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学理念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85879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教学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教学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教学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教学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教学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教学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教学理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 “基本理念”的设置,是新课程标准在编写结构上的新突破和内容建构上的新亮点。理念一词,原本是哲学术语。近些年来,这个词不仅被频繁使用于教育类著作中,而且在企业管理、商业广告中也被广泛使用。该现象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望:理念灌注实践、引导实践;实践检验理念、孕育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用“理念”一词,取代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和“教学原则”,意在提升语文课程的理性程度,重在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一种理性规范,即总的指导思想。因此,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语文教育规律的一种诠释。关于语文教育实践,我们需要弄清两个问题:语文教育应该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哪些条件?围绕这两个问

2、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标准)提出了四条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相衔接,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标准)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习的特点,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

3、语文课程体系。鉴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的基础性和高中课程理念的继承性特点,我们在论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时将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穿插探讨高中课程理念的内涵与特点。第一节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理念,并把它置于四条基本理念之首,这是不同寻常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认真地研究它的概念内涵、基本属性以及养成过程和评价标准。一、语文素养的含义1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何谓素养?素,有“向来”之意。“素养”,是指平

4、时的修养和训练,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由此观之,语文素养,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关于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义务标准作出了如下的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

5、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基本点: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的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扎实的语文能力。较强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从心理学的角度,语文素养也可理解为:言语信息: 课文内容知识,即文章中的“道”;语文知识;课文背景知识。语文智慧技能即运用语言文字正

6、确表述自己思想的技能:字词学习;句子学习;篇章学习。语文认知策略:确定重要内容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推理信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监控理解策略,激活原由知识策略等。语文动作技能:发音技能、书写技能等。语文情感与态度: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2语文素养构成要素的结构特点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三是强调“后天的教养效果”和形成过程。据此,我们认为语文素养的各构成要素具有如下的结构特点:首先“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从上

7、文可知,语文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各要素之间不是并列、平行的,而是分层次成系统的整体装置。表现在个体的人人上,语文素养也是一种复合性结构和整体装置。“素养”一词的使用,是对以往语文教学大纲过于注重语文“能力”的一种“矫枉”,因而,在义务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解说中,“能力”仅仅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一解说中还可以看出,“语文素养”的要素显然不是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的,不是相互平行并列的;它们在构筑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中的职能也不是等同的。这里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听、说、读、写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操作层);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

8、感悟和语文思维(实施层);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动力层);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基础层)。其次,语文素养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当言语主体面临一项具体的语文任务时,主体对这项任务是否具有积极的态度和热烈的情感;在投入这项任务时,能否调动起既有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碰到意料之外的困难时,能不能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完成任务等等,这不仅是主体能否完成一项言语任务的动力源泉,而且还关系到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态度。在完成这项言语任务的过程中,主体对于这项任务的具体感悟和思维水平

9、,是能否顺利完成这项任务的前提;主体是否具备与任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是能否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这些因素构成了主体实施言语运作的具体机制。只有这些隐性的因素都调动起来了,都发挥作用了,人们才能看到形诸于外的、千姿百态的、主体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行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语文素养的动态实施过程大致划分为:“启动执行操作”这样三个阶段。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上述语文素养诸要素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由一个逐渐培育、逐渐养成的过程,另外,各个要素之间又是相互浸润、互为营养的。例如,开拓了知识视野,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一般智力的发展,有助于语文思维的发展;

10、语文知识可以为语文技能定向,有助于形成熟练的言语技能。再者,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既不以入学之时为起点,也不以毕业之日为终结。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将伴随人的终身学习过程;它作为可持理发展的有“后劲”的学习动力,将在人的终身学习中发挥作用。二、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钟启泉在学科教学论基础一书中指出: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1)关心、动机、态度;(2)思考力、判断力;(3)技能;(4)知识、理解。这四个视点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一种学力观。有人借助“冰山模型”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学力观的特色。假如有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这个浮出水面的部分可以

11、比作“知识、理解”及“技能”,而隐匿于水面之下的不可见部分(占冰山总体的80%90)才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这就是“思考力、判断力”和“关心、动机、态度”。正如冰山由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显性学力”是靠了“隐性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与发展的。韩雪屏先生最早提出了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她认为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其实质在于倡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应关注“冰山”隐匿于水中的部分,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将是语文教育者的不懈追求。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第一,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

12、念的形象展示,它的实质在于倡导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一目标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只看到语文教学浮出水面的表层行为,而应当指导学生深入广泛地打好隐匿在水下的基础,练好支配言语行为的“内功”。这一目标理念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倾向,强调在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一目标理念再一次说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育,不是语文教学的分外之事、可有可无的伴随之事,而是语文教学的分内之事,是多种因素综合、一体化的必然结果。这一目标理念还将使语文教师关注的对象升华到教育伦理的层面,形成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语文教师

13、应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第二,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必然会促进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深人改革。一门课程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课程实施过程和方法的更新。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所显示的各种要素及其间的关系,很难在以语文课本为中心、以语文课堂为中心、以语文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实现。换言之,肤浅的池水,难以负载巨大的冰山。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求语文课程的内容能够提出基于生活真实情境的语文问题,能够提供需要解 决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语文任务,并以此启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的知识为解决问题

14、的工具。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还要求语文教学应该设计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撑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人复杂社会第三,“冰山模型”还启示我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界限。因此,需要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们协同一致,连续贯一地努力。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5、必将促进学科课程的综合发展趋势,促进各科教师的联手合作与及时交流。三、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教育发展的前景,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高中标准的第一条理念如是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于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

16、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第一,高中生具备了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口语、书面语语感已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积累和思想文化修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已基本形成;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把握,已从感性认知走向成熟的理性思考。在完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学习之后,高中生具备了进一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动机和愿望。第二,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要求:“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