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96482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7)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 ) A . 步行速度10m/sB . 质量50kgC . 体温36.5D . 身高1.68m2. (2分)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可看做是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卫星绕地球完整一周所用时间叫做运行周期T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人造卫星,周期分别为T1和T2(T1T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O为地球中心,则A、B两卫星再一次相距最近至少需要经过的时间为A . B . C .

2、D . 3. (2分)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 . 投影仪B . 放大镜C . 照相机D . 幻灯机4. (2分)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 . 杯中“断笔”B . 水中倒影C . 棱镜分光D . 日食美景5. (2分)高邮市南海中学八年级15班王仁君同学通过本学期上半学期的学习,总结出如下知识:早上起床后一打开窗帘,房间立刻就亮了,可见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水中传播速度要小;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河岸上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3、直线传播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 (2分)下面是色光的混合,混合后的颜色正确的是( )A . 红色和绿色混合,得到靛色B . 蓝色和红色混合,得到黄色C . 绿色和黄色混合,得到橙色D . 黑色、绿色和兰色混合,得到白色7. (2分)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在证件检验、军队安全、安全检查等方面.文物展馆就安装了这一设备.当人们进入场馆门口0.51.0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B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 . 相

4、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D .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8. (2分)潜水员潜入水中工作时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9. (2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A . 大于10cm,小于15cmB . 大于15cm,小于20cmC . 大于10cm,小于20cmD . 大于10cm,小于30cm10. (2分)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

5、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B . 汽车导航仪的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的摄像头C . 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D . 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11. (2分)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 . 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B .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D .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12. (2分)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3. (2分)有关下面四幅图说法:甲是矫正近视眼;乙是近视眼;丙是近视眼;丁是矫正近视眼,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B . 甲丙C . 乙丁D . 丙丁1

6、4. (2分)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 , 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 . B . C . D . 15. (2分)电影机和投影仪的原理是一样的,放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像未充满整个银幕,解决办法是( ) A . 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B . 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C . 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D . 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二、 填空题 (共13题;共38分)16. (2分)太阳、月亮、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其中_不是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 17. (3分)如图甲所示

7、,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运动的图象分别是图乙中的a、b图线则b图对应的速度为_m/s,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a、Fb , 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a、Pb 则Fa_Fb , Pa_Pb (均选填“”、“=”或“”)18. (3分)“校园歌手”的比赛现场,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挂在音箱附近的彩色气球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 19. (3分)小明先后两次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鼓面,所发出的声音_不同,小丽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

8、的_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_不同 20. (3分)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_斜射入_中时发生了_现象 21. (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放大镜观察书中的字时,观察到的两种现象,分析甲、乙两幅图可知:放大镜是一个_透镜若透镜的焦距为5cm,则观察到甲图现象时,透镜与字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观察到乙图现象时,透镜与字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 22. (1分)谚语“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_23. (2分)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一是利用光的_使教

9、室里每位同学都能看到画面;其二是白布能反射_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24. (5分)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他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填“上”、“下”)调节若光屏高度调好后,蜡烛和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调节光屏距离,使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选填“倒立”或“正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 刻线处,仍要在光屏上的到一个清晰地像,则光屏

10、应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25. (2分)王强同学是近视眼,为矫正视力,他应该选用_透镜作为眼镜的镜片;他奶奶是远视眼,图中的_能矫正奶奶的视力(填“甲”或“乙”)26. (3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的;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_的。猿声是通过_传入诗人的耳朵的。27. (3分)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

11、,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8. (5分)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透镜,某人用一架f=50mm的照相机拍一开花桃树的像:(2)拍桃树的像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mm,桃树在胶卷上成倒立、的_像; (3)拍完桃树的像后,摄影师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_(填“远离”或“靠近”)物体,并将镜头_(填“

12、伸出去”或“缩回来”). 三、 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29. (5分)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30. (5分)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31. (5分)在图中,请画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的光路图。四、 实验题 (共4题;共30分)32. (5分)学习小组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

13、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在调整过程中,他们发现光屏上承接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应向_(选填“向上”或“向下”)调整光屏调整后,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33. (5分)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实验时应选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前/后)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还能由此可得结论:_进行以上操作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