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zejun11****63.com 文档编号:12214847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州市装备制造业振兴升级进展规划 (2009-2015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振兴进展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路径。为贯彻落实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依照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重点特色产业培育进展机制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我市振兴升级进展装备制造业的行动方案和“十二五”产业进展指导依据。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 一、产业进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进展现

2、状 “十一五”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进入了投资扩张和快速进展时期。要紧表现在: 1.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三年来,装备制造业经济规模高速增长,工业中占比大大提高,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共272家,规模以上产值134.83亿元,三年年均增长44.20%,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年均增速20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总产值比重由“十五”末的4.91%提高到2008年末的7.63%。2008年完成限额以上投资68.23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投资的25.5%,连续两年成为我市工业投资的第一大产业。近年来项目投资趋势和产业规模扩张表明,装备制造业将是湖州工业经济进展的要紧动力和支撑产业。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通过近几年“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针实施,一大批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加工度化,行业门类增多,产业链延长;整机、成套设备和要紧部件的比重提高,重型装备、自动化设备制造等新的行业建立;产业正由通用设备制造向专用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设备方向进展。2008年末规模以上整机生产企业达63家,产值60.35亿元,在本行业中的产值占比由2005年的35%提高到2008年末的近45%。在产业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吴兴区大型构件加工、南浔区电梯制造及配套产业、湖州开发区农用机械及配套产业、改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水处理装备业;德清县和长兴县专用设备与汽配产业、安吉竹

4、木加工机械产业等特色产业区块。 3.龙头骨干企业增多。近三年来,装备制造业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明显增多,通过外引内育,涌现出了辛子精工、镭宝机械、天马轴承、金恒数控、九川科技等一批新的装备制造业行业骨干企业;诺力机械、巨人通力、中机南方、欧美环境、德宏电器、炜业锅炉等一批老企业也快速成长,接着保持行业龙头企业地位。2008年末全市重点骨干企业中装备制造业有1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达2家。 4.技术水平提高。数控机床、重型机床、工业机器人、高速锻压、数控裁剪等先进生产装备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产品加工深度精度、产品档次显著提高。产品的信息化、自控水平明显提高,部分

5、企业还自行研究开发装备的数控软件系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末全市已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5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5.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膜法水处理成套设备,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液压机床,周密裁剪设备,宽幅皮革机械,仓储搬运设备,分拣成套仓储设备,高速插秧机等一批技术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品已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功率汽车发电机、电梯及配件、液压附件、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电机、工业电炉、涂装设备、锅炉配件等一批优势产品在行业内市场份额明显提高。其中仓储搬运设备国

6、际市场占有率30%(欧盟市场占40%);皮革机械市场占有率30%,持续多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膜法水处理成套设备、液压机床、高速插秧机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分不达到10%、18%、40%。 (二)存在问题 我市装备制造业快速进展的同时,一些长期积存的矛盾和进展中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紧表现为: 1.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以一般机械装备、零部件等中低档产品为主,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专特产品、成套产品较少,特不是重大装备产品少,产品处于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市场;工业增加值率偏低,生产成本占比较大,产业盈利能力一般。 2.企业整体规模偏小。2008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户均产值、利税总额、利润总额仅为4957万元、3

7、79万元、226万元,与苏南各市、上海、杭州、宁波相比,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整机设备生产企业产值大多只有1-3亿元,没有1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拉动力和阻碍力明显不足,严峻制约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经济进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优势产业进展不快。液压机床、皮革机械、水处理设备、发电机、传动链等一批在国内曾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产业近年来进展不快,市内配套能力不强,区域带动不明显。 湖州机床厂、二轻机械、佳雪电机、四通环境等整机生产企业,近三年来产值年均增幅低于面上骨干企业。 4.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开拓高新产品、争创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的

