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845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特点以及主要著作(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特点 按照现今通行的文学体裁四分法,将我国古代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亦无不可。下面分别谈谈我国古代文学各类体裁的基本特点和相关要求,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我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包括四言古诗如诗经、曹操步出夏门行四章,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短歌行、归园田居,七言古诗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长恨歌等;乐府诗(包括文人用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和模拟乐府创造的新乐府诗)作为一个特殊的门类,都属于古体诗,如长歌行、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相对近体诗而言,古体诗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

2、面要宽松得多。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人最终创制的,字数句数严格限定,且在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五律和七律都是八句,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构成,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排律则是十句以上,而且从开始到结束必须两两对仗且要一韵到底,所以除杜甫有较多排律外,一般人少有此类作品。所以,一般说近体诗,都不涉及排律。一般说来,律诗和绝句有这样一些具体要求:句数字数一定。绝句四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律诗八句,五律40字,七律56字。平仄要求严格。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个字一个平仄单位,

3、原则上前一个字可平可仄,后一个字不得改变);一联之内,平则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相粘,通俗一点说就是相同);一篇之内,平仄相等。偶句押平声韵,不得换韵。如杜甫望岳因不押平声韵,就是一首古诗,而不是五律,唐诗三百首正是将它收在五言古体中的。有两点需注意:一是在实际操作中,首句也常常押韵;二是绝句偶尔有押仄声韵的,如江雪,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律诗严格对仗。律诗的颔联(第二联)和颈联(第三联)须严格对仗,首尾对仗不作要求;绝句不作要求,作者自己要对仗,亦无不可。如杜甫登高诗一首典型的七律,就符合以上所有要求。如果同学们学写近体诗,就应该按上述要求并按照常见定式去写。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

4、裁。原称曲子词、曲词,简称“词”,又称诗馀、长短句、乐府、乐章等。词原本是配以燕乐曲调用来歌唱的歌辞,后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起源于中唐,成熟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成为宋朝的“一代之文学”。每首词都有词牌,如“浣溪沙”“念奴娇”“声声慢”等,它们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词体格式的名称。每个词牌对其句数、字数、韵律都有特定的要求,创作时不能更改,只能“依谱填词”或“倚声填词”。同学们若想填词,就应该找到词谱,按不同词牌的格式去填写。词的题目,揭示词的相关内容,可有可无。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句数、字数和格律。词按字数多少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就是小令,苏轼的定风波就是中调,而柳永的望海潮就是长调;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一片)、双调(两片)、三叠(三片)等,以双调为主要形式,必修4的八首宋词双调。作为诗歌的曲是“散曲”的简称,切不可和元杂剧的“曲”混为一谈。散曲分为小令、带过曲和套数三类,带过曲较少见,故我们一般只提小令和套数。散曲中的小令,就是单支的曲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散曲中的套数也称“套曲”或“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且一韵到底,如睢景臣的高祖还乡。散曲都有宫调,也就是表示音乐调式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就属于越调,山坡羊潼关怀古属于中吕

6、。散曲也有曲牌,如“天净沙”“山坡羊”“得胜令”“醉太平”等,它是散曲的韵谱格式,不同的曲牌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上都不相同。和词一样,散曲的题目可有可无,但有题目的比例比词要大一些。我国古代散文是比较复杂的。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按现代标准来看,赋也应该纳入散文范畴)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既包括“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张岱、袁宏道、归有光、“桐城三祖”等人写的正儿八经的散文,如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项脊轩志、病梅馆记等,也包括赋、论、序、说、奏议、箴铭、哀祭

7、、碑志等,如赤壁赋、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过秦论、师说、陈情表等;既包括诸子散文,如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逍遥游等,也包括历史散文,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我国古代散文,不论是叙事散文、写景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共同的特点是言之有物、情真意切、谋篇自然、行文简洁、语言优美,这其实也是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我国古代小说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先秦、两汉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萌生阶段,主要形式是寓言和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主要形式是笔记小说,如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也称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唐朝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期

8、,其形式主要是传奇,如柳毅传。宋元两朝,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时期,以话本为其主要形式,分为“讲史”和“小说”两类。前者一般称为“平话”,如全相三国志平话;后者一般称为“话本”,如明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巅峰期,出现了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古典名著,出现了代表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著)“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撰),也出现了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撰)等。中国古代小说有这样一些特点,阅读欣赏时应特别留意:叙事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

