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品安全条例

上传人:549925****qq.com 文档编号:12241603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食品安全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省食品安全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省食品安全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省食品安全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省食品安全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食品安全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食品安全条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2017年7月2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第三章 食品生产经营第一节 生产经营过程操纵第二节 食用农产品第三节 食品网络经营第四章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和小餐饮第一节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第二节 食品摊贩第三节 小餐饮第五章 食品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第六章 监督治理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躯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

2、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贮存、运输和安全治理,适用本条例。本省行政区域内食用农产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市场销售,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治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同意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队伍建

3、设,并将食品安全监督治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食品药品监督治理等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分析本辖区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督治理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督治理责任。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具体承担本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督指导,督促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食品安全监督治理职责并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和协调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查处。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能够成立专家委员会,参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活动,为重大决策

4、、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等提供专家意见。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履行有关食品安全工作职责:(一)食品药品监督治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治理,负责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的监督治理;(二)农业行政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运输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的监督治理,负责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职责范围内的农药、肥料等其他农业投入品质量及使用的监督治理,负责畜禽屠宰、生鲜乳收购环节的质量安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的监督治理;(三)海洋与渔业行政部门负责水产品从养殖、捕捞、运输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

5、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的监督治理;(四)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预备案和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治理,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卫生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五)商务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协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协调城乡食品商业网点布局,拟订促进餐饮服务和酒类流通进展规划和政策;(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安全的监督治理;(七)工商行政治理部门负责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查处食品广告违法行为;(八)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以及原粮卫生的监督治理;(九)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餐厨废弃食用油脂收集、

6、运输、处置的监督治理,查处超出划定区域、规定时段占用都市道路和公共场所,销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违法行为;(十)公安机关负责侦办相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十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督治理。经济信息化、教育、科技、环保、新闻出版广电、通信治理等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食品安全工作。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处置中监督治理职责存在争议、尚未明确的事项,由地点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确定。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治理责任制,确定考核目标,量化考核标准。地点人民政府负责对下一级地点人民政府、本级食品药品监督治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

7、治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食品安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评内容。第八条 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治理,制定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推动行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提出改进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消费者权益爱护委员会等消费者组织应当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社会监督。第九条 地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餐饮场所、食品经营网站等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村(居)民委员会和社会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普及食品安全法

8、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食品安全知识纳入相关教育内容。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刊登、播放食品安全知识公益广告,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应当客观、真实、公正,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编造、散布、传播虚假食品安全信息。 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第十条 本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督治理、农业、海洋与渔业、质量技术监督、粮食等行政部门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国

9、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打算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本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部门和技术机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县级以上地点人民政府卫生等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有关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相关部门接到通报后,应当开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

10、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一)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的;(二)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三)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觉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四)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的其他情形。第十四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治理、制定和修订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的依据。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得出不安全结论的,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治理、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停止生产经营;必要时,省人民

11、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食品药品监督治理等行政部门立即制定或者修订相关食品安全地点标准。第十五条 对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地点特色食品,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食品药品监督治理部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组织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审评委员会对食品安全地点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和有用性等进行审查,制定并公布本省食品安全地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食品药品监督治理等行政部门,对食品安全地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并依照评价结果及时修订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应当将食品安全地点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

12、意见,鼓舞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参与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地点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点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向社会公布。 第3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一节 生产经营过程操纵第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安全承诺、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处置等信息,并按照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不得采购未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或者相关许可证超过有效期

13、限、超出许可范围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用于生产经营。第十八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一)以有毒有害动植物或者微生物为原料制作的食品;(二)以餐厨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制作的食品;(三)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食用动物及其制品;(四)国家和本省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第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质。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日期等事项。记录台账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14、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保管制度,将其存放于专用存储设施,并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保存采购、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的记录台账,记录台账应当真实、完整、准确,保证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可追溯。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从事食品、食品添加剂批发业务的经营者、大型食品零售企业、大型以上餐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应当按照规定建立电子台账,及时上传食品安全追溯信息。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治理部门采取电子数据备案、网络数据检查、电子信息采集等信息化手段实施监督治理,不得

15、无故推诿拒绝。第二十一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出厂产品留样制度,对出厂的所有批次产品留存样品。留样数量应当满足出厂检验的需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免除标注保质期的留样食品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第二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予以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处置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禁止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用于生产各类食品,或者通过改换包装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或者赠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回收食品进行登记,在有明确标识的场所单独存放,并予以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临近保质期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治理制度,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集中存放、陈列、销售,并在显著位置提示。第二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托付生产食品的,应当托付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具有相应生产条件和能力的企业。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托付生产食品的相关要求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受托方应当查验托付方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并在生产的食品的标签上标明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和受托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第二十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治理制度和职工健康治理制度;组织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