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2484251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徐传达 股前外侧部皮瓣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1983年发现并首例临床应用 解剖学基础 血管蒂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蒂长8 12cm 动脉外径2 1 0 1mm 两条伴行静脉稍粗 肌皮动脉穿支59 8 肌间隙皮支40 2 皮动脉外径0 6 0 02 0 4 1 1 mm 血供面积 乳胶标本12cm 30cm 墨汁标本12 5 38cm 有股外侧皮神经分布 皮支类型 肌皮穿支肌间隙穿支直接皮穿支微小穿支 股直肌 降支血管 穿支血管 股外侧肌 股中间肌 FRM FLM VIM 皮瓣血管蒂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血管蒂长度8 12cm 血管蒂动脉口径1 5 2 5m

2、m 血管蒂静脉口径2mm 皮肤穿支2 3支 穿支口径0 1 0 3mm 皮瓣供血面积约400平方厘米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穿支多普勒探测图 优点 供区隐蔽 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 面积大 可携带感觉神经 对供区的功能及美观影响小 中 小皮瓣不需植皮 病人接受性好 血管蒂长 径粗 不仅可游离移植 也可带血管蒂转位 血管变异少 手术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手术操作体位好 供 受区可同时进行 节省了手术时间 问题 皮瓣含全层浅筋膜 移植后臃肿 在修复手和颈面部时影响外观 需多次修薄 少数皮瓣的血管类型存在变异 需要进一步的解剖学研究 进一步研究 轴型血管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高位肌皮动脉与皮瓣血供的分型 真皮

3、下血管网皮瓣 解剖学基础 皮动脉在穿出深筋膜即向不同方向发出3 2 6 支分布于浅筋膜 发出浅筋膜分支 真皮下血管网分支等 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在真皮下层形成 血管树 或 蜘蛛痣 状吻合 形成稠密的血管网 股前外侧区真皮下血管网1 皮动脉及非超薄区2 静脉支与动脉支不伴行3 股外侧浅静脉及其属支4 真皮下动脉网及其吻合支 皮瓣脂肪厚度 以髂髌连线中点为标志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管蒂周围2 5cm不超薄 平均6 2mm 其余部分厚度降至2 3mm 非超薄区面积只占整个皮瓣面积的8 17 5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具有面积大 耐缺血缺氧能力强 不臃肿 美学价值高等优点 拓宽了皮瓣应用范围及修复效果 特点 临床

4、应用要点 解剖血管蒂制成轴型皮瓣 以皮动脉入浅筋膜点为圆心2 5cm为半径的圆内19 6cm2的范围内为非超薄区 剔除超薄区大部分脂肪组织保留皮下脂肪约2 3mm 岛状移位或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操作轻柔 防止血管蒂与皮瓣分离 高位肌皮动脉与皮瓣血供的分型研究 来源研究了50侧标本 29侧出现高位皮动脉支34支 出现率58 10 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升支44 发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4 发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根部 旋股外侧动脉走行于股直肌深面 升支行向外上方入阔筋膜张肌肌门 横支外行发出浅支至股外侧肌上部 其深支穿入股外侧肌深部达大转子下方 升支在入阔筋膜张肌肌门前发出高位皮动脉 发出点距肌门 1 8 0

5、3 cm 皮动脉行向外下方并走行于阔筋膜张肌与股直肌的肌间隙 在阔筋膜张肌肌腹的下缘穿阔筋膜浅出 为肌间隙皮动脉 横支的高位皮动脉发自其浅支 大部分 16 23 为穿股外侧肌的皮动脉 少部分 7 23 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穿出 即肌间隙皮动脉 走行 多在髂前上棘与髌骨连线中点的上方浅出 浅出点在髂前上棘下方 14 2 1 7 cm 12 4 21 8cm 均从髂髌连线外侧浅出 距髂髌连线的距离为 1 2 0 1 cm 0 4 3 4cm 浅出部位 穿阔筋膜处的外径为 0 8 0 04 mm 其两条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 0 6 0 02 mm和 0 8 0 03 mm 其来源动脉在发出皮动脉前的

6、外径为 2 6 0 4 mm 在相应位置高位皮动脉的两条伴行静脉外径为 2 5 0 6 mm 2 8 0 2 mm 其起始点至出阔筋膜点的距离为 11 4 3 2 cm 外径及长度 存在高位皮动脉的标本中 股前外侧部皮肤的血供可分为以下三型 降支皮动脉主要型50侧中有18侧 36 均匀分布型50侧中有6侧 12 高位皮动脉主要型50侧中有5侧 10 血供分型 正常型 降支皮动脉主要型高位皮动脉细小 降支皮动脉浅出点在髂髌连线中点附近 均匀分布型高位皮动脉粗大 降支皮动脉下移 高位皮动脉与降支皮动脉在股外侧间隙均匀分布 高位皮动脉主要型降支皮动脉缺如 高位皮动脉位于髂髌连线中点附近 1983年1

7、0月发现 12月罗力生首例临床应用 1984年 1985年相继在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和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发表论文 进行临床应用技术推广 因其优点突出 在国内很快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首选皮瓣之一 基础研究论文1988PlastReconstrSurg 临床研究论文1999Microsurgery 临床推广应用 国内 100余个单位国外 20余个国家89医院每年80例 总数近2000例台湾长庚医院1284例 2002年 接近500例的单位有 无锡手外科医院 协和医科大整形医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郑州153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南方医院 浙江省金华医院近等 成功率95 以上 最高99 4 临床

8、应用现状 台湾长庚医院 TheALTflaprepresentsoneofthemostusefulsofttissueflapsforfreetissuetransplantation Itisaversatileflap 无锡手外科医院 临床结果表明 该皮瓣对于挽救严重外伤后肢体功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协和医科大整形医院 实践证明 该皮瓣是一个优点突出 值得推广应用的皮瓣 张世民 顾玉东等 股前外侧皮瓣因为优点突出 近年被认为是临床应优先选用的外科皮瓣 评价 中山医刘均犀教授等认为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恒定 血管蒂长 口径粗 供区隐蔽 皮瓣较薄 并可携带感觉神经

9、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9 12 243第四军医大学郭树忠教授等认为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罗力生等首次报道以来 由于其解剖标志清楚 血管蒂长 血管口径粗 切取面积大 供区代价小 供区隐蔽及剥离容易等优点 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成为整形外科最常选用的皮瓣供区之一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 20 940 美国哈佛大学整形外科专家JulianJ Pribaz在临床应用了44例之后认为 股前外侧皮瓣适合修复各种不同的组织缺损 是一种 通用 versatile 皮瓣 血管蒂长 口径粗 易于吻合 供区畸形少 AnnalsofPlasticSurgery 1995 34 585 四种修复术式顺行转位

10、 阴道再造 臀部及下腹壁的修复 逆行转位 膝关节及小腿上段组织的修复 游离移植 广泛应用于头颈部 躯干及四肢的修复重建 组合皮瓣 一期修复肢体大面积组织缺损 重建肢体的功能及外形 临床应用进展 第1例 顺行转位 逆行转位 游离移植 截止2002年 台湾长庚医院应用ALT修复口腔颌面部910例 他们认为与其他常规皮瓣相比 ALT有以下优点 皮瓣血管粗蒂长 吻合容易 可带股前外侧皮神经 恢复口腔内感觉 可制成超薄皮瓣 进行舌再造 有利于残舌的活动 供区隐蔽 一般可直接关闭 不需植皮 头颈部手术 不需改变手术体位 节省时间 Thank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