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18457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43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09《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政治制度史 教学大纲 屈超立 编写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76 目 录 前 言 281 导 论 2 学时 282 第一节 学科特征 282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任务 282 第三节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与经验 283 一 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83 二 传统政治制度的经验 284 第一章 皇帝制度 10 学时 285 第一节 皇帝制度的特点 285 一 皇权的至高无上及专制性质 285 二 皇位的终身制与世袭制 285 第二节 皇帝制度的确立与演变 285 一 先秦时期的国王制度 285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 皇帝制度的确立与早期演变 285 三 隋唐宋元 皇权对相权的分割 285

2、 四 明清 皇权的极端化发展 285 第三节 皇位继承制度 286 一 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确立 286 二 皇位继承的动荡时期 286 三 皇位继承的规范化 286 第四节 后宫制度 286 一 后妃制度概述 286 二 女主与外戚干政 286 第五节 宦官制度 286 一 秦汉宦官制度 286 二 隋唐的宦官制度 287 三 明清的宦官制度 287 思考题 287 参考书目 287 第二章 宰相制度 6 学时 288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 288 一 宰相制度的起源 288 二 秦汉的宰相制度 288 三 魏晋南北朝的宰相制度 288 第二节 隋唐宋元时期的宰相制度 288 一

3、 隋唐时期的宰相制度 288 二 宋代宰相制度 288 三 辽金元的宰相制度 288 第三节 明朝的内阁制与清朝的军机处 289 一 明朝的内阁制 289 中国政治制度史 277 二 清朝的军机处 289 思考题 289 参考书目 289 第三章 中央政府机构 4 学时 291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机构 291 一 秦汉中央政府机构 291 二 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机构 291 第二节 隋唐中央政府机构 291 一 三省六部的行政体制 291 二 九寺五监及与尚书省的关系 291 第三节 宋元中央政府机构 291 一 宋代中央政府机构 291 二 元朝中央政府机构 291 第四节 明清

4、中央政府机构 292 一 明朝中央政府机构 292 二 清朝中央政府机构 292 思考题 292 参考书目 292 第四章 地方政府机构 6 学时 294 第一节 秦汉地方政府机构 294 一 郡县制的确立 294 二 汉初郡国并行体制 29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地方政府机构 294 一 州 郡 县三级地方体制 294 二 封国 侨州郡县 294 三 乡里基层组织 294 第三节 隋唐地方政府机构 294 一 唐朝地方行政区划的改革 294 二 唐朝地方政府机构 295 三 乡里基层组织 295 第四节 宋辽金元地方政府机构 295 一 宋代地方政府机构 295 二 辽金地方政府机构 295

5、三 元朝地方政府机构 295 四 乡里基层组织 295 第五节 明清地方政府机构 295 一 明朝地方政府机构 295 二 清朝地方政府机构 296 三 乡里基层组织 296 思考题 296 参考书目 296 第五章 人事选拔制度 8 学时 297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 297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78 一 秦汉以前的乡举里选和以客入仕 297 二 秦汉的选官制度 297 三 汉朝的选官制度 297 四 魏晋南北朝的选观制度 297 第二节 隋唐至明清的选官制度 297 一 隋唐选官制度 297 二 宋元选官制度 297 三 明清选官制度 298 四 异途选任制度 298 思

6、考题 298 参考书目 298 第六章 任用制度 2 学时 300 第一节 官吏任用条件和程序 300 一 任用条件 300 二 任用程序 300 第二节 任用种类和任用期限 300 一 任用种类 300 二 任用期限 300 第三节 任用限制和任用回避 300 一 任用限制 300 二 任用回避 300 思考题 301 参考书目 301 第七章 考课制度 4 学时 302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核制度 302 一 秦汉考核制度 302 二 魏晋南北朝考核制度 302 第二节 唐宋考核制度 302 一 唐朝考试制度 302 二 宋代考核制度 302 第三节 明清考核制度 302 一 明代考核

7、制度 302 二 清代考核制度 302 思考题 303 参考书目 303 第八章 言谏与监察制度 8 学时 304 第一节 秦汉言谏与监察制度 304 一 秦汉言谏制度 304 二 秦汉中央监察制度 304 三 秦汉地方监察机构 30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言谏与监察制度 304 一 魏晋南北朝言谏制度 304 二 南北朝监察制度 304 中国政治制度史 279 第三节 隋唐言谏与监察制度 304 一 隋唐时期的言谏制度 304 二 隋唐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 304 三 隋唐时期的地方监察制度 305 第四节 宋元言谏与监察制度 305 一 两宋时期的言谏制度 305 二 两宋中央监察制度 305

8、 三 两宋的地方监察制度 305 四 元朝的监察制度 305 第五节 明清言谏与监察制度 305 一 明清的言谏制度 305 二 明清的中央监察制度 305 三 明清的地方监察制度 305 思考题 306 参考书目 306 第九章 致仕制度 2 学时 307 第一节 唐朝以前的致仕制度 307 第二节 唐朝以后的致仕制度 307 思考题 307 参考书目 307 第十章 古代司法制度 8 学时 308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 308 一 秦朝的司法制度 308 二 汉朝的司法制度 308 三 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 308 第二节 隋唐司法制度 308 一 隋唐司法机构 308 二 隋唐诉

