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31790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00道 翻译(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文言实词经典试题)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A秦爱纷奢 喜欢,爱好。秦国统治者喜欢奢侈的生活。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国虽然狭小,可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我唯独欣赏莲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的品质。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的我挠着头来回走。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A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安稳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什么原因把我安置在安全闲适的地方。B 然后得一安 安逸。然后得到一时的安逸。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安抚,抚慰。那么最好就抚恤他,

2、令他安心,和他结盟修好。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吃的和穿的,不敢一个人一个人独自享用。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使他们安顿下来。D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将军迎顺曹操,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归宿呢?千古英雄,而今安哉 哪里。千古英雄,可现在在哪里呢?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A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大禹、商汤遭受过。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通“披”。(屈原)披着头发,在水边叹吟。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大雪越过五岭,覆盖南越多个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3、德也“倍”通“背”,违背。希望项伯详细地(对项羽)说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倍数。五倍于敌方兵力就攻击他,一倍于敌方兵力就把敌人的兵力调动分散。C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每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D我军十倍于敌倍数。我军人数是敌方的十倍。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A人穷则反本根本,基础。 人在穷窘困厄时,就会返回本性。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根本,基础。我听说用兵把谋划作为根本,所以谋划多的胜过谋划少的。B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版本,文本。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奏章。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C 此

4、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原来。做这种事是丧失了人本来的品性。 舍本逐末,吾不为也根本,主要。舍弃主要的而去追逐细枝末节的东西,我是不会做的。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 推究,考查。或者推究他成败的原委,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吗? 抓纲务本,教学之道课本,教材。抓住纲领致力于课本教材是学习的途径。 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当政者见识浅陋,不能谋划长远。A蜀之鄙有二僧边界。蜀地的边界有两个僧人。B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先帝不嫌弃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C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见识不高。D鄙人不胜感激自谦之词。我感激不尽。7.与“短兵相接”的“兵”

5、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刀剑相碰。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赵国也陈列大军用来对付秦军,秦军不敢行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名作动,杀。武王身边的近臣们想杀了他,武王制止了。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最好的军事手段是以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瓦解敌人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范宣子(晋卿)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毛病,缺点。欺负弱小,畏惧强大,确实是人的品德(不端)的毛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窘。假如我不干

6、这种活,那早就困苦不堪了。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现在的人们竟然因为节俭而相互指责。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道德高尚的人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竟然。(你)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还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侯生竟然没有一句半句送给我。A相同,相同 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 D不同,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向察众人之议,

7、专欲误将军 考虑。先前考虑一下大家的意见,那是专门误导将军的啊!人至察则无徒精明。人太精明就没有伙伴。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趁着便利条件,分割天下。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趁着。乘别人处于危急时候而做出损害被人的事,这不是正人君子所做的事。A相同,相同 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确实。战败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如果,果真。 现在将军如果能命令猛将统领几万,一定能活捉

8、敌人首级 。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如果,果真。如果听从臣下的计策,可以不战而使城中人投降。A相同,相同 B.不同,相同C各不同D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黎明时刻就起来,打扫庭院和台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我被授予右丞相之职,兼任枢密使。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几乎。况且燕国、赵国处于秦国几乎灭尽天下诸侯的时候。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郦元所看到听到的,大概我差不多。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学习。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

9、问的前辈请教。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我听从他的建议,大王您也赦免了我。B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跟随。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从善如流听从,采纳。听从好的意见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C 樊哙从良坐依傍。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弟弟参军了,阿姨死了。D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官名。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那样的小官。 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你可以见机行事,自行决断,何必向我禀报。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 有大石当中流 B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 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犯

10、法当死D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 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

11、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

1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1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

14、“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5.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即入见沛公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