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47516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陶渊明诗歌中典型意象其情感意蕴(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 准考证号 012311300025 姓 名 熊雅琼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完成日期 2013年10月28日 指导老师 周兴泰 目 录 首页1中文摘要及关键词3正文 31、 引言3(一) 陶渊明的生平3(二)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4二、陶渊明作品中的主要意象及其情感意蕴4(一)“鸟”意象.6(二)“酒”意象.8(三)“菊花”意象.10三、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论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及其情感意蕴摘要: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是我国诗坛上一颗极为璀璨耀眼的明珠。他一生坎坷,曾五次出仕,又五次归隐。他的诗歌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

2、个重要的地位,他善于借物抒情,借助一些典型意象抒发自身的志趣。陶渊明在其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中融入了“酒”、“菊”、“鸟”等典型意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他的的情与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这些意象因诗人内心世界充盈着自由。恬淡、率真的情感而显得内涵极为丰富厚重。他们的不同作用和出现比例也是我们一窥陶渊明的心灵状态和人格结构的视角。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陶渊明。关键词: 陶渊明 诗歌意象 酒 菊 鸟 引言先秦以来,在儒家主导的文化传统下,中国古代文学保持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乐感。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位一体的儒家原典哲学的影响下,文学创作主体往往注重追求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3、功用,往往把社会责任看成是完善自己理想人格的必要因素。但社会理想和政治现实总是会出现龃龉,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受到黑暗的遮蔽和小人的戟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很多士大夫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都曾有过苦闷的经历。这样,一些比较有着相对自足的人格的作家作品便会成为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在政治失意时的精神家园。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受小人谗言,政治理想不得实现,贬谪江南而作成离骚,以香草美人比附自己高洁的品格,以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寄托自己浮世中不可实现的理想。自此,屈原的人格及其作品成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第一座精神家园。而继之以起的则是晋宋之际的陶渊明。他最先较为彻底的摆脱纯粹的儒家人格的范导,而为后世开辟了一条隐居

4、的新的方向。在归隐中达到一种相对自足的人格境界,而这也得益于陶渊明在诗歌中表现出的那种相对独立于儒家道德预设的人格概念的生命意识。如果说屈原所代表的精神家园是一方神奇的圣土,高悬于尘世之上;那么陶渊明所创造的精神家园则是一方人间的田园,未离尘世之中。陶渊明生于公元三六五四二七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人,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陶侃做过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卒后追赠大司马。祖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做过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洁身自好的人。他的母亲是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儿。嘉是当时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广阔。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陶潜一生可说影响极大

5、。陶渊明一生可分少年、游宦和归隐三个时期,兹分述如下: (1)少年时期:自晋简文帝 咸安二年壬申,至晋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岁止),萧统渊明传称他“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这一点更可从他诗中窥见他的遭遇和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辞);“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游宦时期:自晋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岁至三十四岁为止)。他的杂诗里说:“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在这十年期间,陶渊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即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6、、建威参军,最后一次是当县丞彭泽令,义熙元年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归。()归隐时期:自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岁至五十六岁止),渊明自四十六岁以后,他家曾遭遇过火灾、风灾、水灾、虫灾。他身体也是逐渐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后的两三年中,可说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贫困使他自然的质性,磨砺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使他对于死神的迫近,毫不惧怕,处之泰然。他深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了三首挽歌诗,及一篇自祭文,作为辞别人间的最后剖白。陶渊明现存于世的诗歌有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成就最高,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并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

7、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陶渊明的一生坎坷多变,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处世态度的恬淡、安闲、无争、任真。表面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静的,其实他是一个具有浓烈感情的典型人物,也从而影响了他的诗歌。陶渊明作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平淡自然中露出雄奇、含蓄隽永、意境深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辉。在诗歌意象的艺术创造上,他更是别出心裁,使他自然率真的性格得到充分体现。在繁杂的意象中,鸟、菊、酒最能够表现其理想-现实-奋斗的生命痕迹,凸显其伟大、

8、高尚的人格,展现其全部的生活和艺术底蕴。他善于通过对外物的描述来寄托内在的情感与志趣,这类注入创作主体独特感情活动的物象就是文学表达中的意象。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文中的一个词语,最早始于易经,由老子、庄子、易传等深化发挥,至魏晋南北朝可谓洋洋大观,“魏晋南北朝作为文艺学、美学的一个自觉的时代,是完成言不尽意向言有尽而意无穷转变的捩点。”1引自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下面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意象,鸟,酒,菊进行分析,发掘出一个真实独特的陶渊明。(一)鸟意象及其情感意蕴鸟是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的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渐渐丰满起来的。在诗经中就已存在着鸟这一意象。“关关雎

