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177665 上传时间:2020-03-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13年高三年级十三校第一次调研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就是说,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一种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就是

2、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有最高权威作为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

3、于元人杨维桢赵氏诗录序里认为,“评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术。风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在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件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绘画。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书法。书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

4、故而气脉贯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没有明言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

5、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又譬如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为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一面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一种大气之美的意蕴。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

6、是一种大气之美。(节选自解芳的风骨之美)1联系后文,理解第一段中画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2分)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种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后来是鉴别流品。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A,。B,。C,。D,。3分析第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4请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2

7、分)5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B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C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D“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6本文思路极为严谨,试分析之。(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也是水湄张晓风(台湾)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4这种闷

8、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

9、于浪的白。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11夜忽然凉了,

10、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

11、村”的孱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成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

12、,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23今夜,

13、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注释】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处罚将山脚下的大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7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2分)8第8段画线句的含义是。(3分)9理解第15

14、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10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22段的作用。(4分)11选出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A本文以作者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一开始的懊恼,到接下来调整心绪平和下来,到最后有所悟而心情好转。B本文借助“泊舟水湄的舟子”这一形象揭示了只要有一点情意,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深情的哲理。C暮春之际伤春惜春自古文人皆然,这篇散文也未能摆脱这一情感格调。D本文将古典的含蓄美和现代的柔情美完美结合,将人生的哲理寓意在呢喃咏叹中,让人耳目一新又心潮起伏。12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