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219109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治疗第九章呼吸训练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九章呼吸训练 运动治疗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目录 第一节概述一 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二 呼吸训练的目标和适应证第二节呼吸系统的评定一 主观评定二 客观评定第三节呼吸训练的方法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三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重点难点 重点 呼吸训练的方法 难点 呼吸系统的评定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第一节概述 人民卫生出版社 5 一 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 一 呼吸运动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呼吸运动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6 二 呼吸肌吸气主动肌横膈肌 肋提肌 肋间外肌吸气辅助肌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呼气主动肌肋间内肌呼气辅助肌腹直肌 腹内外斜肌 腹横肌 一 呼吸训练

2、的基本原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7 三 肺通气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肺通气障碍的常见原因有肌肉无力或其弹性减退 或肌肉错误使用空气流经气管 支气管时阻力增加呼吸疾病分为限制性和阻塞性两类 一 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8 四 呼吸训练的理论基础呼吸运动在一定程度内可随意调节肌肉无力可通过适度的运动练习得以改善肺容量在增强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时可明显增加胸廓的顺应性在主动训练下可有所改善辅助呼吸肌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呼吸运动深度 一 呼吸训练的基本原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二 呼吸训练的目标和适应证 一 呼吸训练的目标改善通气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改善呼吸肌的肌力 耐力及协调性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建

3、立有效呼吸方式促进放松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二 呼吸训练的适应证急 慢性肺疾病因手术 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严重骨骼畸形 二 呼吸训练的目标和适应证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 第二节呼吸系统的评定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一 主观评定 一 阅读患者医疗记录 二 与患者或家属面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二 客观评定 一 生命体征与意识状态体温 休息时心率 血压 呼吸Glasgow昏迷指数 二 望诊发绀现象呼吸模式 三 触诊胸廓运动 人民卫生出版社 14 二 客观评定 四 听诊患

4、者坐位 将听诊器直接贴于胸壁 遵循 弓 字形方向将听诊器置于胸壁左右侧部位 听诊器由一点移向另一点时 请患者深呼吸 注意呼吸音的音质 强度及音调 人民卫生出版社 15 二 客观评定 五 痰液及咳嗽痰液的颜色 粘稠度和量咳嗽力量 六 呼吸肌评估辅助肌 徒手肌力检查整体呼吸肌肌力 最大吸气压力呼吸肌耐力 最大自主通气量 人民卫生出版社 16 二 客观评定 七 活动能力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 17 第三节呼吸训练的方法 呼吸训练的要点 建立膈肌呼吸 减少呼吸频率 协调呼吸 即让吸气不在呼气完成前开始 调整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 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第三节呼吸训练的方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5、9 一 膈肌呼吸1 患者处于舒适而放松的体位 2 评估呼吸模式 示范膈肌呼吸 3 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 4 患者深吸气 5 患者用口呼气 6 重复练习3 4次后休息 不要换气过度 7 患者将手置于肋骨下方 体会腹部动作 8 在各种体位及活动时练习膈肌呼吸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 一 膈肌呼吸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治疗师引导呼吸 患者自我感觉呼吸 人民卫生出版社 21 二 吹笛式呼吸1 作用发生阻塞性肺疾病时 由于肺和支气管失去弹性 将空气从肺排出所需的胸腔正压减少 呼气时支气管过早塌陷 呼气气量减少 运用吹笛式呼吸 可使口腔和支气管内的压力升高 呼气时支气

6、管仍处于开放状态 减少死腔通气 并减少克服呼气阻力所作的呼吸功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2 二 吹笛式呼吸2 操作方法指导患者缓慢地深吸气 然后让患者轻松地做出吹笛姿势呼气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3 三 局部呼吸1 患者屈膝仰卧位或坐位 治疗师将双手置于患者胸廓上 2 请患者呼气 并感受肋骨向下向内移动时 手掌同时向下施压 3 在吸气前瞬间 快速向下向内牵张胸廓 4 请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双手阻力 以扩张肋下区域 阻力宜轻微 5 之后患者再次呼气时 治疗师轻柔向下向内挤压胸腔 6 指导患者独立使用这种方法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4 三 局部呼

7、吸 双侧肋骨扩张准备姿势 仰卧位 坐位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5 三 局部呼吸 自我双手施压行肋骨扩张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6 三 局部呼吸 利用布带做侧肋扩张 吸气时施加阻力 沿胸廓施压协助呼气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7 四 胸腔松动练习1 松动单侧胸腔 吸气时 呼气时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8 四 胸腔松动练习2 松动上胸腔及牵张胸肌 吸气时 呼气时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29 四 胸腔松动练习3 松动上胸腔及肩关节 吸气时 呼气时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0 四 胸腔松动练习4 深呼

8、吸时增加呼气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1 五 呼吸肌训练1 横膈肌阻力训练 1 患者仰卧位 头稍抬高 2 确认患者制定如何进行横膈吸气 3 在患者上腹部放置1 2Kg的沙袋 4 让患者深呼吸 并试着保持上胸廓平静 阻力必须以不妨碍膈肌活动有上腹部鼓起为宜 5 逐渐延长患者呼吸时间 当患者可以保持横膈肌呼吸模式且呼气不会使用到辅助肌约15分钟时 则可增加重量 6 徒手阻力训练也可增强横膈肌力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2 五 呼吸肌训练2 吸气肌阻力训练 1 患者经由口中的阻力训练器吸气 2 每次训练时间逐渐增加到20 30分钟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每日2 3次 3 当

