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235359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党建建设经验材料9篇1、打造党建综合体破解农村基层党建难题2、党旗在雪域高原引领疫线抗“疫”3、“党建+”点燃秀美乡村“动力引擎”4、在职党员进社区“做”出实效5、“四项举措”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6、靶向施策激发社区党员队伍新活力7、建立信息宣传“四专”工作机制8、支部委员“看客”意识亟待转变9、新发展党员质量问题有待解决打造党建综合体破解农村基层党建难题为解决党建阵地标识不明显、党组织吸引力不强、服务能力不足、作用发挥不够等难题,近年来,焦作市坚持把提升党建阵地功能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在群众生活比较集中的区域,稿子铺整理,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建设集养老托幼、便民服务、文体娱

2、乐、医疗保障、综合服务、议事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体,增强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已建成305个农村党建综合体。合理化布局,推动活动场所由“分散”变“集中”。印发关于开展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综合体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整合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产业扶持等各类资金、项目和资源,按照符合实际、满足需求、规模适当的原则,稿子铺整理,通过新建、租赁、置换等方式,因村施策建设党建综合体。坚持分步推进,通过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方式,逐步完善推进。加大统筹力度,推动行政办公、便民服务、议事协调、文体娱乐、托老托幼等设施向党建综合体集聚,形成“一核多翼”的综合性党

3、建阵地。集约化管理,推动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主动”。按照“功能多集聚、服务多下沉、群众少跑腿原则,将党建综合体建成便民服务中心。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逐步将县级政务事项“上网上线”,737项服务事项可直接在党建综合体网上办理。同时,在行政村比较集中区域选择一个党建综合体,设置村级“放管服”便民服务中心,梳理6类29项便民事项清单,由派驻的县乡工作人员现场受理办理,实现家门口服务事项“一次办结”。社会化运营,推动参与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改变党建综合体仅靠政府“买单”、少数村“两委”干部管理运行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驻地单位、村民骨干、乡贤能人等多方力量参与建设。支持有资质的社会资

4、本进入慈善幸福院、托幼中心、便民服务等领域,增强党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动力,目前已有53家社会组织参与。允许各村将空闲房屋、土地出租,稿子铺整理,或进行村企联建联办,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开办舞蹈培训班、作业辅导班等服务项目,既满足不同层次群众需求,又增加村集体收入。制度化保障,推动作用发挥从“有求必应”转向“一呼百应”。发挥党建综合体“吸附”效应,建立干部帮扶联系机制,在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基础上,每周二固定开展市县直机关干部下村蹲点,听民意、查实情、解难题,XX年以来,659个机关单位与农村支部结对子,先后到村帮助解决问题万余个。健全党员群众参与机制,将党建综合体建成党员教育主阵地,每月固定

5、一天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依托党建综合体,建立乡士人才“月联系、季碰面、年座谈”制度,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致富创业能力。成立农村议事会、理事会、恳谈会,让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党旗在雪域高原引领疫线抗“疫”党的组织优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优势。四川甘孜新龙坚持把党旗插在雪域一线抗“疫”阵地、把党的组织全覆盖疫情防控一线主战场,有力实现“哪里有疫情防控,哪里就有党的组织覆盖”。建立临时支部,引领疫线冲锋。压实县级各机关党组织和19个乡镇党委责任,坚持“应建尽建、重点配建”原则,稿子铺整理,在临时医学观测点、东西南北各交通出入口检测卡点、辖区出入主干道检测点、网格

6、化巡查点,党员志愿服务点等疫情防控重地设立临时党支部10个,累计凝聚一线抗疫党员干部20XX余人。特别针对进入新龙境内南北交通要道和进入县城人员流动较多雅砻江沿路分别设立临时党支部,抽调专人、车辆不间断巡逻,疏散、引导群众居家休闲近1万人次。优化防控机制,整合疫线资源。整合工作力量成立疫情防控督导组,按照县疫情指挥部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制定督查方案,定期开展工作部署、人员摸排、卡点安全检查、在岗值班值守等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做到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全覆盖、无盲区”;结合县城街巷、乡镇村(社区)布局、新旧小区差异、防控设施配置等因素,对全县55个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19个乡镇、95个行政村1个社区

7、、4个重点小区建立党组织疫情防控机制,每天定时向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报告疫情情况,破除各单位“各自为政”“各防各的”防控弊端,构建“一张网、一盘棋”集约高效的联防联控格局。强化基层党委,推动疫线落实。强化19个乡镇党委工作职能,根据各乡镇下辖村级党组织数量、幅员面积、村民居住等情况,落实县级部门包乡、稿子铺整理,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责任机制,压实县级领导抓乡、乡镇党政一把手抓村、包村干部及村组干部抓组和户,一层盯一层、层层抓落实疫情防控。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上传下达、统筹协调、督导落实”三大作用,贯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控责任体系,让党的旗帜在雪域高原引领一线抗“疫”,切实推动党中央和省

