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24169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培训资材汇编59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经济改革二十周年反思 何清涟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经济改革已在各种阵痛中行进了整整20年,目前正经历着“边际效益递减”的痛苦历程。而推根溯源,改革边际效益递减的缘故要紧是因为所有发生在经济领域的问题,其根源却深植于非经济领域,尤其是改革过程中利益转移的隐蔽性与精英转换的连续性所引起的社会深层次问题,全然不是单纯的经济改革所能奏效。这一切意味着改革的接着行进需要解决几个认识上的问题,本文要谈的问题要紧是三个:第一,什么缘故需要对改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检验,而这种检验与审视什么缘故又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第二,一个国家的改革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是否明智?第三,改革中的公正问

2、题居于何种地位,是否需要对改革作出价值推断? 对改革必须进行批判性审视 那个地点所谈的“批判”,并不是“文革”语言中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谩骂,而是对问题进行条陈缕析,讲清晰利害关系的一种审视和检验。其目的是通过这种“批判”看清“局”中的某些问题,使改革得以向纵深推进。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改革,差不多上对旧秩序的一种颠倒和社会利益的重新配置,势必要遭到各种各样的反对。什么缘故我国在80年代会出现那种以意识形态标准来划分改革与反改革阵营的情况?缘故在于人们刚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特不担心左的回潮,担心走回头路,因此才会出现这种局面:谁对改革持有批判意见,谁就会被看作是反改革派。这种划分过于

3、简单,改革中出现问题,应该同意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公开的传媒指出来,并加以讨论。因为问题并不因为不同意谈就不存在,采取“驼鸟政策”回避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个人认为,对改革的批判应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改革目标的批判,二是对改革过程的批判,三是对改革方略的批判,四是对改革手段的批判。我所写的现代化的陷阱一书事实上确实是对改革过程偏差的批判。考察进展中国家就会发觉一个惊奇的矛盾:所有的不发达国家在政策上都赞成更大的平等,它们在打算工作中通常突出地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作一个实际的目标。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宣布政府的目标是通过让极少数的特权阶层更富有来制造更大的不平等,它们都自称坚持平等

4、理想并正在制度层面上落实这一理想。但实际情况却表明:赞成更大平等的郑重宣言与明显的更大不平等的趋势之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问题。关于那个矛盾的解释必须与不发达国家的权力分配联系起来,比如当代中国正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了权力市场化的劣变,严峻变形的权力之手介入国家资源分配,才导致在短短十多年内,迅速走完从平均主义到贫富差距过大这一段漫长的路。这一点讲明,我们必须要对前20年的改革手段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检验,否则就无法解决层层累积的社会问题。要言之,对改革过程偏差的批判的着力点应该回到改革过程发生的原点来。那个原点确实是:由打算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权力大规模地介入国家资源配置。那个地点仅举

5、两例: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我国有两项打算经济体制的遗产不可不处理,一是国家资源的治理配置,二是庞大的国有资产。我国现在的“模拟市场经济体制”与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最要紧的差不,那确实是资源配置不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承担,而是由政府代行市场功能,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使权力这只严峻变形的手介入国家资源配置,导致腐败现象丛生,寻租活动猖獗。而国有资产治理方式的严峻缺陷,又使得国有资产成为各种利益集团寻租的“猎物”。有此两点,我国在理论上坚决反对私有化的同 时,却有少数权力圈中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完成了私人资本原始积存,从而造成了如此一种与改革目标相违背的格局:一部分人承担改革代价,另一部分

6、人却享受改革成果。而这种格局的形成,引起了社会种种不良事后反应,累积成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对改革方略的检讨事实上也必须进行。比如我们现在这种以经济进展为最高导向的改革方略就颇值得检讨。因为一个国家假如仅以经济进展为最高导向,只以金钞票来解释成功,就会导致全民群情汹汹地追逐金钞票,置具有超越性的社会目标于不顾。一个社会假如有50%的人追逐金钞票,还有另一部分人却致力于其它方面的社会建设,那个社会还不能讲是病态的。但假如绝大部分人都将追逐金钞票悬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整个社会充斥着患了金钞票迷幻症的人们,那个社会就只能讲是病态的。因为一个国家怎么讲不是一个巨型公司,国家领导人的职能也不是董事长

7、,国家的进展需要更高层次的理念导引。追根溯源,中国社会现时期的社会动力(金钞票至上)及社会交易规则(权钞票交易)的形成,完全是制度的产物。本人曾多次谈到过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个本质的区不:发达国家制定新法规的难度相当大,需要通过反复争论才能出台,而一旦出台,执行起来就毫不模糊;而所有的进展中国家则都有如此一种通病,出台法规容易,而执行起来却严峻走样。如我国近两年平均每18天就出台一项法规,但整个社会却陷入有法不依、执法者违法现象越来越严峻的局面,以至于中央政府不得不将反腐败的重点收缩到反司法腐败与军队腐败这两个重点区域。究其根源事实上并不复杂,因为在全能政治下的权力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必定造成

8、价格的扭曲:只要公共政策是由非市场力量所决定,那么在缺乏有效监督和有效政策手段操纵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包括法律)就具有增大扭曲性的巨大潜在可能。 要言之,对改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检验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限制:批判改革未必是反对改革,爱之深才责之苛;假如总是超越不了“左派”“右派”“改革”之类的阵营划分,必将限制我们对改革的反思向纵深拓展。目前有些争论,事实上完全是在对改革缺乏常识推断的情况下展开的,这类争论再轰轰烈烈也无助于解决问题。所有的现实都向我们发出警告:对改革的认同已不应该局限于名义,而应该看事实上质内容。批判改革者未必差不多上“左派”,拥护改革者还得看他拥护的是什么内容的改革。对改革做

