于减缓能源危机。 2.2.3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本项目建设投产中,一是需要劳动力资源15万人以上,实现剩余劳动力门前就业;二是投产后需保持3-5万人常年就业,使部分农业就业人员转化为工业就业人员,对缓解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意义深远;三是公司每年支付给农民的林地流转费是每公顷90150元,相当于当地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纯收入将增加1-2倍。 公司项目的建设,必然进行水电路的配套建设,农林牧综合开发,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 2.2.4适应产业政策,实现地企双赢3.项目建设的条件3.1项目区基本条件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

11、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73.1.1自然条件(问题1A市自然条件是否满足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A市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5,平均无霜期273天,极端最低气温-27.6,最高气温35.5,年降水量262.9mm,最大风速11.0m/s,年平均风速1.8m/s,年日照时数2806小时,年均相对湿度52,年平均沙尘天气12次。 年水面蒸发量12001500mm,年陆地蒸发量190290mm。 A市的水资源主要来于大气降水。 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造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贫乏,且分布不均。 境内山间沟谷比较多,但多数干涸。 除洪水季节外,几乎无较大地表水体。 境内土壤共有6个土类,14

12、个亚类,44个土属,165个土种。 主体土类是粟钙土和棕钙土,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 草甸土、潮土、盐土与石质土为非地带性土壤。 栗钙土占总土壤面积的47.2%,棕钙土占总土壤面积的45.5%。 土壤质地多为沙壤、轻壤,并有不同程度的砾质化。 3.1.2社会经济条件xx年,全市生产总值8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人均生产总值达4100美元。 第 一、 二、三产业比重为4:54:42,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年财政收入102.2亿元,为第一个财政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城市。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98.2亿元,累计完成1240亿元。 已实施121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

13、煤化工、稀土“六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8大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亿元。 售电量141.8亿千瓦时。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1亿元。 中直区直大企业、稀土高新区、旗县区、市属企业竞相发展,形成合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保持第一;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百强城市第34名;在全国中西部地区18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全市生产总值排第1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2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18元,年均增长19.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67元,年均增长12.9%,城乡居民收入

14、均列首位。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89.5亿元。 3.2项目实施单位条件3.3现有的工作基础4项目建设内容4.1能源林基地建设能源林基地建设具体包括现有低产林改造和宜林沙荒地的综合治理。 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市39万公顷(其中新造25万公顷,低产林改造14万公顷)宜林荒山、沙地、低产林进行综合治理。 采用高科技手段,将沙荒地营建成每年每公顷干物质产量达到6吨以上高品质的能源林,满足480兆瓦的生物能源电厂原料的供应。 并完成生态移民12万,A市某绿色能源与林业生态产业综合项目计划书9解决1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后续加工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满足低改和营林苗木需求,在D县和E县各建设一个1

15、00公顷的良种繁育基地。 每个基地的年生产能力达到优良林木、牧草种子500吨,优质苗木10000万株。 既要完全满足公司造林及草场改良需要,又要弥补周边旗县造林苗木短缺。 4.2退化草场改良工程针对E县110万公顷的退化草场,一是进行封育、复壮、改良,修建引水渠道127km,使50万公顷草场实现滴灌,营建草场防护林网33公顷,封育草场110万公顷。 改良后的“乔、灌、草结合型”牧场,加工成干鲜牧草和颗粒饲料供给周边牧民进行设施圈养,年产值6000元/公顷。 乔灌木林网产生的原料供给发电厂,解决6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二是生态移民6万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恢复。 4.3污水处理与节水灌溉工程在C县建设处理能力达到每日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利用处理后的水资源,在C县和E县建设总面积3万公顷的节水灌溉示范与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