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30328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一点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一点思考 作 者: 孟 根 学 校: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乌苏分校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2春季班 学 号: 1265001203376 指导教师: 孙晓辉 2014年6月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一点思考目 录摘要、关键词 3页一、语文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3页二、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作用3页(一)巩固、强化所学知识3页(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4页三、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4页(一)教师对“提问”教学的理念偏差 4页(二)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内容偏差 4页(三)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动机偏差

2、5页(四)教师对“提问”教学的行为偏差 5页四、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5页(一)把握时机5页1、提问于学生的疑惑 处6页2.提问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6页3.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7页(二)精设问题,提高提问质量7页(三)用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信心8页 (四)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8页(五)难易适中8页(六)形式多样9页五、结 语9页参考文献10页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一点思考摘要: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是师生共同完成语文学习的过程。但是,目前,语文课堂的提问方式、动机等存在偏差,使语文教学课堂实效性大大降低。我们希望通过对课堂提问艺术的一点探索,来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存

3、在的一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 提问,偏差,课堂教学,实效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应必备的技巧,而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有的放矢,既要明了提“问”的作用也要知道一些提“问”的原则。这样,我们设置的“问”题对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果,才能更有助于课堂提问技巧的发挥。作为一门语言教授学科的语文课,它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最接近日常的交际环境,所以语文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提问,都应当成为双方最重要的交流方式。那么,怎样才能优化课堂

4、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呢?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提问又有哪些偏差呢?一、语文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口头回答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来巩固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他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提问是一门科学,根式一种教学艺术。明代著名的学者陈献章认为:学贵知疑,小毅则小进,大毅则大进。二、语文教学中提问的作用(一)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课堂提问通常根据上一阶段或上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点的作用,提高记忆效率。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5、。例如在教一篇课文时,课文当中的知识非常多,像文言诗词、句式等,学生一般掌握的不很牢固,需要不断的强化记忆,所以课堂上的提问环节能够让学生把握知识点,强化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较为准确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教师调节教学活动和衡量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能够让教师指导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我就提问“为什么祥林嫂在改嫁贺老六后人们还是称呼她为祥林嫂”?结果许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知道了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理解还不够透彻。于是我就改变教学思路,转而问学生“祥林嫂”这个称呼从何而来,他自己没有名字吗?于是学生就从名字

6、入手来分析称呼的深渊,灵感的火花就突然被点燃了。这就很好的起到了反馈教学信息的作用。三、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如此。课堂“提问”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教学偏差。 (一)教师对“提问”教学的理念偏差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45分钟是教师发挥才能的舞台,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不能花在那些无谓的“提问”上,偏爱于“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主动“提问”,会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认为,

7、“提问”教学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会影响教师的“学术”权威。如此等等的理念,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是被“不提问”“少提问”“师问生答”等陈旧教学方法所垄断,使课堂提问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这样长期以往,致使学生不积极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形成课堂气氛死板,学生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的格局。 (二)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内容偏差 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内容,反映出诸如提问的实效过低、提问的难度过大、提问的作用过小的现象。“实效过低”特征表现为提问内容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密切,所提问题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与课文内容无实质联系,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难度过大”特征表现为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8、原因是教师以自己的角度凭空设想问题,它的评判使学生造成了认知的困难。“作用过小”特征表现为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回答时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或检索性确认,学生的回答被限定在待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是”或“不是”中选择。这些提问内容上的偏差,使得看似热闹的“提问”失去了原有的效果,丧失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动机偏差 少数教师在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时,把课堂提问当作处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通过一些难题来难倒学生,造成学生当众难堪,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但频繁使用这种方法,会大大削弱提问的原有功能,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怕被问到

9、的心理。 (四)教师对“提问”教学的行为偏差 一些教师喜欢采用“直接告诉式”教学法,把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分析和解决。学生只是无奈被动的接受,这样容易产生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忘的后果,课堂的有效性随之下降。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四、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一)、把握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就是说,教师的提问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在学生遇到问题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样教师的一个问题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可能会比课堂上讲十分钟的效果好得多。也就是说,问题只有在关键时候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

10、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对教材有深入了钻研,找到学生学习的突破口,设置有效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般说来,课堂提问时机选准与否,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1、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

11、“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一位教师在教荷塘月色时,用简短的语言导入课文后,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心里颇不宁静”与作者观赏荷塘月色有什么联系?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求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作者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和哀愁,来到荷塘,观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作者笔下的

12、荷塘月色,表现出一种自然美、意境美,更显示出作者的人格美。这种开篇设疑提问,不仅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打破了传统的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陈旧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为上好本堂课开了个好头。2.提问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知识的“网眼”是相通的,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新旧相连,不断拓宽知识的内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课堂提问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把新知识放在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

13、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可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比如,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10万支箭是诸葛亮用计骗来的,而不是借来的,题目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教师在肯定了该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后,紧接着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诸葛亮用草船借来的箭,后来又干什么了?”从而引导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赤壁之战,较好地解决了对“借”字的理解。3.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比如中学语文教材孔乙己这课中,有多处出现了一个“笑”字,这个“笑”字实际上就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一个“文眼”。抓住这个“笑”字设疑提问,就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掘文中所蕴涵的深意。围绕着“笑”字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孔乙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孔乙己的可笑之处?”“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出来,心中还有隐隐作痛之感,这是为什么?”这些提问,处处问到点子上,各个都能激起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笑”的问题研究透了,学生对全文也就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