9、患者的吸气肌力和耐力有所改善时 逐渐将训练器的直径减少或增加弹簧阻力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3 五 呼吸肌训练3 诱发呼吸训练 1 让患者处于放松舒适体位 2 让患者做3 4次缓慢 轻松呼吸 之后做最大呼气 3 将呼吸器放入患者口中 经由吹嘴做最大吸气并持续数秒 4 重复5 10下 每天练习数次 诱发呼吸训练器 Triflow 受吸气气流流速的影响 Coach 不受吸气气流流速的影响 一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4 一 体位引流 二 手法技巧 三 咳嗽训练 四 主动循环式呼吸技术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5 一 体位引流1 体位引流的适应证适用于痰

10、量每天多于30ml或痰量中等 不能咳出者 由于身体虚弱 高度疲劳 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不能咳出分泌物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6 一 体位引流2 体位引流的禁忌证内科或外科急症 疼痛明显或明显不合作者 有明显呼吸困难及严重心脏病者 年老体弱者慎用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7 一 体位引流3 治疗时机选择餐后1小时内不要直接进行体位引流 应结合气雾剂使用 选择一天中对患者最有利的时机 因为前一天夜里分泌物堆积 患者通常清晨咳痰较多 睡前进行体位引流可使肺部较干净 帮助患者容易入睡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11、人民卫生出版社 38 一 体位引流4 治疗频率视患者病情状态确定治疗次数 痰液浓稠且量多 每天2 4次 直到肺部干净为止 维持期时 每天1 2次 防止分泌物堆积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39 一 体位引流5 治疗前准备患者穿轻便衣服 不必露出皮肤 准备痰杯 面巾纸 足够的枕头 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法 开始引流前 先教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如果患者有大量的痰产生 则指导患者体位摆放前先咳嗽几次或先吸痰 调整好患者的导管及导线 如引流管 尿管 心电图导线等 避免影响体位摆放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40 一 体位引流6 治疗程序 1 确定引流姿势 2 摆放体位 3 治疗师面

12、向患者站立 以观察其面部表情 4 维持每个姿势5 10分钟 或直到分泌物可以排出为止 5 引流时患者轻松呼吸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41 一 体位引流6 治疗程序 6 引流时 可同时进行叩击等手法技巧操作 7 如有需要 应鼓励患者做深度 急剧的双重咳嗽 8 如使用叩击时仍无法自动咳嗽 则指导患者做几次深呼吸 在呼气时给予振动 可诱发咳嗽 9 如患者体位引流10分钟仍未咳出分泌物 则执行下一个体位 10 每次引流时间不超过45分钟 避免患者疲劳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 肺部不同部位引流体位 上叶尖段前部引流体位 上叶尖段后部引流体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3 上叶

13、前段引流体位 左上叶后段引流体位 肺部不同部位引流体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4 右上叶后段引流体位 左肺舌叶引流体位 肺部不同部位引流体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5 右中叶引流体位 下叶前底段引流体位 肺部不同部位引流体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6 下叶后底段引流体位 左下叶外侧底段引流体位 肺部不同部位引流体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7 右下叶外侧底段引流体位 左右下叶上段引流体位 肺部不同部位引流体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48 一 体位引流7 结束治疗引流结束后患者缓慢坐起并休息片刻 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告知患者即使引流时没有咳出分泌物 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咳出一些分泌物 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 如分泌物的形态

14、颜色 质感及数量 患者对治疗的忍受程度 血压 心率 血氧饱和度等 引流部位呼吸音的改变 患者的呼吸模式 胸壁扩张的对称性 8 终止体位引流的指征胸部X线纹理清楚 患者体温正常 并维持24 48小时 肺部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49 二 手法技巧1 叩击2 振动3 摇法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0 三 咳嗽训练1 有效的咳嗽训练2 诱发咳嗽训练 1 手法协助 2 伤口固定法 3 气雾剂吸入方法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1 四 主动循环式呼吸技术 二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2 一 功能性活动训练 二 体能促进训练 三

15、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3 一 功能性活动训练1 训练前准备2 运动训练方式运动以功能性活动为主 如行走 上下楼梯等 三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4 一 功能性活动训练3 训练中注意事项允许在活动中有休息时间 监控心率 呼吸频率 血压 血氧饱和度 可配合呼吸训练设备的使用 高频率 低强度活动比高强度活动更能增加耐力 运动时间依据患者住院期间或家中的活动量来计划 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强度可用Borg量表评价 即使休息时不需要吸氧 但在训练中建议吸氧 三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5 一 功能性活动训练4 提高运动强度方法减少运动间隙休息时间与频率 逐步延长运动时

16、间 减少外力帮助及辅助具的使用 减少吸氧量 5 训练效果改善指标 三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6 二 体能促进训练1 训练方式主要是采用大肌肉活动 如快走 慢跑 骑车 上下楼梯 登山 手摇车训练 提重物训练等 2 训练强度一般为最大运动量的50 60 3 训练时间与频率每周5 7次 目标是连续活动20分钟以上 4 训练效果增加运动耐受性 增加运动协调性 减少呼吸困难 三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7 二 体能促进训练5 训练注意事项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 患者应减少运动 血氧饱和度低于90 应停止运动 心律不齐者运动时 须监测血压 血氧饱和度 心电图 有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 心脏衰竭 体重下降的患者 运动时需谨慎 三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 58 小结 改善肺部通气技术膈肌呼吸吹笛式呼吸局部呼吸胸腔松动练习呼吸肌训练 促进肺部清洁技术体位引流手法技巧咳嗽训练主动循环式呼吸技术 改善活动功能技术功能性活动训练体能促进训练 呼吸训练方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 59 参考文献 1 孟申 肺康复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CarolynKisner Lyn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