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75085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烙画葫芦的艺术魅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 敬 的 各 位 来 宾 朋 友 们 , 大 家 上 午 好 , 很 高 兴 今 天 能 够 和 大 家 在 这 里一 起 共 同 了 解 、 感 受 我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中 古 老 绘 画 艺 术 烙 画 葫 芦( 图 )葫 芦 烙 画 艺 术 又 称 烫 画 , 火 笔 画 , 即 艺 术 家 用 电 烙 铁 在 物 体 上 熨 出 烙痕 作 画 , 与 葫 芦 融 为 一 体 并 能 永 久 保 存 和 收 藏 , 具 有 极 高 的 艺 术 价 值 。 烙画 的 创 作 继 承 了 中 国 传 统 的 绘 画 技 艺 , 在 把 握 火 候 、 力 度 的 同 时 ,

2、 特 别 注重 “意 在 笔 先 、 落 笔 成 形 ”。 ( 就 是 说 在 创 作 之 前 , 心 里 对 整 个 画 面 的 构 思已 经 打 好 了 草 稿 , 把 自 己 对 作 品 的 理 解 和 感 情 全 部 倾 注 在 创 作 的 一 瞬 间 , 在这 样 的 情 绪 下 产 生 的 作 品 , 才 能 够 活 灵 活 现 、 有 血 有 肉 。 ) 烙 画 艺 术 不 仅运 用 中 国 画 的 勾 、 勒 、 点 、 染 、 皴 、 擦 、 白 描 等 手 法 , 而 且 还 可 以 熨 出 丰富 的 层 次 与 色 调 , 具 有 较 强 的 立 体 感 , 酷 似 棕

3、色 素 描 或 石 版 画 , 因 此 烙 画既 保 持 了 中 国 传 统 绘 画 的 民 族 风 格 , 又 可 达 到 西 洋 画 严 谨 的 写 实 效 果 。 同时 还 可 订 做 属 于 自 己 的 个 性 画 面 或 肖 像 , 使 其 表 现 出 特 有 的 艺 术 魅 力 , 给人 以 古 朴 典 雅 、 回 味 无 穷 的 艺 术 享 受 。今 天 我 和 大 家 一 起 走 近 这 稀 有 独 特 的 古 老 画 种 , 感 受 烙 画 葫 芦 带 给我 们 的 艺 术 魅 力 , 我 从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为 大 家 介 绍 : ( 图 )一 、 工 艺 特 色

4、二 、 历 史 传 承 与 发 展 三 、 烙 画 葫 芦 的 加 工 工 艺 四 、 烙 画 葫 芦 的 保 养 和 把 玩首 先 , 为 大 家 介 绍 烙 画 葫 芦 的 工 艺 特 色工 艺 特 色 (图 )葫 芦 烙 画 在 古 代 称 为 火 画 葫 芦 , 又 叫 火 绘 葫 芦 、 火 笔 葫 芦 、 火 针 刺 绣葫 芦 等 。 是 用 烙 痕 代 替 笔 墨 , 在 葫 芦 的 表 面 上 创 作 绘 画 。 工 具 和 材 料 主 要是 粗 香 和 钢 针 。 在 创 作 火 画 葫 芦 时 , 应 当 选 取 皮 色 较 淡 的 葫 芦 , 这 样 烙 痕的 浓 淡 变

5、 化 就 能 充 分 得 显 现 出 来 。 如 果 皮 色 是 深 褐 色 , 那 么 , 烙 痕 就 难 以显 示 。 因 此 , 对 葫 芦 的 选 材 上 是 比 较 重 要 的 , 也 是 很 讲 究 的 。 另 外 , 火 画葫 芦 不 宜 盘 玩 , 否 则 会 将 烙 痕 磨 损 , ( 就 是 拿 在 手 中 经 常 把 玩 ) 使 画 面 失去 神 韵 , 所 以 火 画 葫 芦 大 多 作 摆 件 。 据 史 料 记 载 , 烙 画 最 早 源 于 西 汉 时 期 、兴 盛 于 东 汉 , 后 来 由 于 连 年 灾 荒 战 乱 , 艺 术 难 以 传 承 , 曾 一 度

