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

上传人:游客 文档编号:12223151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资源运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课程资源运用的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中期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课程资源运用的主题单元的学习是以单元主题或任务活动为设计的核心,开展以学生为主动参与为特点的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一组以学习目标位核心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变教师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让学生既能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更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教材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课一课地按照教材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在主题单元的设计中,把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将单元内的课文转变成若干专题,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开展活动。按照主题与专题的活动,教师整合有关资源,学生的学习内容既源于

2、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运用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汇总:1、确立课题研究的大方向:初中散文教学的设计(08年1月-9月)完成的工作:搜集资料的范围与责任人(1)“教学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设计” 资料收集人:胡妙珍、石杰、史颖之(组外的志愿者)(2)“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设计” 资料收集人:金佩燕、顾芳、王莉(3)“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与运用的策略设计” 资料收集人:孙瑛、孟珏、向前晖2、对初中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梳理(08年8月09年6月)完成的工作:整理收集了初中语文的音像资源、完成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新农村教师培训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与运用的

3、专题课程、工作室老师撰写了优秀论文(具体论文内容见附件)孙瑛:教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汪佳敏:插图不容忽视的中学语文课程资源顾芳:影视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石杰;音像资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金佩燕:优化生活资源,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3、再学习阶段,收集与研习有关资料(09年6月-09年10月)汪佳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单元教学的设计观及其案例汪佳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条件王莉:设计适宜的教学目标孙瑛、金佩燕:设计合宜的教学内容石杰、胡妙珍:设计合宜的方法与过程顾芳:设计适宜的评价4、实践阶段(09年9月12月)(1)确定实践的基地学校:洛川学校(2)各学员实践一个主题单元设计(0

4、9年8月11月)(3)对单元设计的反思,撰写论文(09年11月)(4)论文展示、鉴定,及对研究成果的运用与推广。(09年12月)三、研究预计成果(1)资料: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音像资料(已经初步完成)(2)范例:供初中语文教师选择使用的主题单元设计的范例3个(3)课题报告:积累“基于课程资源运用的主题单元设计”的经验(4)孕育新课题:为课题下一步“实践与运用”的研究做积累四、研究存在的困难及应对策略1、明确任务与分工:由于研究的课题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明晰的,工作室成员又因为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承担大量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课题领衔人须加快组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现代教学有关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理念培

5、训;须对组员的研究进行明确的分组与分工,确保组员能够发挥出特长。(1)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搜索引擎、PPT课件制作、GOOGLE的共享功能、声频视频文件的下载和简单剪辑、清华同方建设主题资源网站的工具、能用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能参加MOODLE的提供的学习活动。(2)教学理论:多元智能、建构主义、问题化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3)分工:孙瑛、胡妙珍、王莉单元设计的内容审核孟珏、石杰、金佩燕、顾芳信息技术的编辑结成两人小组,共同商讨设计活动2、成果转化再好的设计如果缺乏实践的支撑会演化成“纸上谈兵”,经不实践的检验,缺乏了设计类研究的运用价值。拟采取边实践边改进的策略,

6、力图让本课题的研究案例有实用与推广的价值。(1)寻找途径,发表学员论文,提升研究动力(2)以洛川学校为实践基地,检验一个单元设计的使用效果。五、附件:梳理“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后,教师的论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上海市洛川学校 孙瑛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资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入选教材的多数文章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凝聚了语文研究专家的心血和智慧。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是教师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于永正老师曾说“一定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否则就不会有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好的方法,也就谈不上艺术。教材把握不好,甚至于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错了偏了,还有何

7、艺术可言。” 解读教材通常分四步,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要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中学生阅读教材由于语词障碍较少,往往自以为已经读懂了文章,教师的工作就要引领学生探索似懂非懂的问题,理解貌似浅显的语句,在对教材深层次的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这也是教师运用教材资源,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一关注注解,正确解读教材 当教材到教师手中如果匆匆阅读教材就忙着找资料,上网搜教案,一定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其实教材本身也提供着资源,比如注解与插图。研读教材如果能充分运用教材编辑者给予的这些资料,也能为师生正确解读教材提供了帮手。例如在登泰山记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学参

8、考资料都将其定位为:描绘了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可是写泰山日出优秀的文章还有很多,更不要说赞美祖国山河的典范文本了,那么编选登泰山记作为课文有何意义?在疏理文章脉络,读通文章字句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后几个日期时间的注释:丁未戊申晦,学生自己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姚鼐会冒着风雪历时一个月,在除夕这天登泰山?试想,在新的一年,站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泰山之巅,观旭日东升,定是一种非比寻常的心境。若再联系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作者时年四十三岁,从京师辞官归隐。辞官而无愠色,登高而望远。这就绝非热爱祖国山河这么简单了,而更多的显现为面对得失荣辱旷达超然的胸襟。在几个

