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ppt课件.ppt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2215579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溶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溶剂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有机溶液及对人体的危害 1 概述溶剂通常为液体 大多用作清洗 去油污 稀释和提取剂 许多溶剂具有毒性 对人体造成危害 2 有机溶剂分类 一 烃类溶剂 脂肪烃 芳香烃 二 卤代唆溶剂 二氯甲烷 氯仿 四氯化碳 三 醇类溶剂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四 酮类溶剂 丙酮和甲乙酮 五 酯类溶剂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乙酸正丙酯 六 酚类溶剂 苯酚 邻甲苯酚 3 溶剂的极性 根据溶液的极性可分为极性溶液和非极性溶液1 极性溶液 极性溶剂定义是指含有羟基或羰基等极性基团的溶剂 其极性强 介电常数大 2 非极性溶液 非极性溶剂的概念及定义是指介电常数低的一类溶剂 又称惰性溶剂 3 溶剂的极性大小 水 最大

2、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 氯仿 溴乙烷 苯 四氯化碳 二硫化碳 环己烷 己烷 煤油 最小 4 一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 挥发性 可溶性和易燃性有机溶剂多易挥发 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脂溶性是决定它与神经系统的亲和 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因素 但它又兼具水溶性 故可经皮肤进入体内 多数有机溶剂具有可燃性 可用作燃料 5 一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2 化学结构可按化学结构将有机溶剂分为若干类 族 同类物的毒性趋于相似 例如 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 醛类具有刺激性等 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 脂环族和芳香族 其功能团包括卤素

3、 醇类 酮类 乙二醇类 酯类 羧酸类 胺类和酰胺类 6 一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3 吸收与分布大多数有机溶剂吸入后有40 80 在肺内滞留 体力劳动可使经肺摄入量增加2 3倍 有机溶剂多属脂溶性 故摄入后多分布于富有脂肪的组织 包括神经系统 肝脏等 由于血 组织膜屏障富含脂肪 故有机溶剂亦分布于血流充足的骨骼和肌肉组织 肥胖者接触有机溶剂后 在体内蓄积量增多 排出慢 此外 大多数有机溶剂可通过胎盘 亦可进入母乳 从而影响胎儿和乳儿健康 7 一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4 代谢与排出不同溶剂的代谢程度各异 有些可充分代谢 有些则几乎不被代谢 体内溶剂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 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

4、排出 多数溶剂的生物半减期较短 一般从数分钟至数天 8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1 皮肤由溶剂所致的职业性皮炎 约占总例数的20 有机溶剂几乎全部都能使皮肤脱脂或使脂质溶解而成为原发性皮肤刺激物 典型皮炎具有急性刺激性皮炎的特征 如红斑和水肿 亦可见慢性裂纹性湿疹 有少数工业溶剂能引起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个别有机溶剂甚至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如三氯乙烯 9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2 中枢神经系统易挥发的脂溶性有机溶剂几乎全部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多属非特异性的抑制或全身麻醉 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时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与酒精中毒相似 可死于呼吸抑制 严重超量接触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持续脑功能

5、不全 并伴发昏迷 以至脑水肿 有机溶剂慢性接触可导致慢性神经行为障碍 还可能因小脑受累导致前庭 动眼失调及获得性有机溶剂超耐量综合征 10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3 周围神经和脑神经有机溶剂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 如感觉异常 运动障碍和肌肉萎缩等 三叉神经 视神经等脑神经功能障碍 11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4 呼吸系统有机溶剂对呼吸道均有一定刺激作用 高浓度的醇 酮和醛类还会使蛋白变性 溶剂引起呼吸道刺激的部位通常在上呼吸道 接触溶解度高 刺激性强的溶剂如甲醛类 尤其如此 超量接触溶解度低 刺激性较弱的溶剂 常在呼吸道深部溶解 可引起急性肺水肿 长期接触刺激性较强的溶剂还可致慢性支气管炎 1

6、2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5 心脏有机溶剂对心脏的主要影响是心肌对内源性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强 健康工人过量接触工业溶剂后可以发生心率不齐 甚至因心室颤动而猝死 13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6 肝脏大剂量 时间长地接触任何有机溶剂 均可致肝脏损害 14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7 肾脏四氯化碳急性中毒时 可出现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衰竭 多种溶剂或混合溶剂慢性接触可导致肾小管性功能不全 出现蛋白尿 尿酶尿 溶剂接触还可能与原发性肾小球性肾炎有关 15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8 血液苯可损害造血系统 导致白细胞和全血细胞减少症 以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某些乙二醇醚类能引起溶血性贫血 渗透脆性增加 或再

7、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抑制 16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9 致癌在常用溶剂中 苯是肯定的人类致癌物质 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白血病 氯乙烯引起肝血管肉瘤 17 二 有机溶剂对健康影响 10 生殖系统大多数溶剂容易通过胎盘脂质屏障 还可进入睾丸 有些溶剂 如二硫化碳 对女性生殖功能和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均有影响 18 实验室有机溶剂的接触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溶剂 苯 甲苯 二甲苯 戊烷 环己烷 环己酮 氯苯 二氯甲烷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乙醚 醋酸甲酯 醋酸乙酯 丙酮 乙二醇单甲醚 乙二醇单乙醚 乙二醇单丁醚等 苯酚 乙醇 苯乙烯 全氯乙烯 三氯乙烯 乙烯乙二醇醚等 19 甲醇 20 理化特性 无色 透明

