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7630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绪论1、 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 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4、 心理

2、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5、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

3、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

4、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出现性格角色分化(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4、潜伏期(6岁-12岁)玩伴为同性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两性期 6、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正常人,认为人有无限的潜能。 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完全在于环境与条件的影响。 20C心理巨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6、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

5、、讲究科学的方法) 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道德性原则7、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 (什么是?内容?优缺点?) 2、 注意1、 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注意的两个特征:1、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的强度与紧张度。3、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4、 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性质和努力程度可将注意分为: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 1、定义: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优点:不容易疲劳 缺

6、点:消极注意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活动与变化、新异性绝对新异性,相对新异性) 2、个人的主体状态 (个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对注意对象的期待)有意注意: 1、定义: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针对性、容易疲劳)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3、活动的合理组织 4、个人的意志品质、知识经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针对性、高度的稳定性) 1、定义: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任何一支努力的注意。5、 注意的特征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

7、广度(空间角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稳定性:1、类别:狭义:同一对象 广义:同一活动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人的主体状态 3、人的意志水平 4、主体对活动的态度 5、年龄因素 6、神经类型特点6、 注意的起伏的定义:注意稳定性的周期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的起伏) 起伏原因:1、感受性短暂下降2、有机体机能起伏7、注意的分散:1、定义: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其它对象上。 2、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 2、长时间的单调刺激 3、愤怒等不良情绪 8、 注意广度的定义: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注意到所要注意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知觉对象

8、的特点 2、知觉活动的任务 3、个人的知识经验9、 注意的分配:1、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的对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1、有一种活动特别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 (同时性) 2、活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10、 注意的转移:1、定义: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对象。 2、条件:1、原活动注意的强度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11、 注意转移、注意分散、注意分配的区别1、注意转移是有目的性的,主动的,积极的2、注意分散是受干扰的,被动的,消极的3、注意分配是有目的性的,主动的,积极的3、 感觉1、感觉的定义

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当前的,直接的,个别的,客观的)2、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1、感受性定义: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能力大小) 2、感受性的种类:1、绝对感受性:对某一刺激物刚刚产生感觉的能力。 2、差别感受性:对不同刺激刚刚产生差异感觉的能力。 3、感受性差异: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 同一个人对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不同。 4、感受阈限定义: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 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5、感受阈限德类别:(上、下)绝对(感受)阈限(端点值) 差别感受阈限(区间值) 感受阈限值低,感受能力高。(反比关系) 6、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反比关系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韦伯定律K近似恒定正比,韦伯分数越小感受越灵 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