8、委、州委、县委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党建+”点燃秀美乡村“动力引擎”近年来,横峰县探索“党建+秀美乡村建设”模式,把基层党建作为“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的动力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一条富有横峰特色的党建引领秀美乡村建设之路。“三级书记”一起抓,打造“书记工程”。县委书记当“一线总指挥”。把抓秀美乡村建设作为履行党建第一责任的重要抓手,纳入乡村两级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县四套班子秀美乡村建设巡查机制,把考核成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提拔重用秀美乡村建设分管领导13名。乡镇党委书记做“施工队长”。实行乡镇党委书记牵头抓,班子成员挂点联系秀美

9、乡村点机制,周调度、月通报,定期开展巡查、评比活动,通过树、评、奖、惩等激励约束措施,推动秀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做“班组长”。以村支书为“业主”,参与主导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全过程,探索“支部+产业基地+合作社”模式,推进“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推动产村融合发展。近年来,在秀美乡村建设一线,1名村支书被提拔,12名考录事业编。党员干部带头干,推进“模范工程”。为全县3600余户党员家庭统一挂牌,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推行党员“1+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设置村务监督、经济发展、社会公益、新风典范等4大类16种“共产党员户”。结合

10、实际组建党员先锋队,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行动,推行党员带头五拆五清、义务劳动等万余人次,引领群众参与无偿拆除“三房”8960栋,拆除围墙87千米。实施“三合三问”机制,既通过联合开展组织生活、结合民主评议党员、融合中心工作,组织党员自评问、互评问、群众评议问,检验是否为合格党员、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亮出工作业绩,强化服务农村发展意识。引领群众一起干,推动“民心工程”。强化组织引领,因地制宜组建村民理事会、村民互助会、监督委员会和乡友促进会等“四会”组织,引导党员群众投身秀美乡村建设全过程。目前建成“四会”组织406个2837人,其中党员1185人,占比达%。建立“双向”培养机制,鼓励党小组

11、长担任“四会”负责人,成为中坚力量,一年来在“四会”组织中发展党员35名、入党积极分子157名。注重从“四会”组织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02名组织成员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选派到村“两委”跟班学习,17名进入村“两委”班子。基层党组织每季度巡查区域内“四会”组织运行情况,对发挥作用不明显、群众反映不佳的,由乡村派出工作组进行专项整顿,罢免履职不力的负责人26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做”出实效龙岩市以打造红土幸福社区为抓手,在“做”字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用实际行动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创新管理模式,让在职党员“做”有动力。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管理的方法,着力解

12、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难推进、活动难组织问题。在线下,构建纵向由党组织统领、横向由志愿服务队牵头,稿子铺整理,以在职党员为主体的“立体网格”,统筹管理663个网格临时党支部及编入的33728名党员。在线上,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涵盖党员报到情况、爱好特长、服务意向、服务表现等内容在内的数据库,通过强化分级管理、过程控制、信息采集、数据共享等功能,提高在职党员认岗领职的精准性与匹配度。丰富活动载体,让在职党员“做”出成效。针对社区群众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展“五个先锋”活动,引导在职党员争当模范居民先锋、民情收集先锋、政策宣传先锋、纠纷调解先锋、志愿服务先锋。在不

13、同社区试点培育社区急救、居家养老、4点钟学校、平安社区、残疾人扶助、物业管理、食品安全等服务项目,结合开展“为什么进社区、到社区干什么、到社区怎么干”大讨论,以及采取佩带实名党徽亮身份等举措,引导在职党员践行“两学一做”,提升服务实效。同时,建立82个市县领导社区联系点,促成890个单位与136个社区结对共建,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共抓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启动共建项目853个,稿子铺整理,开展共建活动1130多场,在职党员认岗率及服务率均在97%以上,服务社区群众万人次。强化制度保障,让在职党员“做”能坚持。建立报到登记、服务纪实、沟通反馈、评价激励、调研督查等制度,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列入

14、党建、综治、绩效、文明单位等年度考评,并作为党员评先评优、晋级晋职,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强化政策督导,采取部署会、推进会、答疑会及实地督查等方式,掌握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对未与社区结对、未开展共建活动的单位及未认领服务岗位、未进社区服务的党员进行通报,逐步推进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常态化。创新“四项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佳木斯市汤原县紧扣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采取“建强基层组织、健全制度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示范引领”四项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营造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一是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堡垒”根基。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继续从县级部门选派7

15、1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党支部指导支部建设,坚持管好用好选调生,提高乡镇党群部门的工作水平,不断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加强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中的培养锻炼,着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活动为契机,全县137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村级活动场所等各类重要阵地的功能效应,推动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健全制度措施,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深入落实汤原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XX年-2020年),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健全联

16、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各乡镇党委参照县级做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经管站等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工作通报问责考核制度,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作为衡量班子整体合力、评价干部政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输血”质量。加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研究编制专项政策资金项目方案,并按不低于所辖村总数10%的比例,汇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项目22个,其中,集体经济发展效果明显村10个,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12个。并严格按照村级申请,乡镇党委初审,县级部门审批等流程,确定了香兰镇新建村、竹帘镇竹帘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