6、 失 传 , 直 到光 绪 三 年 , 才 被 一 位 赵 姓 的 民 间 艺 人 重 新 发 现 整 理 。 关于烙画重现于世,在历史还有一段曲折的传奇故事:据志书中记载,清光绪三年(就是公元一八七七年),有一位擅长绘画的南阳人士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隐过后,顿生画兴,就用烧红的烟扦代替笔墨在烟枪杆上烙烫作画,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头材料制品上烙烫作画,大获成功。因此他潜心研究,久而久之,竟然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技术。其烙画作品由于独特新奇、古朴雅致,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之间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以至于后来作为了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

7、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烙画艺术也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 对于烙画艺术的欣赏,我们认为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补偿,是文化的修养,当人们失意的时候,聊以寄托,自慰,看一眼无穷无尽的山水、浮想联篇,自麓至巅,松木苍翠深旷、幽古之气于松风吟啸之中,山间白云腾蔚,泉瀑冷冷,于肃穆端严气氛中透出一种清旷空灵的意韵。得意之时,可以标榜清高风雅,是人的品味和风格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国艺术的一种发扬光大。 可是我们大家知道为什么会选则在葫芦上作画呢?下面,我在为大家介绍关于葫 芦 的 来 历葫 芦 是 中 华 民 族 最 原 始 的 吉 祥 物 之 一 , 缘 由 之

8、 一 也 不 乏 因 其 有 着 古 老 的渊 源 。 葫 芦 的 外 形 呈 “S”形 , 像 是 八 卦 图 中 阴 阳 的 分 界 线 , 道 教 文 化 认 为葫 芦 可 以 收 尽 天 地 间 的 邪 气 , 所 以 民 间 传 说 神 仙 收 鬼 怪 的 法 器 都 是 葫 芦 , 太上 老 君 装 仙 丹 的 容 器 就 是 葫 芦 , 八 仙 之 一 的 铁 拐 李 的 法 器 也 是 葫 芦 , 在 古 代葫 芦 被 当 作 镇 邪 的 宝 贝 , 人 们 常 常 挂 在 门 口 用 来 避 邪 、 招 宝 。 上 至 百 岁 老翁 , 下 至 三 岁 幼 童 , 见 之 无

9、 不 喜 爱 。 就 连 电 视 剧 中 也 要 赋 于 葫 芦 以 多 能 和 神话 的 功 效 。 葫 芦 的 枝 “蔓 ”与 万 岁 的 “万 ”是 谐 音 , 每 个 成 熟 的 葫 芦 里 葫芦 籽 众 多 , 汉 族 就 联 想 到 “子 孙 万 代 , 繁 茂 吉 祥 ”; 葫 芦 的 谐 音 “护 禄 ”“福 禄 ”, 再 加 之 其 本 身 形 态 各 异 , 造 型 优 美 , 无 须 人 工 雕 琢 就 会 给 人 以 喜气 祥 和 的 美 感 , 在 古 代 人 们 认 为 葫 芦 可 以 驱 灾 辟 邪 , 祈 求 幸 福 , 使 子 孙 人丁 兴 旺 。 亚 腰 葫

10、 芦 ( 图 ) 在 外 型 上 看 是 由 两 个 球 体 组 成 , 象 征 着 和 谐 美 满 ,寓 意 着 夫 妻 互 敬 互 爱 。 如 果 夫 妻 感 情 不 好 , 可 以 摆 放 一 只 葫 芦 在 床 头 , 加强 夫 妻 情 分 , 增 加 夫 妻 感 情 。 在 古 代 葫 芦 还 可 用 作 除 病 之 用 , 只 须 把 葫 芦挂 在 病 者 的 床 尾 或 摆 放 在 病 者 的 睡 榻 一 侧 。 就 可 以 吸 取 病 人 身 上 的 病 气 ,使 其 快 速 的 好 起 来 。 如 果 是 健 康 人 , 则 可 以 吸 取 人 身 上 的 晦 气 , 提 升

11、 运 势 。葫 芦 挂 在 大 门 外 , 则 有 保 佑 屋 内 人 平 安 的 作 用 。 因 此 , 千 百 年 来 , 葫 芦 作 为一 种 吉 祥 物 和 观 赏 品 , 一 直 受 到 人 们 的 喜 爱 和 珍 藏 。葫 芦 不 但 在 古 代 人 民 的 物 质 生 活 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 而 且 与 文 学 、 艺 术 、宗 教 、 民 俗 、 神 话 传 说 乃 至 政 治 等 关 系 也 十 分 密 切 , 围 绕 葫 芦 所 形 成 的 种 种意 识 形 态 , 无 疑 是 构 成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中 国 的