9、。刻写人物多动态描写少静态刻画。描写环境时是写意式的,很少有精描细绘的长篇幅刻画,但却极讲究表情传神。结局往往是大团圆式的。中国古代戏剧特殊,以演唱为主,道白为辅,故称为戏曲。中国古代戏曲包括元杂剧、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三大部分。元杂剧结构上一般为四折一楔,第三折是戏剧高潮部分,这正是选本往往选第三折的原因。主要角色有旦、末、净、杂几类,女主角称“旦”,男主角称“正末”。元杂剧只能由主角一人演唱,女主角主唱的剧本称为“旦本”,男主角唱的剧本称为“末本”。剧本文字内容由唱词、宾白和科介构成,唱词就是套曲,宾白(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就是说话,科介是动作等提示语,相当于现代戏剧的舞台说明。元杂剧的代

10、表作家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以及王实甫(西厢记)。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结构上改“折”为“出”,容量加大,从十几出到四五十出不等,角色名称变化不大,角色演唱灵活,不限于主角。南戏以高明琵琶记成就最高,明清传奇剧成就以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为最。其中,窦娥冤、西厢记、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剧”。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等。目 录1文学体裁的形成1 1.1 介绍1 1.2 内容1 1.3 形成2文学体裁的分类1 2.1 大体分类1

11、 2.2 两“法”分类及其各类特点1 2.3 两“法”结合诗歌1 2.4 性质与意义1 2.5 两“法”各自之优缺点3古代文学体裁1 3.1 赋111111111111111111文学体裁的形成介绍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内容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文学体裁作为文学形式的一个要素,它的形成归根到底也是适应了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

12、人类认识活动的日益深化,就必然要求适于反映这种生活内容的文学体裁的产生;而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技术条件以及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某些文学体裁的产生。杜鲁门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经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从另一方面看:阿基里斯能够同火药和弹丸并存吗?或者,伊里亚特能够同活字盘甚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马克思这些话虽然不全是从文学体裁的演变着眼的,但它却同时生动他说明了:神话、史诗这两种文学体裁只能在生

13、产力水平和人们的认识水平都还十分低下的社会阶段产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随着自然力的被支配和科学技术的发达,它们就必将逐渐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各种演变,产生新的体裁。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形成,也说明社会生活同文学体裁产生的关系。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展开,人民群众要求作家迅速而及时地反映现实,报告各条战线上的动人事迹,或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报告文学这种体裁恰好能够在这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这就是报告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据。如果离开了近代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需要,离开了近代印刷出版事业的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报告文学也就不可能产生,不可能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休裁。形成文学体裁的形成,除了归根到

14、底为社会生活所决定之外,还与文学传统的继承、革新和历代创作经验的积累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民族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体裁是诗歌,以后小说、戏剧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方面固然是由社会生活内容的日趋丰富和发展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同作家继承前代的文学传统、积累创作经验和发挥创造性分不开。一个时代、一个作家,如果不能以前人的文学遗产作为基础,长期地积累创作经验,井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新的文学体裁就不可能产生。历史上的中篇、长篇小说、多幕剧以至电影文学等篇幅较大的文学体裁,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步产生的。例如,我国最早产生和发达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和散文,而小说和戏曲文学则出

15、现较晚。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搜集在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大都是比较简单的四言体的诗歌,随后五言体、七言体的诗歌才陆续产生,到了隋、唐前后则逐渐出现了对偶整齐、音韵和谐的绝句和律诗。这些发展和演变,无疑是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与此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技巧的发展。作家适应着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前人遗产的基础上加以革新和创造,便会不断地形成某些新的文学体裁,也会促成某些体裁本身的发展和变化。例如,我国最早的小说,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源出于上古神活和传说。这时期的志怪小说篇幅短小,大多只有简单的故事梗概,表现方法也比较简单,实际上只是短篇小说的雏型。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题材的范围;同时,由于继承了前人小说创作和史传文学的经验,传奇小说便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唐代的传奇小说,不仅在篇幅上比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长得多,而且情节复杂生动,叙述委婉曲折,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也有了许多新特色。鲁迅说:“小说到了唐时,却起了一个大变迁。我前次说过: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