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69791 上传时间:2017-10-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大论坛: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一册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1、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学原则

2、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沁园春 长沙 的教学设计 地位与作用:老教材中 42 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

3、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

4、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 ”。 )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 (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目标:1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

5、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 3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

6、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 ,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 并讲解 (3) 本词写作背景:1925 年 2 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

7、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

8、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

9、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

10、论代表回答 (1)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11、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独立寒江” 和“ 独钓寒江 ”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

12、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 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

13、人的革命豪情 8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 (山上) 层林尽染; 眼漫江碧透, (江中) 中看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鹰击长空, (空中) (画 图) 鱼翔浅底, (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怅寥廓, 中怅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峥嵘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9 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

14、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2、 再别康桥说课稿一、 教学理念 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 开放自主协作,培养会学。 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 二、教材研究 1、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

15、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学目标 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 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工具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 (研究性)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人文性) 4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品析“三美”, 感受艺术性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