9、价值推断的必要性还有下列事实作为支持:进展中国家的政治进展理论提倡价值与事实分离、轻视价值推断的“纯科学研究”,最终使政治进展研究丧失了提供政策研究的资格,并导致了当代政治进展研究的衰落。以此推导,假如我们放弃对改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和检验,只会导致改革过程偏差的加大。 单纯的“经济改革”能否通向成功 对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来讲,现在最使他们困惑的一个问题是:社会进步是否能够只通过单纯的“经济改革”达到?近20年来,关注进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一些经济学家们开始系统性地研究经济力量与社会制度、政治安排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相互阻碍。一般来讲,社会进展事实上确实是人类扩张选择的一个过程,经济增长的差不多目标也

10、是扩张人类选择。经济增长往往通过三种途径达到,一是扩大资源基础和积存资本;二是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养等方法来改善人力资本;第三则是通过改善制度结构。制度对人类之因此重要,是因为制度通过阻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通过塑造动力,以及通过建立社会交易的差不多规则而实现社会进步。成功的制度创新往往能对个人和社会选择权利起到专门好的阻碍,并通过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率的组织经济活动的途径而对进展作出贡献,最后通常导致经济基础性的调整。在那个地点必须将中国放置在国际大背景里考虑,也确实是讲,中国的问题事实上也与所有进展中国家的问题一样,而关于进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假如仅从经济学意义上考察已失去了意义,因为我们现

11、在的经济学的发源地是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用纯粹的“经济术语”总量概念的就业与失业、储蓄、投资与产业,以有效市场为先决条件的需求、供给及价格进行的分析可能有意义并得出合理的推论,那是因为这些概念、模型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的理论相当符合发达国家的现实。但在不发达国家不能用这些方法,除非是想让分析离题和严峻错误为代价。当市场不存在或高度不完全竞争时,不能运用上面提到的那些假定的(以及许多其它的)经济术语。什么缘故?道理专门简单,经济学是门经验科学,实践变了,理论就得跟着变。运用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进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脱离了观念和制度。在发达国家,观念和制度或是被合理化,达到

12、了给予经济进展以动力的程度,或是进行快而稳的调整,那个假设在不发达国家并不成立。我们是亚洲国家之一,在那个地点能够先考察一下其他亚洲国家的历史及现状,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问题。所有亚洲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确实是社会的不平等原则。在19世纪往常,不平等原则要紧是由出生所造成的不平等,人们因出生而简单地处于不同的社会等级中,而各个阶级具有其自身的义务和功能。19世纪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殖民者的到来,导致了一个新的阶级小企业家组成的中产阶级以及受过教育的新贵们的形成,为原来的不平等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些受过教育的统治精英们在亚洲20世纪的历史进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后用暴力对亚洲社会权

13、力结构进行破坏的社会革命中,少数精英成了号召者与组织者,而亚洲的群众既没有愿望也没有必需的能力参与现代的政治活动。在亚洲,往常的社会不平等原则依旧沿袭下来,阶级等级观念仍然具有专门大的生命力,这些国家的人民绝大部分仍然将自己视为传统政体下的“臣民”而不是新的民主国家中的“公民”。那种自上而下推行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仪式如选举等,只能变成使统治阶级的权力合法化的工具。正如一些对亚洲各国选举制进行过深刻研究的西方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被看作民主统治必不可少的公众选举,在实际上也常常意味着以向参加者行贿的方式来对政治过程进行操纵。亚洲的人民在选举仪式上仅仅是一些观赏节目的旁观者。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只是将选

14、举时期当作能够通过出卖选票的交易而为个人争得一些小额收入的时期。选举过程没有真实的选择,如此的选举也可不能导致较大的社会或政治的变化。在形成独立精神方面特不重要的民间结社活动,也通常处于国家操纵或管制之下,任何一种社团(包括学术团体)在成立往常都必须通过政府有关机构审批,而且任何社团都不准参加政治活动。一般人民都将政府看作是行动指南,适应于社会条件的不平等和根深蒂固的命令等级制,因此假如新的军事或政府精英们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自由”或“特权”,这对大多数人民来讲是无关紧要的。一般而言,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们总是强调自己国情专门,借口自由、民主、人权等只是西方文明和历史经验的专门产物,而放弃政治民主

15、制,只是坚持以物质文明为要紧内容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认为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高于一切这确实是所谓的“亚洲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这种类型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对这些国家的生存来讲确实是基础性的,但却导致了更大的集权和更严峻的不平等,所有经济进展的成果都通过权力市场化而流入了少数特权者的口袋里,而宽敞人民却被排斥在分配财宝的过程之外。这些进展中国家元首的财产不断增加,中小腐败者搜刮财产比比皆是。即使放置到世界范围内,亚洲国家统治者的私有财产都名列前茅。在资源的有限性与条件的不平等性状况下进行的现代化与工业化,不仅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反而使饥饿、贫困、暴力和下层人民生活悲惨的问题更为突出。人口大量过剩、都市和农村二元结构的对立与冲突、源于制度结构的社会性腐败、社会不公正、技术转移和进展的高成本问题、技术官僚的出现及政府机构的膨胀等,构成了这些进展中国家进一步进展受到严酷制约的“命运环境”。以腐败闻名于世界的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曾依照切躯体会对自己的国家作出了深刻的剖析:“看起来存在着个人的而不是全民的进步。每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