9、鸠,在河之洲”,鸟在这里是爱情的信号。,楚辞中有“矰戈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诗人不仅把鸟作为自己的心迹符号,还作为自身经历的象征。汉末古诗十九首.中“越鸟巢南枝”是游子思乡心态的体现,曹植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则是他孤独难耐的反映。这些鸟意象在作品中忽隐忽现,或明或暗,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体验。然而,上述作品中鸟意象是零碎、散乱的,因此它只能成为这些作者的心灵闪念。原始意象是“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残余”2 引自苏克 译 汉译经典:心理学与文学 。真正把这些“碎片”联结起来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当推陶渊明。陶渊明诗作中的飞鸟被其赋予丰富的

10、内含,包括高鸟、翔鸟、羁鸟、孤鸟等,这里仅就陶诗中关于飞鸟的三个方面即飞鸟、羁鸟、归鸟意象谈谈陶诗中飞鸟意象的特点。这三种意象大致表现出作者由积极入仕羁旅困顿回归自然的心路历程,射出作者坎坷而又多舛的苦旅人生。(一)、高鸟意象: 翻阅陶渊明诗文集,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其早期作品中,有很多表现诗人志存高远的诗篇:如“少时壮且厉, 抚剑独行游”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等。青少年时代,陶渊明积极进取,有佐君立业、大济苍生之意;壮年时期,陶渊明积极入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振兴晋室,兴利除弊,以自己的真诚和仁爱改造、澄清社会颓败的风气,以此来负一份作人的责任。因此在诗文创作中,常以飞鸟形象寄托其高远志

11、向。 最早出现飞鸟意象的是命子其二:“凤隐于林,幽人在丘”,从中可看出陶渊明的青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杂诗十二首其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则希望自己成为胸怀“猛志”而 “远翥”的高鸟。读山海经中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则寄托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暗含对刘裕篡权代晋这股历史逆流的抨击,表现出强烈的家国之情与反抗意识。陶渊明本是满怀大济苍生的美好愿望出仕,但残酷的现实将他的梦想无情地击碎,等到他领略了官场的腐朽污浊,深知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后,流露出沉重的迁逝之感。因此在以后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发出“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的感叹,也流

12、露出他对入仕生涯的悔意。但早期作品中的“高鸟”意象,更多侧重于抒发“鲲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心壮志,表明诗人“思远翥”的高远志趣。 (二)羁鸟意象 陶渊明一生有过三次出仕又三次退隐的苦涩经历,最终悟出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他看不惯腐败世风以及官场贪墨成风的混浊现象,因而在望见高天上自由飞翔的鸟儿,深感自己为形迹所拘所带来的不快,“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明显流露出对自己误入仕途的惭愧与后悔。“久在樊笼中” 则将自己误入官场比喻成飞鸟被樊笼所束缚,有渴望挣脱笼子的强烈欲望。“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在感士不遇赋中,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当

13、权者是靠不住的,官场对于正直的人来说无异于密网之于骇鱼,宏罗之于惊鸟。统治者的专制制度和奸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险恶犹如巨大的罗网,将正直的仕人围困其中,人格与心志将被扭曲,可他与所有仕人不同的是,决不以牺牲自己的人格来顺应污秽的世道,正如上文所述,陶渊明入仕,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兴利除弊,振兴晋室,以自己的真诚和仁爱改造、澄清社会颓败的风气,以此来负一份作人的责任,但几经周折,仍困顿于无奈的官场,没有找到施展“猛志”的机会,反而失去了原本极为朴质珍贵的自由。诗人忍受着无可言表的抑郁和无奈,吟唱出“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在饱受出仕与出仕

14、这一矛盾纷扰的纠缠后,终于发出“逃禄而归耕”的感慨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饮酒十七) 仕途险恶,羁鸟在痛苦的求索中终于觉醒,只有归隐田园以保守自己高洁芳馨的气节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杂诗四首其一)进一步表明诗人在出仕之时极为复杂纠结的矛盾心理。可见,诗人在“羁鸟”形象中所蕴含的寓意和感慨是极为深沉的。(三)归鸟意象“归鸟”在陶渊明的众多鸟意象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逯钦立先生在读陶管见里就曾这样说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陶渊明有不少诗篇以归鸟的生活现象寓托他的生活心情。组诗饮酒的栖栖失群鸟篇,组诗咏贫士的万族各有托篇,尤其是他的归鸟四言诗,都证明了这个方面”。3引自逯钦立汉魏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