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物流模式解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78837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古代的物流模式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古代的物流模式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古代的物流模式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的物流模式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的物流模式解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古代的物流模式解读一、 我国古代的物流需求1.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大范围流动,是古代占主要地位的物流活动。生产发展到农耕经济时代,农副产品的流动是物流的主要内容。这主要因为中国古代有着长期的、集权式的中央政府,皇室与政府的巨大消费,使得全国农副产品向京师和中心城市集中。秦统一六国,天下分三十六郡,形成以咸阳为核心的都市圈。都市人多消费大,不得不从全国调集粮食、布帛等生活用品。汉代初期,从关东调粟数十万石,送至京师,而到了汉武帝时调至京师的粮食已有 600 万石。汉高祖分封诸侯,各诸侯王都有自己的领地,也形成了以诸侯国都为核心的次都市圈。物品同样向这些次都市圈集中。宋代官员俸禄最厚,且实行实

2、物供给制。从粮食到布帛,从薪炭到茶叶,无所不供。因此,京师所需物品最多。史载:宋至道初,每年汴河运来 300 万石,广济河运粟 12 万石,黄河运粟50 万石计 550 万石至京师。而到了大中祥符初年,京师已需粮 700 万石。除此之外还有金帛、缗钱 23 万贯,珠宝香药 27 万斤,薪炭 1713 万斤等。此外,还有金属冶炼业的发展,金属的产量和运输量也都大大增加。宋元丰元年,全国生产黄金 10710 两,白银215385 两,合计 1.4 万余斤;铜 146 万斤,铁 550 万斤,锡 232 万斤,铝 919.7 万斤。由于是铸钱和制造兵器的材料,上述物品大都会被集中储存和保管。如此大的

3、产量,其矿石的开采、冶炼、产品的运输,不知产生多少物流量。其次,中央政府为平抑物价,储粮赈灾,修建了不少粮仓。丰年时收购储存,灾年时籴粮赈灾。宋元佑 28 年,一次发放赈灾用粮 452 万斛(每斛合 5 斗) 。历代政府都将粮仓作为重要设施来建设和管理,清康熙 30 年曾下令各县都建粮仓,大县存粮 5000 石,中县4000 石,小县 3000 石,以备不时之需,之后又下令加倍贮存。2.商品贸易的发展,使货物在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流动。最著名的是汉武帝时派人通使两域,建立连通欧洲的丝绸之路,西域 36 国与中原的商品往来,延续了两千年。珠玉、马匹、丝绸、茶叶、瓷器、米、麦、棉、布都成为了商品,

4、在交通能达的区域内进行交流。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重要商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流动,那就是盐。古代的盐有池盐、井盐、海盐三类。池盐分布于西北地区,井盐分布于四川,海盐在沿海。自古以来,盐的流通是大量的、经常的。唐代初年,西北池盐每年产 1 万斛,河北产盐也在 1 万石以上。明洪武年间,产盐量竟达到 4.6 亿斤。明清两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乾隆年间,景德镇陶瓷业规模发展到了顶峰,瓷窑三百区,匠工几十万,瓷器交易远达欧洲。乾隆五十年,中国出口的茶叶 2800 多磅,出超200 万白银。在大西北,伊犁、喀什、眉州已成为对外商业贸易的中心和枢纽。常常有十万以上的牲畜交易,上万匹的缎、绢、绸、绫被运往国外。3

5、.皇室宫殿、陵墓的物品需求,也是流量很大的“物流” 。秦始皇时期,从咸阳到雍, “离宫三百,钟宫帷帐,不移而具” 。阿房殿东西 500 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唐贞观四年,修洛阳室乾阳殿, “大木非随近所有,多从豫章采来,两千人曳一柱,其下施轮,皆以生铁为之,行一二里,即有破坏终日不过进二三十里,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功” 。一根柱子尚且如此,一座宫殿需要多少材料!皇室如此,王公大臣纷纷效仿,京师附近的树木被砍伐精光,不得不到江西、云贵,伐之高山,引至穷谷,入海乘淮,逆河溯洛。工匠雕刻,连累日月.东至乐浪,西达敦煌,费力伤财于万里之地。除给活人修宫殿之外,还给死人修陵墓。秦汉有厚葬之风,秦

6、始皇葬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 “下锢山泉,上崇山坟。其高为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 ,部分发掘的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奇迹。汉天子即位,一年而造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可见陵墓耗费之多。中山简王陵墓,从常山、锯鹿、涿郡三郡伐柏黄旸杂木,不够,又从其他州郡砍伐。宫殿与陵墓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其背后的物流量不可计数。4.战争后勤物流(军事物流)中国古代多战乱,三十年无战争,天下富庶。两千多年间,战争的年份远远大于和平的年份。秦始皇统一六国,动则发兵三四十万,其兵器制造、粮

7、草征集、运输供应,马匹征养,盔甲被服,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劳作。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工具落后,运输成本巨大,粮食运至军前,只剩下三十分之一。汉高祖当上皇帝后,论功行赏。大家都说,曹参征战多年,受伤七十多处,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而汉高祖却把第一功给了萧何,因为萧何辗转关中,给食不乏,保证了战争的后勤供应,是万世之功,而不是一旦之功。由此可见,古人也是非常重视战争后勤的。二、中国古代的物流管理古代的物流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的管理。市场是贸易的场所,在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就已经相当发达。周易中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这就说明,我国的商业史至少有三

