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22313343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9 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备战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9近代中国反侵略和、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押题(学生版) 1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2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3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

2、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该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BC D4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5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A材料不充

3、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6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7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

4、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8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9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10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辛丑条约的签订1911年四川保路

5、运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A BC D11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122014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4周年官网开通,为“追忆辛亥首义历史,传承辛亥首义文化,迎接辛亥首义百年”,构建一个精彩的互动平台。下述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正确的

6、是()A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B推翻了二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3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14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封建制度的

7、结束共和观念的深入民主平等的趋势民族团结的重要A BC D15201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大革命期间,北伐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A B C D1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

8、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17维新派同革命派相似的历史功绩在于 从不同角度抨击了封建制度 以不同方式倡导了世界潮流 在不同程度上动摇了清朝统治 用不同手段否定了君主专制A B C D18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19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到,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以后,他们先是寒喧,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

9、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B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C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0“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天朝田亩制度封面材料2:“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

10、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3: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4:“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

11、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7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5分)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2分)(2)结合材料2,从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3)据材料3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4)依据材料4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

12、没有五四运动?(2分)(5)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5分)22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2011年8月31日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 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拥

13、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如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8分)(2)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3)针对材料一到材料二,分析维系国家政权的纽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3分)23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让位给袁世凯。几

14、乎所有爱国者一致同意的是:中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各省的议会;国家必须统一起来,以防止外国干涉(指日本)。儿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在南京被选为总统,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孙中山(1924年1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场“妥协”的认识。(8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思维层次给分。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并合理运用一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