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213407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四十三) 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1. (2分)(2015山东东营)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向黑暗深邃的土地探寻,你理想的根基变得坚如pn_石;与暴虐的狂风搏斗,你的品格变得刚韧倔_强;从阳光雨露中汲取精华,你生命绽放的光彩愈益绚烂夺目。2. (10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_。(毛泽东七律 长征) (2)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当窗理云鬓,_。(木兰诗) (4)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2、)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_,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8)杜甫望岳中“_,_”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了诗人的心胸气魄。 3. (4分)锯释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字词。能以径寸之木_奉命于危难之间_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_4. (4分)名著阅读。下面是摘自不同作品中关于人物眼睛的描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甲】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

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乙】眼中有一股奇异的力量,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出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野性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丙】当这个人注视着一件东西的时候,他微微合起他宽大的眼皮,这样,眼皮正好圈着眼珠,使得视野的范围缩小,他注视着!好厉害的眼光!远方缩小的物件都被他放大!他一眼便看透您的心事!【甲】是_(作者)笔下的人物,【乙】中的“他”指_。【丙】出自_(作者)的作品_。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5. (4分)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后面问题。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

4、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叠:皱(眉头)。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花:簪花。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罗襦:丝绸短袄。(1)如果为这首词取一个题目,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闺怨B . 梳妆C . 相思D . 送别(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词通过“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簪花、镜、面、罗襦”等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B . 词中“度”生动地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动为静,富于联想与想象。C . “照

5、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D . 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用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6. (11分)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6、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B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C . 诲女知之乎:教诲。D .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2)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学而时习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 . 仁以为己任 以丛草为林C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D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选入

7、本文的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B . 孔子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C . “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的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D .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 (17分)(2013江苏盐城)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注】

9、挐:撑(船)。毳(cu)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ng dng ):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1)解释选文中划线字的意思。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上下一白 及下船 (2)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 . 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 . 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D . 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填空和简答。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1-1、2-1、2-2、2-3、2-4、2-5、2-6、2-7、2-8、3-1、4-1、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5-1、5-2、6-1、6-2、6-3、6-4、7-1、7-2、7-3、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