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子的弟子介绍

灯火****1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KB
约8页
文档ID:122214980
孔子的弟子介绍_第1页
1/8

孔子的弟子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端木赐,前520~前456,字子贡,姓端木,名赐,卫国人(今河南浚县人),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中最有作为者,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子贡是春秋时期了不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是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他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曾点,字子皙,亦称曾皙,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一说嘉祥县满硐乡南武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曾参之父,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路、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论语》载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

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莱芜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曾氏”曾点墓在其故里南武城曾参,约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智忠恕仁"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虐待,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 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

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四科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见《论语先进》)孔子弟子列表:  1、颜回  字:子渊  2、闵损  字:子骞  3、冉耕  字:伯牛  4、冉雍  字:仲弓  5、冉求  字:子有  6、仲由  字:子路  7、宰予  字:子我  8、端木赐  字:子贡  9、言偃  字:子游  10、卜商  字:子夏  11、颛孙师  字:子张  12、曾参  字:子舆  13、澹台灭明  字:子羽  14、宓不齐  字:子贱  15、原宪  字:子思  16、公冶长  字:子长  17、南宫括  字:子容  18、公皙哀  字:季次  19、曾蒧  字:皙  20、颜无繇  字:路  21、商瞿  字:子木  22、高柴  字:子羔  23、漆雕开  字:子开  24、公伯缭  字:子周  25、司马耕  字:子牛  26、樊须  字:子迟  27、有若  字:子有  28、公西赤  字:子华  29、巫马施  字:子旗  30、梁鳣  字:叔鱼  31、颜幸  字:子柳  32、冉孺  字:子鲁  33、曹恤  字:子循  34、伯虔  字:子析  35、公孙龙  字:子石  36、冉季  字:子产  37、公祖句兹  字:子之  38、秦祖  字:子南  39、漆雕哆  字:子敛  40、颜高  字:子骄  41、漆雕徒父  字:子文  42、壤驷赤  字:子徒  43、商泽  字:子秀  44、石作蜀  字:子明  45、任不齐  字:选  46、公良孺  字:子正  47、后处  字:子里  48、秦冉  字:开  49、公夏首  字:乘  50、奚容箴  字:子皙  51、公肩定  字:子中  52、颜祖  字:襄  53、鄡单  字:子家  54、句井疆  字:子疆  55、罕父黑  字:子索  56、秦商  字:子丕  57、申党  字:周  58、颜之仆  字:叔  59、荣旗  字:子祈  60、县成  字:子祺  61、左人郢  字:行  62、燕伋  字:思  63、郑邦  字:子徒  64、秦非  字:子之  65、施之常  字:子恒  66、颜哙  字:子声  67、步叔乘  字:子车  68、原亢籍  字:籍  69、乐欬  字:子声  70、廉絜  字:庸  71、叔仲会  字:子期  72、颜何  字:冉  73、狄黑  字:皙  74、邦巽  字:子敛  75、孔忠  字:子蔑  76、公西舆如  字:子上  77、公西葴  字:子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