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地理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2231586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山东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山东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山东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山东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山东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山东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山东地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2012山东卷(文综地理) 2012山东卷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温带荒漠带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草原带高地草原带高山灌丛草甸带R山地暗针叶林带山地荒漠带高山荒漠带OEF图1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可知,纵坐标由O到F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带性,由山麓R地区向上自然带为山地

2、草原带、高山草原带;横坐标由O到E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R自然带位于温带荒漠带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之间。综合分析可知,R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2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自然带沿OF方向体现的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山地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变化规律。32012山东卷 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图2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3D解析 本题主要考

3、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由于甲处顶部褶皱缺失,因此首先受到侵蚀作用;后发生沉积作用,在岩石顶部形成沉积岩;最后由于岩浆侵入,破坏了褶皱与沉积岩的连续性。2012山东卷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46题。图3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BCD4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风向可知,此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中处于接近低压中心的低压槽,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易形成暖锋,产生连续性降水。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5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获取卫星云图需要远距离感知,可利用遥感技术;查询地理数据和选择考察路线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 B11小时C13小时 D14小时6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科考队经过2个月的考察返回P地,返回时时间为4月21日,因此出发时时间为2月21日左右。2月21日与4月2

5、1日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相同纬度,则同一个地点这两日的昼夜长短相反。2月21日P地昼长为11小时,夜【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长为13小时,故4月21日P地昼长为13小时,夜长为11小时。2012山东卷 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图4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7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6、。1982年至2009年婴幼儿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因此出生率逐渐降低;1982年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比2009年要小,14岁及以下人口所占比重比2009年要大,因此平均年龄1982年比2009年要低;1982年40岁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要低;1982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要比2009年的略大,但1982年的总人口数要远低于2009年的,故该年龄组人口数1982年要少于2009年。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8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

7、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由1982年到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减慢;【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由于我国在1982年到2009年65岁及其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2009年2559岁人口比重较1982年要大,再加上总人口数的不断增大,故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应为上升。26 2012山东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

8、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图5(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26答案 (1)【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

9、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绘制即可。但绘制剖面示意图要注意找准起点、终点、转折点、最高点、最低点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数值。第(2)题,辽河支流西辽河流经广阔的高原沙地,植被覆盖率低,河水含沙量较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

10、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因此素有“西沙”之称;辽河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流域内地势较低,植被覆盖率高,加上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使得东侧支流含沙量小,径流量大,故有“东水”之称。第(3)题,地下水不再补给辽河应从地下水位和河床高度相对变化思考。不断增多的人口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自然和人为原因相结合,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增多,河床抬高。一低一高使得辽河某些河段,地下水位在河流枯水期仍低于河床高度,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第(4)题,“丁坝”是由堤岸向河流中部伸出的垂直河流的直墙,能够减轻对堤岸冲蚀,减少河床中部泥沙的沉积,提高枯水季节水位,有利于河运。第(5)题,

11、回答本题可从水资源决定的河流开发方向思考,但要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对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为思考核心。272012山东卷 图6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图6(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27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解析 第(1)题,本

12、题要求答出江苏和贵州省两省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点。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要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的起步早晚几个方面来回答。第(2)题,江苏省与贵州省相比城市化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与交通经济区位、产业基础等差异明显的几个方面回答。322012山东卷 旅游地理图8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图8(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32答案 (1)旅游资源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2)

13、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答对两点即可)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得出该旅游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以及地域组合好的优势。第(2)题,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可从保护植被、控制游客人数以及节约用水等方面回答。332012山东卷 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图9(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33答案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解析 第(1)

14、题,由区域定位可知,此区域位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附近,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因此多洪涝。第(2)题,A地位于河流上游,因此应植树造林以及修建水库防御洪涝灾害;B地位于洞庭湖附近,因此应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342012山东卷 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km2)年份类型1990年2000年2010年【本资料来源:全品高考网、全品中考网;全品教学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教学资源。】重度盐渍土153425755中度盐渍土133219293轻度盐渍土952801694合计1 2381 4451 742(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34答案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解析 第(1)题,由表可知,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且中度、重度盐渍化加重尤为突出。第(2)题,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灌溉、排水工程、控制垦荒和恢复林草植被等方面入手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