8、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的大政治家出身商人的并不少见,如管仲、弦高、范蠡、吕不韦等。同时也说明,天下之民带着天下之货,到市场上交易,交易完成之后,各得其所。隋代时已建有形市场,市场在居民区外设立,不与居住区混杂,政府设官员进行管理。中央政府有大司农一官,下设平准署。京城有市长,州县有市令,唐代京城有东西两市,设一令二丞。在以后的朝代里,管理市场的官名虽然不一,但现货市场一直延续。朝廷设官管理也一直在延续。市场官员的职责在于保护交易,执行法令,平抑物价。 “候物贵则下价出卖,物贱则加价收籴。权其轻重,以利疲人。 ”二是运输管理。最典型的例子是历代的漕运管理。自秦汉创立了漕运,历代都有官员管理。前述汉

9、代萧何,就是著名的物流大师。他不仅保证了刘邦大军的作战物品的供应,还创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汉代漕运工程巨大,路途遥远,岁征 600 万石,用卒 6 万人,没有一整套的管理、调度、控制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此后唐、宋、元、明、清各代京师所费完全依赖漕运。唐高宗时期,漕运路途艰险,粮食损耗大,中宗景龙三年,京师农业欠收,粮食不够吃,有人建议朝廷迁到洛阳“就食” 。中宗不肯,说“岂有逐粮天子耶!”采取加强人力财力,疏浚河道、增选粮船、沿途设仓、派重要官员负责等办法,解决粮食危机。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有101 个漕运卫所,运军 12 万多人,运船 1 万多艘。由于没有新的能源动力出

10、现,陆上运输工具较少,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南北大运河开于清代,黄河、汴河、淮河、海河都是运输的主要通道。朝廷还设立治河官员,以保证河道畅通。除粮食之外,经济作物如麻、丝、布、帛、茶、牲畜以及珠玉、金、银、盐、铁、铜的运输也很发达,商业发展到哪里,运输就跟到哪里。史料记载,汉唐时期,中国与西域异国通商较多,仅扬州一地,就聚集西域胡人上万人。伴随着他们的到来,异国物品源源不断运到中国,万里迢迢,必需有较高的运输管理水平才能办得到。三是仓储管理。政府设专门机构和官员管理仓库。唐代,京师有太仓,州县有正仓,又有常平仓以均贵贱,有义仓以备不足。常平仓和义仓是储备性质的仓库。例如,唐敬宗四年二月,以米贵出太

11、仓粟四十万石,于两市贱籴,以惠平民。粮仓的分布,很有讲究。一开始,皇帝把粮食聚集京师,后因漕运艰险,损耗较多,便在河道沿途设仓,派人监管,既减少损耗,又节省人力物力。综观古代仓储,大约有以下特点,一是仓储以粮食为主,这跟农耕社会,粮食的极端重要性有关;二是仓储分储备和消费两种。储备仓是为战争、为灾荒而准备的。日常的消费用仓库,进出库是经常性的;三是仓库专业化明显,存粮为仓,存其他物资为库。不同种类的物品分库保管;四是历代朝廷,都设官员对仓库进行专业化管理。三、我国古代的物流中心区域在我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一切物流活动,都紧紧围绕政治和军事而开展。洛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我国政治、军事、经

12、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在探寻我国古代物流历史的时候,不得不得谈一谈古代物流核心城市的代表古洛阳!古洛阳雄踞黄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中为洛阳平原,伊、洛、瀍、涧四水流贯其间,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漕运便利。所谓河阳定鼎地,居中原而应四方。自古以来,洛阳就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故自古以来,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称为九朝古都。也因此搏得了“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不知算不算赞誉的“赞誉” 。因此,洛阳不但是军事重镇,在上相当长的时期内,也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

13、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洛阳素有“十省通衢”之誉,远在西周初期,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道路网,就以洛阳为其中心;洛阳水路交通历史悠久,在漕运极为发达秦汉时代,洛河“水上交通,十分繁忙” , “大船万艘,转漕相过” , “航运贸易遍于三江五湖” ;东汉时,城东太仓附近的码头,是当时全国大型的内河航运港口之一。到隋唐,洛阳不管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更巩固了其交通枢纽的地位。隋代前期,全国政治中心,商业中心都在长安。但隋代后期,杨广即位后,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出一条南达余杭,北抵涿郡,全长 1800 多公里,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洛阳从此

14、成了天下交通商业的中心枢纽。同时,炀帝大力营建, “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 ,洛阳成为又一全国性商业城市。洛阳东北部的通远市,由于面临通济渠,实际上是南北大运河的水运枢纽,当时桥上桥下挤得水泄不通,万人云集,似乎天下的舟车都到了这里来填塞河道和街道。加上中外客商来推销他们的香料珍玩,锦绢丝绸,又或粮食茶叶等货品,使洛阳成了中外货物的集散中心,非其他城市所能媲美。到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 701 年) ,在洛阳营建新潭, “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 ,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内河港埠。洛阳“槽船往来,千里不绝” ,至北宋初年,洛河漕运仍很发达,是京西、陕西、河东向汴京运送物资的交通枢纽。通过隋唐大运河上,货物可以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 ,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当时,洛阳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园区,商品货物集散地,同时也是进出口货物的中转站。专题结束语:中国历史悠久,物流故事汗牛充栋。如此一瞥,使我们感到物流一词虽是现代名词,但物流活动却古已有之。在我们为现代物流而苦苦探索、创建学科时,不妨回头看一看历史长河,那份厚重、那份深沉,告诫我们不要浅薄,不要浮躁。为这条长河添一滴水,是我辈的荣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