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241538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与答案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5培养劳动者是 ()A

2、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9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

3、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B一般来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

4、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受制予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1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16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

5、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18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20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21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A下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22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过渡性B非正式

6、性C多样性D互补性E整合性2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A男女性别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24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E社会的价值取向25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B知识广博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D富有个性E改善实践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6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_性、免费性、_性。27 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个高峰期。28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_的;

7、二是_的;三是动作技能的。29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 。30教学是学校的_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_。31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_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课程标准和教材。3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_,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所决定的。3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最基本问题是 和 的价值取向问题。3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_,教育可以促进_。35教育

8、学是一门以_、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的科学。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37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哪几方面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38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39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应抓好哪几方面的工作?40何谓榜样法?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五、论述题(每小题1分,共20分)4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42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B【解析】学制的建立表明制度化教育的建立。3A【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

9、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实体进行的生理活动。4B【解析】杜威被誉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5A【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6C【解析】泰勒提出课程目标理论,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7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即把所学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表象,从而理解和认识所学东西。8D【解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演示法。9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10B【解析】该文件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1C【解析】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可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12A【解析】评定学生学业

10、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13C【解析】复式教学是指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14D【解析】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15A【解析】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16B【解析】皮亚杰提出了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17A【解析】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18C【解析】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管理的班级管理理论。19C【解析】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运用较广泛。20A【解析】相对评价是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二、多项选择题21ACD【解析】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11、22ABCD【解析】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等特征。23ACDE【解析】幼儿与少年的差异不属于个体差异。24ACD【解析】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5ACD【解析】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富有个性。三、填空题26强迫普及27初中 二2 8认知技能情感技能、29根本特点 质量标准30中心 基本途径 31学习科目 课程计划32内在需要 成熟机制 33人本位社会本位 34舆论力量政治民主35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四、简答题36【答案要点】(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

12、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短期大学迅速发展;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7【答案要点】(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38【答案要点】(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笙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

13、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9【答案要点】(1)确定集体一致认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一个有威信的班集体领导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0【答案要点】(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2)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五、论述题41【答案要点】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4、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42【答案要点】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地掌握,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