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22454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对高中物理教学有很多想说的东西,现对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跟老师们进行一些交流和讨论。对高中生来说,物理可能是大部分理科同学感到较难学的科目,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经验都与物理规律有关,但这些关联又往往是矛盾的,这就导致学习者感到难学。经过几的教学发现,要提高学习者的物理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本质上去解决,单凭做一些习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学者也许会在讲解理论和规律时花时较少,而在让学生训练习题时花时较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要提高同学们的物理成绩,就必须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

2、问题的实际能力。面对一个物理问题,解答者总是在他们已有和能够达到的认识状态中,猜测或探索出一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尝试在问题的目标和条件之间寻找联系。一旦确定某一或某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可能建立起这种联系时,便将其应用于求解这个问题,从而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将这一结果反馈检验,若结果是肯定的,则问题解决;若结果是否定的则进行矫正,即修改或重新猜测,搜索出新的概念、规律和方法,再次去求解。这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模式。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模式中可以看出,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活动,因此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包罗广泛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1

3、、 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指正确理解题意,善于发现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恰当地选择研究对象,正确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外界影响及运动变化过程的能力。物理学不好的学生常常由于这一能力不强,找不出问题中的隐蔽条件、临界条件,或是不善于去分析物理过程,在具体问题面前不进行具体分析,而是乱套乱代公式,凭空想当然解题,在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就走向了歧途。2、“问题原型”的衍生和再造能力。“问题原型”就是形成物理概念和原理时的原始材料、实验探究或验证的过程,以及为了掌握物理技能、方法时,学习过的典型例题。从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首先都是在“问题原型”的启发下,进行思考和展开思路的;很多

4、看是新的题型都是由我们所熟知的“问题原型”衍生或再造而成的。因此我们学习时,除了熟记公式以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问题原型”,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强的学生,“问题原型”掌握一定比较丰富,且稳定性和可辨别性较强,同时“问题原型”的衍生和再造能力也一定较强。3、选择解决问题策略和对解题过程评价反馈的能力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问题的方向进行大致推测,并把将要采取的手段与问题的目标联系起来,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强,从一开始就能从客观上把握问题的整体,高瞻远瞩地看待以后的解题过程从而可以避免走弯路或不必要的失误。另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的能力

5、,方法选得合适,不但使问题可以解决,而且能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十分简捷,方法的选择也是极具有灵活性的。对解题过程的评价反馈能力是指:(1)根据已经解得的部分结论,及时作出评估和预见,判断前面的解题策略是否正确,判断已经做的分析解答是否正确,作出下一步怎么办的决定;(2)在得出最终结论后,对结论作出评价,是否大致可信、是否和实际情况大致相符,如果不可信、不相符,则还须重新检查或审视前面的解答过程;(3)解答完后,对整个解题过程作出总结,形成“问题原型”,以便以后解决物理问题加以借鉴。4、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包括(1)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2)运用数学

6、进行推理计算的能力。(3)物理估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才能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相应的教学策略。下面具体介绍四个基本要素培养的途径和方法。1、 读审物理问题读,是读题目,拿到题目后,先整体后局部地阅读,对整个题目的概貌做到心中有数;审是审条件和目标,弄清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追索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明确题目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读审实质上是寻找解题信息,形成问题解决出发点的过程。在读审这一环节,不要急于猜测解答方向和盲目解题,一定要做到确切了解题意,特别要弄

7、清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涵义;要养成及时将所发现的信息尽可能用示意图展示出来的好习惯,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2、 建构、丰富学生“问题原型”,并促进“问题原型”的迁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无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原有原型的启发下,结合具体物理情景,在原有模式下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物理问题;另一种是没有现成的“问题原型”可以作为借鉴,需要自己重新构建解题模式,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参与解题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问题原型”,并且要促使“问题原型”的迁移,3、 让学生形成直觉判别的习惯、养成经常总结反馈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凭直觉大胆地进行猜测,先理出大致的总体