12、几 千 年 的灿 烂 文 化 博 大 精 深 , 葫 芦 文 化 经 历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积 淀 , 它 以 其 独 特 的 历 史渊 源 , 深 厚 的 文 化 内 涵 以 及 广 泛 的 群 众 基 础 , 在 现 代 文 化 中 仍 占 有 重 要 的 地位 。葫 芦 是 世 界 上 最 古 老 的 作 物 之 一 , 我 国 考 古 在 浙 江 余 姚 河 姆 渡 遗 址 发 现 了7000 年 前 的 葫 芦 及 种 子 , 这 是 目 前 世 界 上 关 于 葫 芦 的 最 早 发 现 。 关 于 葫 芦在 我 国 古 代 有 许 多 记 载 , 同 时 关 于 它 的 名

13、 称 也 有 多 种 叫 法 , “瓠 ”、 “匏 ”、 “壶 ”、 “甘 瓠 ”、 “壶 卢 ”、 “蒲 卢 ”均 指 葫 芦 。 “壶 ”、 “卢 ”本为 两 种 盛 酒 盛 饭 的 器 皿 , 因 葫 芦 的 形 状 和 用 途 都 与 之 相 似 , 所 以 人 们 便 将“壶 ”、 “卢 ”合 成 为 一 词 , 作 为 这 种 植 物 的 名 称 。 而 “葫 芦 ”则 是 俗 写 ,并 不 符 合 原 意 。 不 过 后 来 人 们 约 定 俗 成 地 读 作 “葫 芦 ”, 一 直 延 续 到 现 在 。葫 芦 文 化 研 究 者 , 中 国 民 俗 学 会 理 事 长 、 北

14、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钟 敬 文 认 为 ,葫 芦 文 化 是 中 华 民 俗 文 化 中 具 有 一 定 意 义 的 组 成 部 分 。 中 国 的 好 些 民 族 都 有起 源 于 葫 芦 的 神 话 , 葫 芦 被 当 作 祖 先 的 来 源 看 待 。 从 文 献 上 看 , 我 国 古 代 民间 就 有 以 葫 芦 等 作 为 多 子 象 征 的 信 仰历 史 传 承 与 发 展 ( 图 )葫 芦 不 但 在 古 代 人 民 的 物 质 生 活 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 而 且 与 文 学 、 艺 术 、宗 教 、 民 俗 、 神 话 传 说 乃 至 政 治 等 关 系

15、 也 十 分 密 切 , 围 绕 葫 芦 所 形 成 的 种 种意 识 形 态 , 无 疑 是 构 成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中 国 的 几 千 年 的灿 烂 文 化 博 大 精 深 , 葫 芦 文 化 经 历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积 淀 , 以 其 独 特 的 历 史 渊 源 ,深 厚 的 文 化 内 涵 以 及 广 泛 的 群 众 基 础 , 在 现 代 文 化 中 仍 占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烙 画 来 源 于 古 代 的 一 种 烙 刑 .由 烙 刑 演 变 而 来 .它 可 分 为 木 、 竹 、 布 、绢 、 宣 纸 等 以 及

16、葫 芦 烙 画 烙 画 不 需 要 任 何 颜 料 ,它 是 以 烙 铁 ,经 烫 烙 原 材料 使 其 炭 化 而 成 , .烙 画 艺 术 的 功 力 在 于 对 深 浅 浓 淡 色 彩 的 烙 烫 搭 配 和 过 渡的 掌 握 . 烙 画 不 宜 修 改 ,尤 其 在 丝 绢 和 宣 纸 上 作 画 ,特 别 讲 究 一 次 成 功 率 .因 此 ,难 度 较 大 .一 件 成 功 的 烙 画 作 品 ,它 的 艺 术 特 征 应 该 是 :( 图 ) 线 条 流畅 ,着 色 均 匀 ,搭 配 过 渡 色 合 理 ,明 暗 浓 淡 , 层 次 分 明 . 古 朴 清 雅 ,是 装 饰 厅堂 居 室 ,美 化 环 境 ,馈 赠 亲 友 ,流 传 后 世 的 理 想 艺 术 品 .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便出现烙有竹、梅的筷子。前面给大家介绍了烙画重现于世的故事,下面,再给大家讲讲关于历史上“烙画王” 的传说: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一个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他是远近闻名的烙画能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