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故事汇编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26643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营销故事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市场营销故事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市场营销故事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市场营销故事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市场营销故事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营销故事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营销故事汇编(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1 / 101营销故事大全(专门多哦)百岁孪生姐妹做广告 日本有家专售清洁用具的公司,安装了一部专用销售电话,电话号码为100100。 如何样才能使电话不具一格呢? 经营者煞费苦心,找到一对全日本出名的百岁双胞胎。 姐姐叫成田金子,妹妹叫蟹江银子。 姐妹俩在广告中各自亮相:“我叫金子,今年100岁”,“我叫银子,今年也是100岁”。 然后,旁白盛大推出:“日本某清洁用具公司的电话也是100-100。” 如此一来,原来鲜为人知的清洁用具公司及电话随着两姐妹之口广泛传播,广告的轰动效应由此引出生意额的节节上升。 点评:百岁孪生姐妹已属难得一见,与公司电话号码一样更属巧合。能将这种“难得”和“巧

2、合”结合在一起,那广告自然予人印象深刻,效果非凡。与众不同的自我推销;“上帝”也要推销自己 约翰尼是一家连锁超市的打包员,他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设计了一个程序,他把自己查找的“每日一得”都输入计算机,再打上好多份,在每一份背面都签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他给顾客打包时,就把那些写着温馨有味或发人深思的“每日一得”纸条打到买主的购物包中。 一个月之后,连锁店里发生了一种惊奇的现象:不管在什么时刻,约翰尼的结账台前排队的人总要比其它账台多好多倍。值班经理专门不理解,就大声对顾客讲:“大伙儿多排几队,请不要都挤在一个地点。”但是没有人听他的话,顾客们讲:“我们都排约翰尼的队,因为我们想要他的每日一

3、得。” 点评:我们经常为推销不出自己而苦恼,总认为自己专门努力,但推销效果却甚微。打包员推销成功的秘诀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时刻想着为顾客制造欢乐;二是与众不同的推销方式。 “上帝”也要推销自己 顾客是上帝,但上帝也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是一个70多岁、容貌优雅的女士,在许多年往常教我的。她脸上只有两种表情,欢乐或是特不欢乐。 有一天晚上,在人际关系的课堂上,我正和学生讨论到店员使他们受气的情形。我们举了专门多例子,有些店员对顾客全然不理不睬,有的则态度恶劣,没有礼貌。 最后轮到这位女士发言,她讲:“我并不责备这些悲伤的店员,有时顾客对他们也专门不客气。我常常享受他们最亲切的服务,他们都对我专门好,

4、我有一套方法。” 因此,她告诉我们她的方法:“我走到店员前面,向她微笑着讲:你能够帮我忙吗?我几乎从来没有被拒绝过。” 有谁忍心拒绝一位笑脸迎人可爱的小妇人的请求呢? 点评:21世纪的营销是双向式的,即买者和卖者的相互沟通日趋重要。我们在强调“顾客是上帝”的同时,作为顾客的我们是否也应具备差不多的推销“上帝”的方法呢?这是谁的错误 公司里新招了一批职员,老总抽时刻与大伙儿见个面。“黄烨(hua)。”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老总又念了一遍。 一个职员站起来,怯生生地讲:“我叫黄烨(ye),不叫黄烨(hua)。”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老总的脸色有些不自然。“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

5、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起来,讲道。“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总挥挥手,接着念下去。 不大会儿,打字员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叫黄烨的那个职员则被解雇了。 点评:机敏的打字员!提升如此的职员做公关经理理所因此。推销自己良机难逢,但打字员抓住了它!而叫“黄烨”的那位职员因缺乏推销自己的意识而犯下大忌:在公开场合使人难堪。 营销无处不在 某大企业开讲座,参加人员多达100人,其中有许多女性。讲师来到讲台上,轮值的人喊了:“起立!”“坐下!” 突然,一个响亮的怪声发出,显然是有人放屁了。 这一声,有如晴天霹雳,大伙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发出声音的方向。原来声音来自有“蒙娜丽莎”之称的罗丝小组。她是全公司

6、最漂亮的部门经理,娴雅、文静,许多男同事对她都怀有爱意。 事实上,那是罗丝小姐的裤子绷得太紧而发生的“裂帛之声”,大伙儿误以为是她放屁了。 就在尴尬的气氛还笼罩在整个会场时候,坐在罗丝小组邻近的一位名叫科恩的男同事,倏然而起,他向大伙儿恭尊敬敬地行了个礼,讲:“失礼之处,务请原谅,我这几天的肠胃有点消化不良,真抱歉。” 点评:能够想像,科恩在罗丝心目中的形象是如何的高大完美。营销无时不在,营销无处不在。科恩在稍纵即逝的机会中成功地推销了自己,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他“为他人着想”的态度和机敏的头脑。婴儿手足印 许许多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世之后,能留下美好而完整的记录。因此,有拍相片的,有留下

7、婴孩小撮胎毛的,有填写宝宝日记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日本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婴儿手足印”纪念框,以年轻父母为销售对象。 年轻的父母替小宝宝印下手印或足印后,该公司据此用粘土做成模型,同时注入专门的树脂原料,等其凝固后,便成为一个立体的手型或足型。继而在其表面镀上一层金色或银色、棕色,再将手型或足型镶入木框之中,再铸上格言、感想或人名等合适的字眼。 如此,一件带有纪念意义的艺术性装饰品便完工了。 这新生的小宝宝的手掌或脚掌,常常能够叫父母回想起小孩出生时的情形。而小孩长大后,见到自己当初的小手小脚,更是感到惊奇而有味。 这种产品在日本一上市,即呈现畅销的势头。 劳斯莱斯重塑形

