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范文总结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2544558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范文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范文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范文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范文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范文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范文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范文总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总结 政协委员“网络喊冤”是谁的尴尬?江苏省常州市政协委员蔡爱东,为了救身陷狱中的弟弟,在网上亮明政协委员的身份,请求网友转发声援,有网友质疑此举有“公权私用”之嫌。 对此蔡爱东称,“政协委员评价体系是参政议政能力,而我进行维权和参政议政不矛盾。 看起来是我弟弟一个人遇到司法不公,实际上是关系到很多人的。 (10月24日济南时报)一个体制内的人,不是借助体制内的途径,而是上网求助,本身就说明他并不拥有可支配的“公权”,滥用更是无从谈起。 不过,相比于那么多惨烈而且始终坚持不懈在网上“喊冤”的当事人来说,蔡爱东弟弟的冤情并不是那么离奇和惨烈,为何能够在诸多“网络喊冤”中脱颖而出,受到

2、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呢?究其根源,还在于当事人的政协委员身份,一个有“身份”为什么还要使用没有“身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的伸冤手段,这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大的看点,具备了成为新闻的要素。 更重要的是,即便能够引起舆论关注的“网络喊冤”,若要真正取得成功,还要仰赖非正常的领导重视,责成有关部门严格依法办理,亦即只有在舆论的助推和领导重视的合力之下,一次“网络喊冤”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怎么看,这都不是一种常态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严守纪告诉你官场底线有多“老”21日的南方周末在“时局版”刊发了一篇有趣的小说体奇文,讲的是官员“被规定的纪律化生存”一个姓严名守纪的虚拟官员,从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国土局科

3、员干起,后到基层挂职锻炼,科级国土局长、县长、县委书记、市委统战部长,一路走来最后在市政协副主席任上退休。 每走一步,这位“严守纪”同志都严格按照规范党员和干部的纪律文件生活,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躲躲闪闪,但还是免不了几回“湿鞋”,“诱惑太多,陷阱太多”。 小说最大的贡献,是为我们勾勒了“严格遵守党纪”状态下官员应该有的生存状态。 根据统计,11年间,中央及各省制定的事关党纪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超过了3000件,这些纪律法规细致入微地规范了官员的工作生活,如果官员们完全遵守纪律,是一个纯洁得不能再纯洁的状态;而观照于当下的社会积弊,无不是洞穿这张恢恢“红网”的所在。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期媒体上

4、,揭露了上海市房管局一副局长引爆的房地管理系统官员通过超低折扣拥有多套房子的消息上海市两千市管干部被自觉要求申报房产,结果许多官员在“谨慎”之后还上报了十几套房子,以至于最初纪检部门打算对低价房优惠超过50万元的官员房子逐一审查,后因工作量太大而不得不改成100万元。 同样是这两天,河北大学撞人事件中的李刚父子被爆出有多套房产网民几乎很快就相信了。 想想看,从周久耕开始,哪个“撞到枪口”的官员经过法纪标尺一卡,找不出几个长期潜伏的“罪过”?这让人想起“破窗原理”,当有一些法律纪律在现实面前被砸碎了玻璃,却不及时修补的时候,更多的砸玻璃事件就会上演,在纪律“红网”被一再戳破面前,要做一个“严守纪

5、”的人竟然蕴含着极大的风险,君不见不收回扣的医生被戴上“人格障碍”的高帽子吗?君不见不肯顺从官场规则的姜宗福被讥讽为“官场凤姐”吗?按照吴思先生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官场底线的边界“变老”是个普遍规律随着年头的增加,某些限定性的行为边界总要朝向有利于官吏的方向移动。 而严守纪的故事,就在一条条地告诉大家司空见惯的那些官场规则与潜规则,是不应该存在的,是不被纪律所容忍的。 我们的困境则在于面对一再变老、一再被洞穿的底线,我们如何修复,又拿什么修复?透过“李刚门”,看民意是否多情“目击者站出来,围观者不懈怠”,这是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后,舆论发出的强烈诉求。 民意围观一直没有懈怠,连锁反应迅速显现肇事

6、者李启铭之父李刚日前被曝有5套房产;河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也被曝专著和论文涉嫌抄袭。 此前,央视播出了李家父子道歉的场面,两人都失声痛哭表达悔意歉意。 对此,死者陈晓凤的哥哥认为,这更像逢场作秀,“这种道歉我不能接受。 他还表示电视只采访李刚父子,并未采访受害者家属。 他只希望肇事者能得到公正审判。 让“肇事者能得到公正审判”,相信这不仅是受害者家属的私人意愿,也是每个追求社会公义的公民所希望见到的。 因为,自“我爸爸是李刚”横空出世之后,这起交通肇事案,已成为公共事件。 其意义远超出了受害者家人朴素的“善恶有报”论,而是有点类似司法中的“影响性诉讼”。 肇事者能否受到公正裁决,能从司法

