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232497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1 田国强简介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为德州A M大学经济系教授 民营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讲座教授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与经济研究所顾问 研究领域包括 经济理论 数理经济 机制设计 转型经济等 2 说明 一 学习经济学的几种境界学习经济学基本内容 是什么 学习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怎样做 学习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 大视角 通用篇 二 讲授目的有利于经济文献的学习 把握其分析框架基础上理解其核心内容 进而运用与创新有利于研究方法论的把握 规范表述方式的学习与运用 3 主要内容 一 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

2、性二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三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四 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的作用 4 一 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提示1 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2 如何看待现代经济学观点流派纷呈3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性4 经济学帝国主义 指责的背后 5 1 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及人们如何进行权衡取舍的学问 而现代经济学则按照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分析工具 来系统地探索人类经济行为和社会经济现象的一门科学 代表了科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了解并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对正确理解和学好现代经济学以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创新和应用都

3、十分重要 6 2 如何看待现代经济学观点流派纷呈为什么代表了科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现代经济学却是流派纷呈 经济学家之所以对于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 恰恰说明经济学的严谨和完善 因为前提变了 环境变了 结论自然就要相应的变 正是由于不同的经济 社会 政治环境 才需要发展出不同的经济理论模型和经济制度安排 由于不同理论采用了不同的假设和不同的具体模型设定 它们可用来解释不同的经济现象 并能在接近理论假设的各类经济环境下 给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进行科学的预测与推论 7 3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性它可用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事实上 这正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

4、威力和魅力所在 它的精髓是要人们在做研究时必须考虑到 并界定清楚某时某地具体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条件 也可用于研究其他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决策 现代经济学不仅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 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人类行为 无论自私自利与否 下的经济问题和现象 它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甚至也可用于研究其他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决策 8 4 经济学帝国主义 指责的背后由于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一般性和规范性 在过去20年 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分析方法和理论已被延伸到政治学 社会学 人文学科等学科 正因为如此 被人指责为 经济学帝国主义 到处攻城掠地 侵犯 传统上属于其他学科的领地 实际上反映出现代经济学分

5、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在 物竞天择 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性及其实用性 9 二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10 任何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 基本上由以下五个部分或步骤组成 1 界定经济环境 2 设定行为假设 3 给出制度安排 4 选择均衡结果 5 进行评估比较 可以这样认为 任何一篇逻辑清楚 层次分明 论证合理的经济学论文 无论结论如何或是否作者意识到 都基本上由这五部分组成 特别是前四部份 可以说 写经济学方面的论文 就是对这些部分进行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填空式写作 掌握了这些组成部分 就掌握了现代经济学论文的基本写作方式 更容易学习和研究现代经济学 11 1 界定经济环境 就是对研究问题或对象

6、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界定 1 经济环境包括哪些要素经济环境一般包括 经济社会制度环境 经济主体 主体的经济特征 资源禀赋 信息结构 等组成 属于前题假定内容之一 本理论假说的适用条件 在现代经济学大多数问题的研究中 经济环境都假定为外生给定的 而不是由理论模型延伸出来的 否则就无法讨论问题 因为总需要将一些经济因素或变量当作参数给定 12 2 如何界定经济环境对经济环境的界定分为两个层次 前者是科学 后者是艺术 第一 客观描述经济环境即对经济环境的有关要素作近似地描述 对经济环境描述的越清楚 准确 理论结论就会越正确 第二 精炼刻画经济环境特征 抓住经济环境有关要素的主要矛盾 进行简练刻画 从而

7、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 对经济环境刻画的越精炼和深刻 论证起来就越简单 理论结论也越能让人理解和接受 界定好一个经济环境 就是要将这两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对经济环境进行特征化刻画的具体例证宏观经济分析中 制度环境 刻画研究区域经济时 需要描述经济区域环境和刻画其经济特征 例如 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的不同特征 研究转型国家 人们也需要刻画不规范经济制度环境下的经济环境特征 例如 经济主体的双重特征 调控机制的双轨并存 在现代微观经济理论中 行为人 经济特征 刻画为了研究经济人的选择问题 消费者的经济特征就简单地假定由经济人的消费集 偏好关系 或效用函数 初始禀赋和信息结构 如考虑不确定性 来

8、描述 厂商的经济特征则由它的生产可能性集合或生产函数来表示 所有经济人的经济特征便组成了经济环境 14 3 现实经济学流派纷呈的解释 原因分析及例证不同的经济环境可能导致不同的经济理论 但为什么即使现实经济环境相同 所要研究的问题相同 还会得出不同的经济理论呢 直接原因 许多经济理论间的结论差异 往往是经济学家对经济环境界定的差异所造成的 具体原因这种差异不仅可能是客观经济环境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而且这种差异还可能是由经济学家对经济环境界定 抽象式的精炼特征化 的主观判断所造成的现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15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 宏观经济学中有众多的学派 这些学派之间的对立并不像非经济学

9、家或媒体所渲染的那么大 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基本分析框架相同 研究方法相同 采用经济模型和市场均衡来分析市场 及对象相同 在市场制度安排下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规律 这些理论之间的差异 主要是刻画经济环境时的差异所造成的 特别是对经济系统的冲击或干扰是来自需求方面还是供给方面 关于经济波动的信息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 以及对干扰的时间效应是滞后还是瞬间的等诸多假设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16 比如 在回答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及应制定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时 凯恩斯学派认为关于经济或非经济因素波动的信息是完全的 这种波动主要是来自于需求方面 并且价格在短期内变化极慢 使之这种