8、的思路,在具体着手推理、运算,教师要不断地纠正学生这样的坏习惯:一拿到题目,冲冲读完题目后就进行具体的运算,只要方程能算出具体的数值就算出来再说,解题时手满脚乱,经常忙了很长时间后,才发觉是错的,由于考试时间有限,每道题目都算出几个得数,感觉每个题目都会点,就是不能得分。应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弄清思路后,应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列出有效的物理方程,然后作出评价,判断所列方程是否正确,判断问题所包含的物理情景是否已经表达出来了,判断是否还有补充方程,最后才是具体运算。4、 培养学生数理结合意识、熟练使用常用的数学工具、迅速估算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和原理,将问

9、题给出的物理情景,抽象或简化成各种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用数学化的公式或方程表达出来,最后用数学知识解得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只知道背公式、方程,解题时简单的套用公式,有时候问题解决了,也不知所以然,这次能得出结果,过一段时间再遇到又不会做了。有了数理结合的意识,分析、思考问题会比较透彻,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将解过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问题原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很多问题一定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教师绝不能什么都讲;但教师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每种类型都能进

10、行思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审物理问题和创设“问题原型”的能力。读审物理问题要在讲将解习题时带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句,创设“问题原型”要让学生在完成一种习题后,能自主改变题目条件或问题陈设出新的问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喜欢物理,才能学好物理。 【摘 要】本文介绍一种快速解物理综合题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中国论文网 http:/ 在中考的物理考试中,大多数的学生感觉很困难,这是学生缺乏解答综合题的训练,缺乏解综合题的方法和能力。本文介绍一种快速解题的训练

11、方法。 1.要训练并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公式法 (1)用公式法解题的分析思路是:求什么物理量,就写什么物理量的计算式(或者公式)缺什么物理量(未知)就再写它的计算式(或者公式)直到计算式(或者公式)中所有物理量都为已知然后按照分析的逆过程写出解题过程。 (2)用方程法解题的分析思路是:用公式法分析物理过程时,可能出现用物理公式表达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者一元二次方程,或者一元二次函数,代入已知量并化简,解方程。 2.要训练准确读题,快速标记关键的物理表述,并快速在草稿纸上列出所有与解题有关的物理量和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要学会画草图来表现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或者不同状态),具备快速的作图能力,

12、相当于学生掌握了一把解题的利器,很多题目都是利用作图来快速解题的。画草图的作用相当于对题目进行解剖,使学生能更快地发现已知量跟未知量的内在联系(即等式关系),同时还可以发现题中设置的隐含条件,以及出现的数学问题。必要时,要增设一些物理量来帮助分析题目 5.对于力学问题要掌握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多力平衡条件;对于电学问题要学会简化复杂的电路。对解决力学、电学的难题时还要学会整体分析法和局部分析法 例5:(2012广西玉林)如图7所示是打捞沉船中一封闭货箱的模拟装置。己知货箱重6500N,动滑轮总重500N,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描速度是1500m/s。在海面上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13、过0.04s后收到回波。(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海水=1.0103kg/m3)求:(1)沉船在水下的深度是多少?(2)海水对沉船产生的压强是多少?(不计沉船的高度)(3)货箱离开水面匀速上升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4)当货箱在水面下匀速上升时,如果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1000N,那么货箱的体积是多少?(不计动滑轮体积)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 郑青岳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课我听听都能听懂,可一做题目却困难重重。”“物理题目我平时做过的数量不少,但一碰到新题,却又不知所措。”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学生听懂物理知识与学会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解题

14、训练单靠量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质的提高。现代教学心理学对如何教会学生解题,即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改善物理教学的观念和行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教给学生全面完整的知识我们知道,知识是解题的基础。研究表明:学科或专门领域内的问题解决涉及大量专门知识的应用。离开了那些相关知识基础,就无法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知识”应当包含哪些方面呢?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以用于区别、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

15、识,是指“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操作过程的知识,即关于如何从已知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与建构是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传统的知识观仅仅把陈述性知识及一小部分的程序性知识看成知识的全部,在一般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主要是一些陈述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比例偏低在物理教材中,陈述性知识处于显性的状态,具有比较严谨的结构,而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则不然。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一类的问题,而对“怎样做”以及“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学习”这类问题却很少涉及。其结果,学生只学到些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而缺乏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于是出现“能听懂,但不会解题”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突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地位,要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