8、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较少,没有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整机设备生产企业,电梯、水处理设备、数控机床等整机设备的关键部件和自控系统仍依靠进口。 5.企业关联度低。我市装备制造业在产业间、企业间缺乏应有的协作配套能力,如诺力机械产品的外购配套件中市外企业占80%左右;德宏汽车电机中的电容器要紧来自宁波、上海、无锡等地,无法在我市电容器生产集聚区长兴槐坎配套。同时,我市零部件加工企业多数又是为外地企业配套加工,呈现出企业链产品链市场链短的松散状态。 6.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当前我市承接装备制造业的转移较多,新项目、大项目较多,人力资源特不蓝领的储备和培养能力与现实需求差距拉大。现有培养教

9、育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满足不了企业进展和新建项目的招工需求,导致一些新办企业以高薪从现有老企业中挖聘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提高了用工成本,也阻碍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面临的形势 今后一个时期,在国内需求拉动与国际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的双重动力带动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进入加快升级转型、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黄金进展期。一是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装备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二是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实施,为加快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供了宽敞空间;三是企业并购重组、战略合作和国际装备制造产业转移趋势明显,行业龙

10、头企业和中央大型装备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并呈现出大型装备企业向沿海都市和市场区域战略布点趋势,为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四是全球金融危机为国内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高端人才,兼并重组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夺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依照国家规划和国内产业进展趋势,以后5-10年,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变电、矿产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新型轻纺机械、大型铸锻基础件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将持续快速进展。 从外部机遇环境、市场需求,以及我市工业化历史进程、环境容量及装备制造业基础分析,装备制造

11、业是我市工业进展战略的必定选择。充分抓住历史性机遇,大力进展产品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整机设备,培育一批装备水平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新一轮区域经济进展竞争中赢得主动、制造优势。 二、进展思路、差不多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进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紧紧把握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以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按照“着力培育整机设备、大力进展关键零部件、引进扩展产业门类延伸产业链,积极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振兴升级思路,加快引进、完善产业链,重点进展专用设备、关键零部件、基础部件,提高配套件加工水平,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

12、业和产业集群,大力提高自主开发设计创新能力和产品信息化水平,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协作配套的产业进展新格局,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升级,成为我市现代工业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产业。 (二)差不多原则 1.坚持发挥优势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发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进展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优势、特色明显的装备制造业优势产品,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提升产业带动作用;同时,重点在成套设备、专用装备、大型基础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我市装备制造业快速进展。 2.坚持培大育强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加强引导、培育现有装备制造企业进展壮大,着力加强

13、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特不中央大型装备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增强联合的主动性;同时,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势装备制造业企业,围绕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宜引则引,宜联则联,快速壮大装备制造业。 3.坚持整机进展与基础配套相结合。不断提高产业中整机设备生产比重,鼓舞骨干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设备制造转变,提高整机品牌竞争力;同时,围绕龙头骨干企业,依托整机设备,进展“专、精、特、新”配套企业,延伸、完善装备制造产业链,促进分工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化,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 4.坚持自主创新和消化汲取再创新相结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着力

14、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信息化水平和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大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强化企业的消化汲取再创新能力,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三)规划目标 1.产业规模。到2015年末,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33%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平均每年上升近2个百分点,成为工业首位产业。 2.产业效益。到2015年末,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销售利税率、销售利润率达到20%、13%、9%以上,分不比2008年末提高6个、5个、4个百分点,综合经济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整机设备。到2015年末

15、,规模以上整机设备产值达600亿元,占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0%,重点进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高性能轻纺机械、品牌电梯、农业机械、仓储物流、水处理等整机设备。 4.企业规模。到2015年末,全市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2家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1家、50-100亿元2家,上市企业6家以上,形成一批技术装备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 5.技术创新。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提高到3%以上,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10家。 6.集聚进展。着力建设“电梯制造及配套、农用机械、大型部件加工”三个产业基地,力争三个产业基地规模以上年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基地进展格局。 三、重点领域 (一)数控机床及其操纵系统 重点进展:周密、高速、专用数控切削机床和加工中心;大型数控、比例伺服、多工位冲压及周密液压机;高性能高效率周密数控滚齿机;数控锻造、冲压、裁剪等机械成型加工装备;提升为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集成能力。 重点突破:重型高端液压机,大中型加工中心,集成数控系统,大功率伺服电机及操纵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