8、象 创立于1904年的英国劳斯莱斯汽车公司,以生产豪华型轿车而闻名。 虽有过骄人的成绩,但在1981年至1983年间,它的汽车销量大跌35%,年产量随之下降到2400辆左右,曾一度面临严峻的财政困难。 到1986年,新上任的经营负责人彼得华德使公司出现了转机。 他从改造班特莱汽车着手,塑造了一个更年轻、更有生命力的“劳斯莱斯”的新形象。 华德在标准型劳斯莱斯轿车内加上金属边线,使它显得更贴近地面,更有安稳感。同时,增加了涡轮推进引擎,使重达5500磅的班特莱车具有在7秒钟内起动加速到60英里/小时的能力。此举使班特莱轿车变成意大利跑车与英国豪华轿车的混合体,一改它是“劳斯莱斯”影子的形象。 2

9、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班特莱车的销售已占公司总销量的40%,每辆售价也高达16.7万美元。 在改造班特莱车的同时,该公司在英、美等国通过广告等手段,为劳斯莱斯车扭转了“车主是附庸风雅的有钞票人”的形象。 在英国,他们的广告强调“买辆劳斯莱斯犒赏自己多年来的辛勤工作”。 在美国,他们则套用享利詹姆士的名言,大声宣称“尽情享受,这是一个不能不犯的错误”。 这一系列的广告,不仅化解了人们的敌意,而且吸引了新顾客,还加强了已有顾客的忠诚度。 那个“一石三鸟”之计,取得了良好效果。1989年,劳斯莱斯公司汽车的销量攀上了10年来的最高峰,这股增长势头迄今仍未减弱。 点评:当一个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

10、跌到低谷并遭遇信誉危机时,产品形象的再造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再造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的产品形象主题,即所谓的品牌主题。守信用 负债者:“对不起,我那个月不能还钞票。” 债主:“你上个月也是这么讲的。” 负债者:“是啊,我从不变卦,因为我是守信用的人。” 防伪标志 一位客人在餐厅用餐,他叫来了餐厅老总,讲:那个红烧鸡块里,如何还有鸡毛? 老总讲:这,这,那个嘛,是我们的防伪标志! 进步的代价 饭馆的顾客对服务员讲:“真见鬼,我在煎牛排里找到了一块橡胶轮胎。” “没方法,先生!”服务员耸耸肩膀讲,“这是进步的代价。汽车代替了牛马” 敢用不敢用 有一顾客到一家商场买烟。买后就抽起来

11、。 营业员对他讲:“对不起,这是无烟商场,请不要在这儿抽烟!” 顾客不快乐了:“我在这儿买烟还不让我在这儿抽?” 营业员听罢,冷笑一声讲:“哼!我们这儿还卖手纸,那你敢在这儿用吗?” 大象的假牙 在工艺品商店里,一名妇女质问经理: “上星期你们卖给我的象牙盒是假的,我请人作了鉴定,它全然不是用象牙做的!” “请原谅,夫人。真弄不清晰究竟是如何回事,或许那头大象曾经镶过一颗假牙”铁轨 有一群小小孩在不处玩,而那个地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差不多停用。只有一个小小孩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他的小孩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专门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

12、用的铁轨,如此的话你就能够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然而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如何办?据讲大多数人会选择救多一些的人,换句话讲,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然而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那一名选择停用铁轨的小孩显然是做出正确的决定,脱离了他的朋友选择了安全的地点;而他的朋友们则是无知地选择在不该玩耍的地点玩。什么缘故做出正确的抉择的人要为了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呢? 营销启发:人是群居的动物,假如要离群索居,那另当不论。不然,自绝于群体事实上是自我毁灭的同义词。和一群狮子相处,最好的方式确实是将自己变成狮子。一昧阻止狮群猎食的结果确实是自己成为它们的食物。自然生存的法则,才是不变的真理。

13、蛹和蝶 蛹看着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特不艳羡,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行?”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行;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特不安全、特不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讲,你差不多死亡了;从蝴碟的生命意义上讲,你又获得了新生。 营销启发:那个寓言讲的是一个关于生命升华的道理。用它来意喻企业家,是特不合适的。企业家要创新,有时就不得不进行“破坏”,甚至破坏他自己亲手建筑起来的大厦。治理学的老鼻祖熊彼得讲过一句话,讲所谓的“企业家确实是从事制造性破坏的那些人”,确实是讲他要在制造中进行破坏。我们是否有勇气打破我们赖以成功的基石去查找新的进展思路?爱溜冰的耳套大王 年仅15岁的格林伍德第一次学溜冰时,觉得耳朵被寒风刮得像刀子割似的,冻得十分难受。 他找来一顶“两片瓦”式的皮帽戴上,耳朵不再被风刮得痛了。 然而,由于头和脸捂得紧紧的,不一会,就热得满头是汗。 格林伍德想,假如能做一件专门捂耳朵的套子,溜起冰来戴上它,也许要好得多。 通过一番琢磨,他设计出了一副耳套,回家请妈妈照他的模样做出了一副棉织耳罩。 格林伍德带上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