8、易燃 易挥发的有毒液体 常温下对金属无腐蚀性 铅 铝除外 略有酒精气味 分子量32 04 相对密度0 792 20 4 熔点 97 8 沸点64 5 燃烧热725 76KJ mol 闪点12 22 自燃点463 89 蒸气密度1 11 蒸气压13 33KPa 100mmHg21 2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6 36 5 体积比 能与水 乙醇 乙醚 苯 酮 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 但是不与石油醚混溶 遇热 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 挥发途中也会使物体油漆表面遭腐蚀 21 毒性 甲醇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 可引起脑水肿 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 易引起视神经萎缩 导致双目

9、失明 甲醇蒸气对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甲醇的毒性与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的蓄积有关 甲醇在体内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 抑制糖的需氧分解 造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积聚以及甲酸累积 而引起酸中毒 人口服5 10ml 可致严重中毒 一次口服15ml 或2天内分次口服累计达124 164ml 可致失明 有报告 一次口服30ml可致死 22 丙酮 23 理化特性 丙酮常温下 25 为无色透明的流动液体 有芳香气味 极易挥发 比重为0 788 沸点为56 5 容易燃烧 丙酮的相对密度为0 8 熔点为 94 6 闪点为 20 自燃温度为465 丙酮与水 酒精 乙醚 氯仿 油类及碳氢化合物等都能以任何比例互相溶解

10、24 毒性 丙酮可经呼吸道 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经皮肤吸收缓慢 量少 主要是通过前两个途径 由于丙酮的水溶性强 它易溶解和吸收入血液中 很快分布于全身 丙酮属微毒类 其毒性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基蒸气对粘膜有中等程度的刺激作用 丙酮对皮肤无致敏作用 但有轻度刺激作用 吸入丙酮蒸气急性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麻醉状态 最初出现乏力 恶心 头痛 头晕 容易激动 严重时可出现呕吐 气急 痉挛以及昏迷 液体能刺激眼睛 吞服反能刺激消化系统 产生麻醉与错迷等症状 25 二氯甲烷 26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 沸点 39 8 熔点 95 1 自燃点 64

11、0 临界温度 237 临界压力 6 0795MPa 溶解性 溶于约50倍的水 溶于酚 醛 酮 冰醋酸 磷酸三乙酯 乙酰乙酸乙酯 环己胺 与水长期加热 生成甲醛和HCl 进一步氯化 可得CHCl3和CCl4 无色易挥发液体 难燃烧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6 2 15 0 体积 27 毒性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 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急性毒性 LD501600 2000mg kg 大鼠经口 人经口20 50ml 轻度中毒 人经口100 150ml 致死 人吸入2 9 4 0g m3 20分钟后眩晕 暴露时间增加 有轻

12、度肝萎缩 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 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 DNA抑制 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 小时 连续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 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 动物阳性 人类不明确 28 甲酸 29 理化特性 无色 发烟 易燃而有刺激气味的液体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甲酸能与水 乙醇 乙醚 甘油等混溶 比重1 2201 熔点8 3 化学性质 甲酸分子式为CH2O2 分子中含有醛基 羧基 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羧基 能与碱性的物质发生反应 30 毒性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 粘膜的刺激症状 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 眼

13、睑水肿 鼻炎 支气管炎 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 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 引起呕吐 腹泻及胃肠出血 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 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 偶有过敏反应 31 乙酸乙酯 32 理化特性 无色澄清液体 有芳香气味 易挥发 分子量88 10蒸汽压13 33kPa 27 闪点 4 熔点 83 6 沸点 77 2 溶解性微溶于水 溶于醇 酮 醚 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在火场中 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 分解 产

14、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33 毒性 对眼 鼻 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 急性肺水肿 肝 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 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 呕吐 腹痛 腹痛 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 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 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 继发性贫血 白细胞增多等 34 乙醇 35 理化特性 无色澄清液体 有气味和灼烧味 易流动 极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易挥发 能与水和氯仿 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 含水4 43 沸点78 15 相对密度 d204 0 789 熔点 114 1 沸点78 5 折光率 n20D 1 361 闪点 闭

15、杯 13 易燃 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3 5 18 0 体积 36 毒性 乙醇属微毒类 被吸收的乙醇在体内经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 进一步氧化为乙酸 最后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乙醇蒸气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皮肤长期接触可出现干燥 皲裂现象 吸人高浓度蒸气可出现酒醉感 头昏 乏力 兴奋等 长期吸人高浓度乙醇蒸气 可引起头昏乏力 情绪不稳定 肝功能损伤等 口服乙醇后轻者兴奋 欣快 多言 动作不协调 语无伦次 昏睡 严重者深度昏迷 呼吸浅表 甚至发生呼吸麻痹而死亡 37 实验室毒性防护 38 实验室防护 使用手套 工作服 工作鞋 必要的话戴防毒面具 密闭操作 局部排风 试验后用肥皂水及时清洗脸 手 眼睛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 长期在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肝 肾 心 肺 血液及总体健康状况 39 谢谢大家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