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2473235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发展内涵和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内涵及其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作者:李宏伟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8日10版)一、绿色发展提出的背景及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2、念。绿色发展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理念。究竟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当前制约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的重要课题。1.绿色发展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是对生态与文明关系的鲜明阐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出,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

3、明,现在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转型期。人类上下约万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恩格斯曾经警告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一系列灿烂文明消亡的过程充分印证了这个道理。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范围的生态危机。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遏制这一趋势,必须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绿色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跨越式

4、发展,我们在三十多年里就取得了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成就,这是一种“时空压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把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时间中分阶段产生的农民失地、工人失业、社会失稳、结构失衡、环境失序等问题集中到30多年的时空中,这也是一种时空压缩。在这个阶段,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从资源状况来看,我国资源总量小,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2010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潜在风险日益加大。目前我国整体资源利用率

5、不高,资源浪费的现象突出。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石油、天然气、淡水、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可入肺颗粒物(PM2.5)污染为主的混合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多次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如果任由目前的生态危机继续下去,不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将增加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不但会殃及子孙后代,而且将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必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探寻出一条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的道路。3.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新型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绿色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在理念上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认为,不仅人是主体,在某种意义上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生态伦理即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它

7、要求人的活动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尊重物类的存在,维护生命的权利,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谋求人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保证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生态伦理观所要求的道德观念,不仅把道德的范围扩展到了全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给予道德关怀,从根本上说也是对人类自身的道德关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绿色教育,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第二,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以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生产。“绿色化”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GD

8、P不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因此,“十三五”期间必须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以生态技术为基础的绿色发展。运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大量提供生态产品。采用生态技术,发展生态经济,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第三,在生活方式上推行以低碳为基础的绿色消费。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应倡导人们追求生活的质量,而不是简单需求的满足,反对过度消费和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人类个体的生活既不能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应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从而使整个社会消费结构既是合理的,也是低碳的。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目标、新时尚

9、,从而使人过上真正符合人类本性及社会道德的生活。要把绿色发展融入文化建设,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环保、生态意识,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公民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格局。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当前,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二、当前我国

10、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大1985-2013年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弹性系数一直处于剧烈的波动状态,弹性系数最高值甚至达到1.5,是正常水平的近3倍,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高,且资源能源消耗大的特点。如果未来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能稳定在0.5以下,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将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万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万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7万亿元,增长8.1%。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资源能源的消耗。201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2

11、.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煤炭消费量下降2.9%,原油消费量增长5.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3.8%。2.污染减排压力很大经过努力,我国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已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劣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降幅达80。同时,中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高达2000万吨左右,只有再减少3050,环境质量才会明显改善。3.环境欠账仍然较多一是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长江、黄河、珠江等十大流域的国

12、控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1.2%、19.8%和9.0%。2014年,全国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896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000个。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0.8%,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9%,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二是土壤环境质量形势严峻。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初步结果表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下降,受污染耕地对农产品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5%和1.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

13、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8%和1.1%。从污染分布看,南方土壤污染明显重于北方。受污染耕地威胁农产品安全,工矿企业场地、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三是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全国4万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基本未经处理。四是生态功能仍呈退化趋势。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44%的野生动物数量呈下降趋势。入侵外来生物已超过500种,近十年造成严重危害的入侵物种至少二十多种,平均年递增23种。4.环境风险较高当前,我国已进入环境风险高发与环境意识升级共存叠加的时期

14、。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和隐患比较突出。化学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2005年至2013年,环境保护部直接参与处理970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涉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高达583起,占总数的60.1%。在全国排查的4.46万家化学品企业中,72%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10.1%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1公里。三、我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建议强调要在六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15、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起来六个方面的工作,在未来的五年中应在理念的培育、措施的落实和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着力。1.加强引导培育绿色发展理念和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目前相当多的人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把自然作为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结果就是人类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不断强化。这反映在实践中就是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功利轻民生。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冲突和紧张。若不破除种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

16、思路并见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一是要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民的交往领域。倡导人们追求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注重生活的质量而不是简单需求的满足,反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个体生活既不能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应损害其他物种的繁衍生存。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创立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二是要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通过倡导公众进行环境友好的消费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