7、意义上多大程度地还原公平正义,这都直接关乎民众的道德和法治预期。 从这个角度上讲,假如受害者家属和肇事方暗地达成交易,还未必能满足民意的正义诉求。 去年胡斌案传出的113万赔偿金,就一度激起更大的舆论风潮。 这个现象也值得探究民众并非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是有一种参与后的失落感。 因为不管是胡斌案还是李刚门,剥离当事人的身份背景,本都是一般性交通肇事案。 它们之所以能发酵成公共事件,就在于事件中异常刺目的“富二代”、“官二代”标签。 这些标签不是某个受害者临时的维权智慧,而是在公共媒介和民间语境中长期存在的,民众耳濡目染后早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当肇事者嚣张言行契合那些标签的意蕴,就激发了民众正义感

8、,关注效应经过网络放大,形成强大舆论压力。 在这样的热心声援下,假如双方花钱私了,围观的民意自然有挫败感和失落感。 因为好不容易形成的民意合力,本来有望推动这些事件朝司法公正方向迈出坚实一步,成为有标本意义的影响性诉讼的。 进一步讲,假如这类事件都能得到公正的法律审判,作恶者都能对法律心存敬畏,而非肇事后还叫嚣恐吓,那么上述“为富不仁”或“跋扈猖狂”的“X二代”标签就能渐渐褪色。 而只有一个成年人闯祸后,首先想到的是承担责任而非自己爸爸是谁,法治社会才真正可期。 可现实并不理想,强调民意的作用,并不是希望舆论绑架司法,民意左右审判。 因为一句“我爸爸是李刚”就带出“五套房产”乃至“论文抄袭”,

9、这让人们看到有太多不公不义的暧昧需要调查澄清,而这又只能加剧人们的义愤或恐惧。 于是,公众只能一次次悲哀地发问为何一起简单交通事故,一定要群情激愤发酵成公共事件,才让人看到一点公正解决的希望呢?昨日新闻还说,肇庆强拆关公像和湖南夜郎计划在民意反对下,仍如期启动了。 民意纵然滔滔,分量其实有限。 假如保障司法公正、社会正义还需太多偶然的附加条件,那要说民意真能在此类事件中操盘,是否有些自作多情呢?努力开创生态省建设新局面正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之时,省委省政府召开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动员部署全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此

10、次会议审时度势,事关全局,催人奋进,意义深远。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立足江苏省情实际的理性选择。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全省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有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还要有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虽然我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环境期待相比,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仍然较大

11、,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江苏,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地抓好抓紧抓实。 作为造福全省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战略举措,加快生态省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一个“刚性”要求。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防治污染与生态建设一起抓,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江苏。 加强生态

12、文明建设,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要大力推进绿色增长,培育壮大绿色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建设生态园区,通过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产业,用最少的资源投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注重源头控制,强化科技支撑,严格监控项目,采取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确保完成新的约束性指标。 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以太湖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更加重视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让老

13、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 要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绿色江苏”的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修复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质,使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美好。 只有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方针,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着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培育生态文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才能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开创生态省建设新局面,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生态文明,孕育政通民泰;环境保护,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相信,7700万江苏人民在“两个率先”的进程中,生态省建设一定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14、,必将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如椽巨笔挥写出科学发展的新篇章!李源潮指出建设人才强国要创新人才发展理论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了人才发展理论创新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人才理论研究和宣传,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人才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为建设人才强国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撑。 座谈会上,全国各地的人才研究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以用为本、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等人才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深入探讨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人才理论对人才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引

15、领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人才思想的解放,建设人才强国亟须加强人才理论创新。 李源潮指出,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过(记者李章军)中国人才发展论坛23日举行程,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同样要解放思想、理论创新。 要坚持和发展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夯实中国特色人才理论的思想基础。 要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国的需要,研究和回答人才工作实践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加强人才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要加强人才学科体系建设,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壮大人才理论研究队伍。 李源潮指出,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实现价值。 人才理论研究要更多地关注现实、联系实际、尊重实践。 现在我国人才工作的实践已经走在人才理论发展的前头,人才理论工作者要到实践中去,做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的学问,把基层创造的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强与国际人才理论研究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人才发展经验。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