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27023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摘要: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我们再也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是新世纪教育所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学生 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中国社会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基本缺失在教育中的反映。杨振宁曾说过,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忽略人文精神,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在我们这个日益工具化、技术化、物质化的时代里,人文精神缺失已成为我们再也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等典型极端的事件已引起很多人的深深忧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

2、能不反思我们教育中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是新世纪教育所面临的紧迫课题。 人文主义是一种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的思想态度。要塑造人类灵魂,就要培养好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就是说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2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

3、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 那么,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终极和崇高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血肉和灵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摸索、探讨: 一、突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要把人文精神落到实处,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我们要通过历史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 。传统历史教育过程中历史事件被概念化了,人物被脸谱化了。历史教科书也是有人名,无人性,忽视了历史中“人”的存在,内

4、涵干瘪萎缩,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大多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作为人的一种魅力。一部人的历史却没有人的地位,所使用的语言,也一律是四平八稳和貌似权威,政治色彩很浓。教材内容淡化过程,注重前因后果,特别是对事件和人物的认识评价,多是现成固有的结论。对于涉世未深、生活积累和社会阅历极浅的中学生,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历史教材的这种重政治,轻人文;重阶级分析,轻生产力分析;重知识结构,轻情趣情景;脱离生活,与现实割裂 的传统模式,深刻制约了历史教育和学生的3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人文精神作为立人的基本精神,它是一种实践的精神,离开了实践就成为无本之

5、木,无源之水。新教材在历史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参与:即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发掘学生潜能,创造一个发展学生个性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新教材的典型特点是“开放的历史课程” 、 “开放的内容标准” ,至于传统教材中的“地位” 、 “特点” 、 “原因” 、 “影响” 、 “认识”到底有哪些?属于什么性质?没有具体的要求,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与被动接受转变成探究与合作;由注重书本知识转变成注重实践活动;由间接经验转变成直接经验。新教材编排体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原则,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探究等过程

6、凸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文精神是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领悟和升华。所以,在课堂里学好历史基础知识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注意拓展教材,倾注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丰富和提高还需要在开放的情境和开放的活动形式中反复感知、理解、比较、判断之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和行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某一章节教学目标、内容及其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片断、电脑多媒体展示来创4设一定的历史教学场景或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历史的体验、

7、想象、感悟等),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而然地得到调动和提高,因此也孕育出各种深厚而高尚的情感,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发展,人格塑造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因此达到。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新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首先是参政的意识,其次是权利和义务意识,再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知识是政治智慧的先决条件,历史教学是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阵地。 新教材通过设计学习板块和学习专题的形式,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材为例, 历史 1必修作为政治文明历程就有 9 个专题,充实了有关民主政治

8、参与,国际问题观察等内容。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历史地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和历史使命感。学生通过这些学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肩负的使命,以及自己与社会、全人类之间的关系。 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的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等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并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没5有历史知识以及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成为具有鉴别能力的公民。因此,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必须通过历史

9、学习,能够使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对人类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才会有爱祖国之深情,爱人民之真心,爱社会之善举,爱家园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 三、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尚、健全的人格,表现为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能力等人格特征。 人的个性人格在心理素质中居核心地位。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看,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或让我们敬,或让我们鄙;无数的历史事件,或让我们扼腕长叹,或让我们深深思考历史本身的无尽沧桑,给我们留下

10、了广阔的情感空间和绝好的素材。学生们从中能够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价值就是充分释放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生的幸福和责任就是为社会奉献、为他人服务、为自身的发展中体现。对人类在为争取物质和精神进步的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艰难困苦的了解,对全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到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与历史发展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关系,从而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采取更加客观的态度;6通过对历史规律的辩证理解,可以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前途保持自信和乐观,使学生树立“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11、” ,成为一个有社会人文理想的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拥有开放的眼光和胸怀 在全球化时代,合格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世界的眼光。新大纲强调指出,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非常强调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轨迹和方向,认识到国际间合作的必要性,对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要建立为世界和平、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文化交流等与世界进行多方面合作的意识。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优秀遗产,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和共同发展观念,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

12、、宽容乃至欣赏,是有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生命以及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不论国家、社会制度性质,民族、宗教的区别,超越疆域、种族、信仰、社会制度,东西方普适的人文精神,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普遍认同的观念和价值。通过历史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互相尊重、合而不同、共同发展的胸怀。 五、社会人文态度的养成 新大纲指出: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关系” 。人作为一个个体是微不足道7的。那么,人的存在意义和尊严到底以什么作为依据呢?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呢?这些都是历史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态度的养成是无形的,

13、但是态度的力量是无穷的。态度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起着深刻的影响。 历史 3必修中的 8 个专题,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这些专题,有助于学生探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人类科技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自然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将来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贡献时,持有一种人文态度,有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人文导向。 除课堂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设立“历史角” 、 “历史长廊” 、“历史窗” 、创建“文史展览室” ,设置“校史展览室” ,进行围绕人文教育的历史素材展示,内化学生人格;在校

14、园广播站、电视台开设“历史上的今天”栏目,说古道今,史评结合,突出人文精神;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校园网上设立“历史与人文” 、 “与历史对话”等专题栏目,营造人文氛围,滋养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梁仁华.课程改革与人文教育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5). 2何成刚.历史教育的价值:回归人文精神J.北京教育,2002(2). 3赵亚夫.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 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Abstract: The deficiency of humanities spirit has become a 8social problem cant be neglected. Strengthen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developing humanities spirit and improving humanities quality is an urgent problem the education in new era has to fac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strengthen humanities spirit educ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Key words: history teaching; humanities spirit; stude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