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90855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V)(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脊骨(j) 召唤(zho) 慰藉(ji) 面面相觑 ( q )B. 百舸(g) 炽热(ch)犄角(j) 瞠目结舌(chng)C. 句读(du) 矿藏(zng) 跬步(ku) 汗流浃背 ( ji)D. 憎厌(zng) 不啻(ch) 摇曳(y) 自怨自艾( i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沉缅 急躁 麻痹 历历在目B、妥帖 思忖 沉溺 至高无尚C、敷演精彩 恪守 按步就班D、磕绊 孕育 厄运 出类拔萃3下列解说或判断不正

2、确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和翔,采用词语移用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鹰的迅疾和鱼的轻快)B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断句应为: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C. 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毫无准备的出发,往往会空手而归)D. 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提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一种为达到自我完善而进行的不懈的努力,它永无止境,从不停歇。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B.今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

3、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D.许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A. B.C. D.6.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4、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二、古文阅读 (20分)(一)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71

5、2题(12分,每小题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6、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 超出一般人B、而耻学于师。 耻: 以为羞耻C、小学而大遗。 小学: 学制的初级阶段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

7、 竟、竟然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0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8、或不焉12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三、根据语境填写下面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1、 用蟹作喻之句“ , , 。”劝学2、师说一文中的 “ , ” 和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境相近。3、赤壁赋中借蜉蝣

9、、粟来表达人生短暂的句子 ,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3分)安于途中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

10、,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么?等待或许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么?水气抵达天空也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即使水气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过程对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即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确完整体现,或者说是

11、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但是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一来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

12、命,有可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在不停的从南飞到北,有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只有在不断的从溪流入海,才体现其自身的运动。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达到怎样的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

13、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14.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中”?(2分)15.作者说,(终点)“决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16. 文章标题“安于途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又为什么说“首先做到安于途中”?(3分)1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答: (4分)A生命带给人们很多启示,或追求终点的辉煌,或注目过程的充实。作者在文中反对追求生命的“终极愿望”,主张“过程即生命”,要“安于途中”。B作者认为视生命的必经的过程为“漫长的等待”,“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的人,是因为太坚信“付出就要有结果”,而一味追求结局的辉煌。C本文以花开花谢,日出

14、日落,类比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以化水为虹,化蛹为蝶,生动形象地阐发了“过程成就最终的美”的道理。D本文借助于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借助语言的流畅,使文章具有一种流动的美感,读来亲切、感人。E从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注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人生观,以及对人生信念的旷达和名利追求的淡泊。五、语言运用(7分)18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3分)十八岁使我想起 ,使我想起 ,整个世界都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 。 19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问题。(4分)竹(之一)每攀登一步 都作一次小结竹(之二)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你空空如也上述两首诗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