9、讼制度 308 第三节 宋元司法制度 308 一 宋朝的司法制度 308 二 元朝的司法制度 308 第四节 明清司法制度 309 一 明朝的司法制度 309 二 清朝司法制度 309 思考题 309 参考书目 309 第十一章 中国政治制度向现代的转变 6 学时 311 第一节 现代化的挑战与清政府的反映 311 一 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与近代中国的回应 311 二 晚清的政治体制改革 311 三 晚清政治制度改革的失败的原因 311 四 晚清政治体制的改革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311 思考题 312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80 参考书目 312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

10、政府 2 学时 313 第一节 湖北军政府与 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313 一 湖北军政府 313 二 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313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 313 一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313 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3 思考题 314 参考书目 314 第十三章 北洋军阀政府 2 学时 315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制宪骗局 315 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政制 315 二 中华民国约法 315 三 地方政治制度 315 思考题 316 参考书目 316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制度 2 学时 317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创立与党治基础 317 一 国民政府的创立 317 二 广州 武汉国民政府 317

11、 第二节 实行五院制的国民政府 317 一 南京政府的五院 317 二 地方政治制度 317 三 任用 考试 考绩 317 思考题 318 参考书目 318 中国政治制度史 281 前 言 本课程系统讲述我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发生 发展 衰亡及其演变规律 我国传统政治制度内容 之详密 体制之完备 在世界政治制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两千余年漫长的封建社会 更为我们 在中央政治制度 监察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人事选拔制度及官吏管理 如官员的任用 考核 奖 惩 回避 退休 等制度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其中可为今天借鉴之用的也不乏其例 温故而知 新 鉴古而知今 中国现代的国情是过去历史的继续 学习中国政治制

12、度史 探讨我国传统政治制 度发展演变规律 我们在对过去的政治制度了解的基础上 也许会对当今的政体沿革有更深的理解 并能为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教学大纲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屈超立教授编写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82 导导 论论 2 学时 第一节 学科特征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 具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它从社会 中产生 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 换句话说 政治制度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 是国体与政体的总 和 而政治制度史 则是研究国体与政体的起源 形式及演变规律的科学 那么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征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 运用近

13、代新 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专著问世以来 人们基本上是把它当作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即历 史学的一门专史来看待的 近年来 有人认为 政治是无所不包的 于是出现了它是政治学的一 个分支学科的意见 可见 首先弄清楚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征 就成为科学地研究中国政治制 度史的必要前提 我们知道 现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 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各学科 之间的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 边缘学科愈来愈繁荣 中国政治制度史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二 重性格 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又是政治学 历史学 法学 军事学 宗教学 民 族学 经济学 文化学等多学科有关内容的综合 实质上是一门边缘学科 学

14、习和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 对于从事政治学 行政管理学 法学 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工作者 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任务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早在公元前 300 多年 古希 腊最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写了一部题为 政治学 的专著 其基内容就是对当时 150 多个城 邦国家的诸种政治 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期望发现最理想的国家政治制度 进入近现代 不少著名 政治学者依然以国家政治制度来定义政治学 现代美国政治学者迦纳在其 政治学大全 一书中明 确表述 政治学就是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学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出现 政治制度在政治学中的研究地位曾一

15、度似乎黯然失色 但从 70 年代开始 随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的兴起 政治制度再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学界越来越多的 学者投入到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 并出版了一批有关政治制度史的著作 概括地将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是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 亦即历代国体与政体 的形成极其发展规律问题 所谓国体 是指的国家本质 而政体问题 则应当是国家形式问题 通 常的理解 认为它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 即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 己的政权机关 而按照政治学对国家形式的理解 它是国家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治理形 式的概称 具体地讲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

16、究对象 应当考虑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国家机构 国家的组织 形式与结构形式 二是政策法令 三是机构的运行和政策法令的执行情况 政体主要表现为政府 机构 国体则通过机构和政策法令得以体现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 无论什么制度 其 中心问题是处理和调整各该领域中的各种关系 中国政治制度史所要研究的 就是历代如何处理和 调整政治领域中的各种关系 就以封建政治制度史而言 这些关系包括 皇权与官僚机构的关系 中央地方的关系 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等等 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 都 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 处理 调整得好 封建统治就巩固 持久 处理 调整得不好 封建统治就会动摇 崩溃 这种好坏 不但要看机构的设置和政策法令的颁布 更要 中国政治制度史 283 看机构的运行和政策法令的执行情况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政体运行机制 它应当成为中国政治制度 史的研究重心 在确定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时 还会遇到政治制度与相关各种制度的区别及内容取舍问 题 为了避免把中国政治制度史看成是传统的典章制度汇编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和内容作一些明确的界定 归纳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