10、波动会破坏 最优 市场均衡 为了避免或减轻经济周期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损失 政府使用经济政策 特别是财政政策 对社会总需求进行刺激或控制 从而抵消各种干扰的影响 弗里德曼认为 现实经济中对波动存在 信息不充分 及 时间滞后 效应 使得自身趋于稳定的经济在经过政策调节之后 反而变得更加振荡了 因而政府应对经济尽量减少施行干预 只对货币实行控制 保持不变的货币增长率 17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在定义经济环境时却假定 波动的 时间滞后 效应只是瞬时现象 并在经济环境中添加了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经济单位 厂商和家庭 从而使得整个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之上 经济活动中基本经济单位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是不充

11、分的 基于对经济环境的这种界定 并在理性假设下 理性预期学派于是认为 凯恩斯理论没有把公众对政府政策以及其它经济信息的反应考虑进去 人们往往会通过 理性预期 的行为方式 使得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因而 政府应该尽量不干预经济 即使在不得不使用政策去干预经济活动时 要注意政策的信誉 即政策的连贯性 18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德兰德 F E Kydland 和普雷斯科特 E C Prescott 也是属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中的重要人物 他们在1980年代初期提出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他们对经济环境的界定又有些不同 他们假定 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是供给方面引起的 价格和工资在短期也是

12、瞬间发生变化 他们进而认为 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是经济对生产技术及生产率变动的自然且有效的反应 正的技术冲击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 就业 投资和产出也随之提高 总供给曲线上移 经济上涨 反之亦然 他们由此认为 经济周期不是对市场均衡的偏离 而是市场均衡本身暂时的波动 既然是市场均衡 便具有帕累托效率 所以不存在市场失灵 因而政府没有干预经济的必要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尤其是赤字政策一样无效 19 之所以出现界定不同 是因为 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综合体 不同的学派只是关注到了特定属性 因而各理论都有相对真理性 在实践中是互补的 或说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像自然科学对自然不断地加深认识一样 经济理论的

13、发展在许多时候也是如此 并基于人们对变化之中的经济环境的不断地认识和重新刻画而不断改进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20 第二个例子是当今流行的委托代理理论 最优合同理论 拍卖理论及信息经济学 他们的相同之处分析框架基本相同 研究方法相同 提供研究平台 建立参照系 给出完全信息情况下所得到的最佳结果 关于经济人的行为假设相同 收益最大化 所研究的问题相同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 这些理论都认为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市场一般会失灵 因而需要设计某种激励机制诱导经济人显示真实信息 从而达到次优结果 secondbest 他们的不同之处但由于对经济环境中参与者的

14、经济特征及信息结构界定的不同 导致了不同的理论结果 接下页 21 比如 关于经济人的行动是信息不对称 称之为隐蔽的行动 还是关于经济人的特征是信息不对称 称之为隐蔽的信息 经济人是风险中性 还是风险厌恶 契约或机制 是在经济人了解信息之前制定 之间制定 还是之后制定 允许共谋还是不允许共谋 允许重新谈判还是不允许重新谈判 从经济活动中所得结果的价值 是私人价值 共同价值 还是关联价值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研究的好处是针对经济环境各种特征的刻画 给出不同的最优合同 或激励机制等制度安排 这样 便于根据现实不同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激励机制 22 这两个例子说明 由于经济环境本身的不同 或刻画的不同 所得

15、出的理论结果往往会不同 即使只对经济环境的刻画作出一些改进或变动 也可能产生出重大的经济理论或学派 由此可见如何清楚 精炼而又客观地刻画所要研究问题的经济现状或经济环境 并建立一个高度概括的理论经济模型 这不仅仅是科学 也是艺术 23 2 设定行为假设 1 行为假设至关重要 是经济学的根基 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 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关键看所假定的个人行为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在研究经济问题时 如研究经济选择 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的变化规律时 确定经济人的行为方式也非常重要 24 2 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 人类行为的自利

16、假设为什么可以这样假设 利己性假设即使对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一个集体 一个家庭或者一个政治家也是适应的 人类自利行为假设即使有误 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并不排除在利他行为假设下讨论制度安排和个人的权衡取舍选择问题 事实上 在利己行为假设下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多半同时也适应利他的人 并且在利他行为假设下 所采用的制度安排或游戏规则以及个人的权衡取舍选择问题要简单得多 但是 一旦利他行为假设有误的话 所造成的后果比利己行为假设有误所造成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 25 3 比利己更强的行为假设 人的理性假设 也就是最优化假设 什么是 理性 理性意味着 每个人 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的最大效用 对于消费者而言 理性行为就是用自己有限的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欲望 对于企业而言 理性行为就是在给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 选择最佳的投入产出组合以取得最大的利润或经济效益 注意 现代经济学中 理性经济人的目标函数不是 利益最大化 而是 效用最大化 而效用又是用一偏好函数表示 这样可以不违背理性经济人假定下 分析更广的社会现象 26 3 给出制度安排 1 制度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