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41140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1. (12.0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B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C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凌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E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F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

2、缺部分。(六题中只选四题作答) 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我报路长嗟日暮,_。(李清照渔家傲)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诗句。 何谓知己?知己就是“我寄愁心与明月,_”的休戚与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_,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义无反顾(李贺雁门太守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_”的至死不渝(李商隐无题),是可以克服空间阻隔的“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志趣高雅。2. (2分)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文

3、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刿论战选自国别体史书左传,这本史书相传为春秋时齐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 . 古代关于官职升迁变化有专门用语,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谪”为降官之意,大臣辞职还乡则会用“乞骸骨”的委婉说法。C .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D .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中小说集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3.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班农近日对南华早报说,干掉华为比达成中美协议重要十倍。这是这位美国极右翼舆论领袖发出的最新狂言。要不是华为自己未雨绸缪 , 以一个民营企业之

4、列扛起抗美大旗,后果不堪设想!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无端打压华为这样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是典型的经济霸凌行为。不解除对华为的制裁 , 根本没必要谈,谈了也白谈,我们不要城下之盟 , 不能让美国人用枪顶着脑袋谈判。王毅外长申明:如果美方愿意平等磋商,中方的大门敞开 , 如果美方选择极限施压,中方坚决奉陪到底。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智慧、力量和耐力的较量,就看谁先眨眼。(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雨绸缪B . 制裁C . 城下之盟D . 申明(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二、 阅读理解(70分) (共7题;共70分)4. (5.0

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钟山:山名。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相对:对着山。(1)诗中“_”、“_”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5.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

6、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才美不外见_ 执策而临之_愿子还而视之_ 去而顾之_(2)翻译下列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当今

7、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6. (2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暖,一寸长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我一听,有点蒙。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是这样的,大哥,”男子

8、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

9、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

10、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章第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他搓着手 , 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4)“一寸长的暖”深

11、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

12、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

13、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

14、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 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B . 文章结构精致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C . 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