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2490946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46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高职单色(教学课件)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电子课件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本选读 过渡页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 重要地位 是一个承上启下 走向繁荣的过 渡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约四百年 其文学 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建安 正始 文学 两晋文学及南北朝文学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一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自建安元年至魏明帝末 景初 三年239年 这一时期的文坛主要作家以曹 氏父子即 三曹 为中心 包括集中于他们 周围的 建安七子 以及女作家蔡琰等一批 作家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2、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其作品大都呈现出高扬理想 忧时伤世 充满个性 富有悲剧色彩的特征 这种特 点也即后世所称的 建安风骨 刘勰曾概 括曰 观其时文 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离 乱 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 气也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二 正始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人以 竹林七贤 为代表 而作家则以阮籍 嵇康为代表 作品大多 表现为对礼教的虚伪的揭露与对黑暗政治的 抗议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就整个风貌而言 他们的作品没有了建 安文学慷慨悲凉的歌唱 而代之以韬晦遗世 与忧生之嗟

3、 但就精神实质而言 正始文学 仍真实地反映了现实 与建安文学有其相通 之处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两晋文学又可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阶 段 西晋文学以太康时期为主 呈现出短暂 繁荣的局面 文学上出现了以 三张 二 陆 两潘 一左 为代表的作家群 太康文 学呈现出对繁缛 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 逐 渐丧失了建安文学的风骨 但在语言运用上 也有一些新的探索 东晋文学起自晋室南渡 317年 终于刘裕篡晋 420年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在哲学思想领域所兴起玄学影响到文体 使得玄言诗占据文坛长达百年之久 因此

4、东晋除了玄言诗外 无可称道者 惟晋末陶 渊明的出现 才为东晋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而成为东晋文坛之异彩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朝代更迭频繁 南北政治对峙为这一时 期社会政治的主要特点 而南朝文学可注意 者 一是刘宋时期由玄言向山水题材的演变 所谓 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 也 其中 这一转变中 谢灵运贡献尤大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其对山水自然美的表现以及对艺术形式 上华美精工的追求 将汉魏古诗带到了一个 更成熟的境地 带来了中国诗歌的又一新 变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

5、文 学 正史文学 萧齐政权虽历时不长 而诗歌也有新发 展 值得注意者 一是沈约 周顒 王融 谢眺等在诗歌声律 用事 对偶等方面的探 讨 共同创立 永明体 成为中国古典诗 歌向近体律诗发展的过渡 其次是谢眺等山 水诗人在形式上变革谢灵运之 大谢体 为山水诗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安文 学 正史文学 梁陈两代发展了齐诗中的浮艳倾向 演 变为宫体诗风 梁陈宫体诗多表现宫廷生活 多写女性容貌 体段 姿态及咏物 追求 艳丽 成为轻艳诗风的典型代表 也多为后 代诗论家所诟病 成为后来改革的对象 二 两晋文学 三 南北朝文 学 过渡页 第二节 文本选读 第二

6、节 文本选读 一 建安文学 蒿里行 美女篇 赠秀才入军 二 山水诗祖谢 灵运与田园诗宗 陶渊明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一 建安文学 谢灵运和陶渊明是我国晋宋时代两位著 名的诗人 他们分别以田园和山水作为其创 作题材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 使 山水 和 田园 从此登上了诗坛 他们也因此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 田园诗 和 山水诗 的开山始祖 二 山水诗祖谢 灵运与田园诗宗 陶渊明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一 建安文学 陶渊明的诗歌重写意 他注重言外之意 充分发挥语言的启示性 诗歌语言虽然极 其平淡普通 但却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提炼 他看似不经心地随意点染 却表达出只可意 会 不可言传的内涵意蕴 二 山水诗祖谢 灵运

7、与田园诗宗 陶渊明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一 建安文学 谢灵运的诗歌则重写实 其山水诗多记 录其亲身游历的经过 他注重山水景物的描 摹刻画 而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 人性情之外的 是诗人描摹的客体 在谢诗 里 山姿水态已占据了主导地位 穷貌极物 成了主要的艺术追求 二 山水诗祖谢 灵运与田园诗宗 陶渊明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三 南北朝民歌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 在政 治 经济 文化以及民族风尚 自然环境等 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而南北朝民歌 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 缠绵 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 活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 广泛地反映了北方 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

8、民的生活风习 四 魏晋风流的 代表 世说新语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三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 宋 郭茂倩所 编 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 里 主要有吴歌 和西曲两类 吴歌共 首 西曲共 首 南朝民歌中多清丽缠绵的情歌 与江 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 直接的关系 南朝民歌 大部分就是城市中 的产物 四 魏晋风流的 代表 世说新语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三 南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 乐府诗集 横 吹曲辞 的 梁鼓角横吹曲 中 此外在 杂曲歌辞 和 杂歌谣辞 中也有一小部分 共 首左右 北朝民歌原来大都是北方 少数民族的歌唱 四 魏晋风流的 代表 世说新语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三

9、南北朝民歌 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 年 公元581年 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 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 记述自汉末到 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主要为有关人 物评论 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四 魏晋风流的 代表 世说新语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三 南北朝民歌 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 但反 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 保存了社会 政 治 思想 文学 语言等方面史料 价值很 高 四 魏晋风流的 代表 世说新语 第二节 文本选读 三 南北朝民歌 世说新语 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鲁 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 记言 则玄远冷隽 记行则高简瑰奇 中国小 说史略 世说新语 善用对照 比喻 夸张 与 描绘的文学技巧 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 人口的佳言名句 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 彩 四 魏晋风流的 代表 世说新语 谢谢大家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