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92508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六国论练习 苏教版必修2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暴霜露,斩荆棘( ) (2)暴秦之欲无厌( )(3)弊在赂秦( ) (4)洎牧以谗诛( )提示: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读音的把握,涉及到一些多音多义字,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掌握。答案:(1)p (2)bo (3)l (4)j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提示:此题是检查在预习中对文言词语字义的掌握。参考答

2、案:(1)率:都,皆。(2)盖:因为。(3)速:招致。(4)数:运数。(5)与:亲附,结交。(6)革:改变,除去。3.六国论选自_,作者_,北宋散文家,与其子_、_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文中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_。提示:此题督促我们对文学文化常识给予关注,首先要落实课本上的知识。答案:嘉祐集笺注 苏洵 苏轼 苏辙 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提示:此题考查对文中涉及到的文言虚词的掌握。A项,“或”,前一个意思是“有人”,后一个意思是“或许、也许”。B项,两个“而”都是

3、连词,前一个译为“就”,后一个译为“可是”。D项,两个“以”,前一个意思是“这才”,后一个意思是“因而”。C项,“固”意义相同,都是“本来”的意思。答案:C2.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于”作为重点虚词,要熟悉其用法。A项,引进对象;B项,“至于”连用,“于”理解为“到”;C项,表示“在”;只有D项与例句相同,都表示比较,理解为“比”。答案:D3.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后秦

4、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提示:本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此类用法应当注意积累。参考答案:(1)“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3)“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4)“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5)“礼”,名词作动词,礼遇。4.选出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提示:例句为意念被动,意思是“被诛杀”;B句“为所”表被动。答案:B5.作者通过对六国灭

5、亡原因的论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这个教训是(默写课文原文)_。提示:要从作者写作的目的方面考虑。答案: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

6、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提示:B项前后句之间是承接关系;C项前后句是承接关系;D项“则”表明前后句之间是假设关系。答案:A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到李牧被杀害,

7、赵都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州郡。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提示:C句应译为“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答案:C3.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丹以荆卿为计 牧以谗诛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智力孤危 三国各爱其地A. B. C. D.提示:是说齐、燕、赵三国采取的错误策略,是总结三国方针上的失误。如果他们能够避免这些错误的做法,那么,胜负、

8、存亡究竟是谁,真的很难说。仅仅是叙述燕、赵所处的客观形势,并不能说明“或未易量”的结果。答案:C4.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提示: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是,齐、燕、赵虽然没有贿赂秦国,但在基本国策上有失误,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是“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项表达错误。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杜 牧

9、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5.对比阅读上面三首诗,说说作者对项羽乌江自刎的不同评价。提示:此题结合历史考查对人物的了解、对历史的评价、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参考答案:杜牧提倡百折不挠的精神,认为项羽应当“包羞忍辱”“卷土重来”。王安石认为项羽人心丧失,“败势难回”,末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李清照盛赞项羽气概豪壮,让人千古仰慕。(三)(xx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

10、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

11、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

12、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

13、美好。提示:A项,“迫”是“逼近”的意思。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提示:B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是“拿、用、把”的意思。A项的“乃”分别是“竟然”和“就”的意思。C项的“为”分别是介词“替”和动词“作为”的意思。D项的“其”分别是表反诘的“难道”和表祈使的“可要”的意思。答案:B8.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A. B. C. D.提示:句是反映寇恂执法严格,句是叙述贾复与寇恂见面的客观情况,不存在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问题。涉及到的选项都排除,只能选D项。答案:D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