9、文后注解的帮助下,学生得到了先前不一样的解读,更感受到了文本背后作者的思想,由此可见,由注解引发的问题对于解读文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运用语言资源, 合理加工教材语文课要显出语文味恐怕离不开对于语言的品味,要让学生能够读出语言深处的美。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概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教师除了带领学生感知文章写了什么,在品味语言方面,还需要考虑为何是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的,同时教师还必须思考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让课文内部的有效资源和学生互动起来,从而让学生摸索语言规

10、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在品味语言方面,除了寻找到文眼即关键字词来正确解读课文,还可以运用漏词、改词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课文语言运用的妙处。 如新教材九上秦俑漫笔,篇幅不长,文字浅显。初读之后,多数学生已经能理顺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了。如果教师不重视对文本内部有效资源的开发,和学生的认识保持在一个层面上,文本的学与不学,读与不读也就没了区别。文本内部的有效资源在哪里?在内容的层面上可以进行引申,在语言的层面上有无可以借鉴的方面呢?而语言鉴赏与表达是最见语文味的。 带着这样的思考,一位老师在大声朗读中发现文中描写秦俑的短句较多,读来铿锵有力,准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于是老

11、师选择了文中的原句:射士,右膝跪地,左膝弯曲,双手在右侧作持弓状,身稍侧转,直观前方。将此改编为长句:武士俑当中有射士,他的右膝跪在地上,左膝弯曲着,他双手在右侧作持弓状,并且他的身体是稍微侧转并且直观前方的。请学生大声地读,并且比较朗读的感受。短句的赏析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重读了文章,在字里行间有所发现,从而感知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用短句)”而不“那样写(用长句)”。 “只教学生不懂的”,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比较了原文与教师加工语句的不同,在反复对照中体会了短句的妙处,聚焦于文中短句的使用对表达强烈情感所起的作用。教师将看似平常的文字进行了很好的挖掘与合理加

12、工,让学生体会了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是为不同的情感表达而服务的。三 用好“空白”资源,鼓励个性解读文本很多时候会为阅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樑,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有个性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这方面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小说与叙人记事的散文常有意犹未尽的结尾,开发这些小说资源,让学生续写或者改写结局,然后交流比较,这样的课文会从书上走到学生的心里。一些经典篇目,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回来了”;鲁迅的故乡“二十年后宏儿与水生再次相逢”;,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无数的窃窃私语传入

13、皇帝的耳朵,好不容易坚持到游行结束,回到皇宫,他会怎么办呢?”等等,利用作者有意无意留下的“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系文中内容,进行续写练习。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必然会添助自我的理解,有了与文本的自我对话。学生在交流补白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千人千补,不如留白有韵味的文学涵咏之美。这正如西方一位著名的神学解释学家H奥特说,在诗歌和艺术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空”。而对这种“创造性的空”的理解和填补,往往是一种生命体验与阅读感受的契合。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有一篇苏雪林创作的写景的散文溪水,该文文笔优美,作者想象新奇,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秋天的景色。在作者笔下,溪水是活泼的少女,红叶是一个淘气

14、的男孩,红叶落入水中,溪水带着树叶流动,在作者眼里是少女在“恶作剧”,以此体现了溪水之活泼,红叶之可爱,为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有意的在此环节留白,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思考溪水在流淌,红叶落入水中,卷入漩涡,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并为之设计两者对白。学生兴趣大增,溪水与红叶之间的对话惟妙惟肖,很好地刻画出二者的性格,下面是学生习作之一: 莫名地跌入溪水的小红叶余惊未定又被溪水推搡着到了漩涡之中。 小红叶竭力挣脱,原本泛红的树叶更红了:“溪水姐姐,你这是干什么呢?” “呵呵呵,别怕别怕,我和你闹着玩呢!”轻柔的溪水转动着,漩涡时而大时而小。 迷失了方向的小红叶,跟着漩涡转了起来,涡儿越来越小,速度越

15、来越快,小红叶快湿透了,灿灿的红变得透亮起来。“溪水姐姐,我好晕好晕.到底怎么了?我要回家,回家!” “淘气鬼,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自己跑出来呀?”溪水放慢了速度,可依旧不停地打着转儿。 “我错了,错了,我要出去,回.回家家”小红叶的身子越来越湿了,透亮的红又成了湿透的暗红,溪水、泪水打湿了自己的身子。溪水,笑嘻嘻地松了手,“以后要乖,不然姐姐就陪你玩这个游戏!”晕晕的小红叶被平缓的溪水一路承着,回了家。而溪水,依旧欢奔着前进!从学生习作补白的过程中,能够亲自感悟到课文中溪水与红叶的可爱,能够体验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并激发起对自然对生活的珍惜与反思。教材作为最重要也是用得最多的课程资源,有着其他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一座“富矿”,可开发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本文仅从文本语言、文章内容的“留白”、 注解资源等方面列举一些开发教材资源并运用的例子。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情,每位教师都能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与运用,这样的课文不会只是“书上”的课文,而是会成为“老师” 的课文,更会成为学生自己的课文。插图-不容忽视的中学语文课程资源上海冠龙高级中学 汪佳敏翻阅中学语文新教材,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