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232500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姚锦祥(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于历史专题的单元教学设计 二模试卷分析与复习建议 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 二模试卷考查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二 小论文 题的常见问题与教学对策三 二轮复习的常见方式 南通 扬州卷 21 13分 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 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成化 弘治年间 歙 徽州 人江才3岁丧父 家道中落 无以为生 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 屠酤里中 后来兄弟二人 终因本小利薄 所获不足以奉亲 江才遂发愤远游 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 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 贩运商品 牟取厚利 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 当他40岁时 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 江才发迹后 荣归故里 广置田园 大兴

2、宅第 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 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 王廷元主编 徽商研究 1 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 据材料一 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4分 发迹前 小本经营 获利微薄 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 发迹后 息商回乡 购置田产 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 4分 考点知识 3 中国古代的商业 明清时期的商业和商人能力考查 解读和概括材料信息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 贿赂官府关卡 广结政界要人 宴请送礼 也包括主动被动地 捐帑 报效 其费占其利润比例 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 谋一 功名 虚衔以求保护 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 光宗耀祖 投资科举 以摆脱 贱籍 徽商除了

3、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 宗庙祠堂 助学恤贫外 经商之地也 乐助公益 尤以救灾恤贫 修桥铺路 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2 据材料二 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 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6分 3 有学者认为 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3分 去向 官场消费 科举消费 社会公益消费 3分 心理 结纳官府 获取垄断利润 崇尚儒学 改变社会地位 提高声望 拓展销售市场 3分 说明 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 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 受到重农抑商 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 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 消费 缺少资本积累 3分 考点知识 重农抑商

4、的经济政策 儒家思想能力考查 概括材料信息 分析和说明历史现象 21 13分 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 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 请回答 1 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 据材料一 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4分 2 据材料二 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 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6分 3 有学者认为 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3分 命题思路与特点1 主题古代商人的历史命运2 设计思路 小切口 深分析 在叙述明清时期商人生活的基础上 分析商人的地位和历史作用3 考查特点知识考查 不同专题相关联的知识 与教材的相关性

5、不强 如 明清时期的城镇商业 长途贩运 商帮 重农抑商的商业政策 能力考查 与解读信息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关 材料信息的概括和归纳 运用知识说明材料中的历史问题 与现实的联系 体现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相关内容 说明小农经济体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21 13分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南京卷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战国时期 诸侯更相诛伐 的原因 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 依据上述材料

6、并结合所学知识 如何理解材料四中 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 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 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1 原因 王室衰微 宗法制遭到破坏 血缘关系疏远 2分 破解 统一国家 推行郡县制 2分 2 演变 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 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 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 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2分 3 性质 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 2分 目的 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分 4 外在 时代的变化 2分 内在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分 主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命题方式 专题式概括考查特点知识考查 与教材内容相关性强 周到秦的制

7、度演变 郡国并行制度 行省制度能力考查 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与现实的联系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时代的进步 21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苏锡常镇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乡举里选 指的什么制度 据材料一 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3分 2 相对材料一 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 据材料二 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6分 3 据材料二 三 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5分 1 制度 察举制 1分 作用 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 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2分 2 变化 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2分 弊端 中正官徇私舞弊 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扼杀人才 败坏社会风气 4分 3 影响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把选

8、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 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 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5分 主题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命题方式 专题式概括考查特点知识考查 与教材内容相关性强 察举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能力考查 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与现实的联系 官员选拔的重要性 考试说明第21题 江苏卷2012年第21题 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 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 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 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 皆权在举之之人 士有应举之才 而举不之及 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 科举 不能应试者 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

9、苟能应试 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 中国制度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 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7分 0 49 科举制代替其他选官制度事件的议论 历史事实的识记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的比较 以科举制为主题 关注其积极作用 这两份答案有何不同 选官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2分 进步性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 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 扩大了官员的来源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5分 材料二渐渐地 这些考试 指科举 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 为中

10、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 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 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2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 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分 0 41 有关科举制社会影响的议论 系统的建构历史的解释与推断 目的 与选官制度有关 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 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内容 与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和文化教育有关 儒家经典 政策 法规 影响 与文明传统有关 社会的稳定 文明的传承 加强中央集权 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正统 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这两份答案有何不同 科举考试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

11、年的文化存在 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 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式的 机会均等 的机制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 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3 据材料三 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3分 0 35 有关科举制文化作用的议论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信息的概括与推断 你对这两份答案怎么看 人才流动机制 客观公平理念 人才激励机制 借鉴价值 人才选拔标准对社会的作用对个人的作用 中国古代史考题分析 考查主

12、题 制度革新南通 扬州卷 社会体制对商业的影响南京卷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苏锡常镇卷 选官制度的改革考试说明 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命题方式小切口 深分析专题式 概括学生的典型失误知识结构的问题材料信息的概括问题 22 13分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 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1 据材料一 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3分 1 形势 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分 因素 国民大革命 或北伐战争 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 2分 知识考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土地革命能力考查

13、 地图观察能力 调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材料二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明确规定 在苏维埃政权下 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 只有军阀 官僚 地主 豪绅 资本家 富农 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 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 颁布土地法 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 分配给贫农 中农 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流 何友良主编 中国苏区史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 分析苏维埃政权

14、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4分 主要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 1分 中心内容 土地革命 1分 不足之处 取消资本家 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 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 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2分 知识考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土地革命能力考查 材料信息的处理 调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 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3月 中共中央在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的指示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在华北 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 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指示明确规定 在政权工作人员中 实行共产党员 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

15、占三分之一的 三三制 政权制度 容纳多方 团结抗日的各阶级 阶层 虞和平主编 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二卷 请回答 3 据材料三 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 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分 4 综合以上材料 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2分 3 创新 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 实行 三三制 政权制度 2分 意义 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 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分 4 认识 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 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 2分 22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 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请回答 1 据

16、材料一 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3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 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4分 3 据材料三 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 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分 4 综合以上材料 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2分 试题分析1 主题 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2 命题方式 小切口 多角度分析3 考查特点 知识考查与教材的相关性不强能力考查 关注对材料信息的处理和运用和社会现实的链接点 民主政治建设 23 南京卷 南京晨光机器厂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 简称 宁局 新中国成立后 企业为寻求发展几经调整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南京卷 请回答 1 从材料一 二 三中概括晨光机器厂发展中几次战略调整 3分 2 运用以上材料 结合时代背景 以 以政府 市场对晨光机器厂企业转型发展的作用 为主题进行论证 10分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250字左右 22 苏锡常镇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恒言 曰 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 凡文化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