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32489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乡土文化景观保护途径姓名:Chanil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城市规模扩张原因: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2.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作用: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城市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对受到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危害: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2.固体垃圾噪声污染3.交通拥挤,住房紧张4.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社会

2、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都会导致环境与乡土文化景观的破坏,乡土遗产是中华民族基层信仰的基础,建立中华大地上的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是维护和谐安定社会的根基,同时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密不可分,这篇文章就将就这方面问题进行讨论。关键词:乡土文化景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规模扩张、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言: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有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模的扩张有着制约的作用,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中国前进的必经阶段,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势在必行的的需要彻底贯彻落实的事情。所以为实现上述目标,新

3、农村建设将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整体推进。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田园公园”,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1.1国土生态安全和民族文化认同,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建立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和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是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所带来的破

4、坏所需要的必须程序。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与乡土遗产景观网络保护规划,事关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它是对国家既有的、局部的、国土生态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完善和提高,是个系统化的工作,事半而功倍。虽非显赫工程,却事关每个乡村和平民,润物无声,功德无量,泽及万代。 当然从目前情况来看,宏观尺度上的国土或区域规划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进行乡村这一微观层次规划时,我们也必须依据“自然、人文、生态”的指导原则,建立保护规划体系,有意识地促进自然生命系统的联系和网络的完善。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合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聚居建筑三大系统,才能使乡村景观结构、景观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以及人类生活、生

5、产活动互利共生,协调发展。1.2建设“田园公园”,是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乡土文化景观是中国土地上世代人栖居、劳作而积淀下来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应该是新时代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乡村地域广阔,乡土风情浓郁,乡村传统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有机组合使乡村景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地域多样性,是开展乡村休闲游憩产业的优质资源。以“田园公园”的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使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大花园、休闲游憩地、生态功能恢复地,能够强化村民的“家园意识”,极大地调动村民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包括

6、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中国过去已经建立的防护林体系等等。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包括宏观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和城市及乡村的微观生态安全格局。这些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安全格局,共同构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健康的生态基础设施。乡土遗产景观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对中国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国土风貌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如古老的龙山圣林、泉水溪流、古道驿站、祖先、前贤和爱国将士的陵墓遗迹,等等。它们应该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形成连续、完整的景观网络,成为人民教育后代和开展游憩的

7、永久空间,并与未来遍布全国的自行车和步行网络及游憩系统相结合。1.3中国国土的以下两个特点使维护上述和谐社会基础的任务异常艰巨: 第一,本来脆弱的土地生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巨大的人口、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林资源、几千年不断的开垦,使中国的土地生态异常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中国历史上,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乡民往往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而城市化对土地的侵占又将使这种人地关系矛盾进一步紧张。 第二,五千年的土地充满精神含义,是草根信仰的载体:古老中国土地上,由于世代人的栖居、耕作,留存了丰富的乡土遗产景观,一条小溪、一座家山、一片圣林、一汪水池,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它们

8、尽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历史遗产那样宏伟壮丽,也没有得到政府的保护,但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景观,与他们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恰恰是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热爱国家首先源于热爱家乡的土地,热爱家乡的土地是因为它有祖先和先贤的灵魂和精神、能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长期的灾害经验,使中国广大乡村保存了一些对保障土地生态安全有关键意义的景观格局和元素,如茂密的山林、蜿蜒的溪流等,它们也往往与当地的信仰体系紧密结合。然而,过去,在城市化和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认识问题和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些乡土生态和文化景观破坏严重。脆弱的中国大地生态景观和不可或缺的乡土遗产景观再也经不起更多的破坏了。 所以,

9、在进行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关照国土生态安全和维护乡土遗产景观。前者从物质上保障人民的栖息和安宁,后者从精神上保障人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皆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2.1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战略意义: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有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规模的扩张有着制约的作用,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中国前进的必经阶段,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势在必行的的需要彻底贯彻落实的事情。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落实各

10、项农村政策。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减轻农民负担,紧紧围绕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必要经费;另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依法加强征地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农民失地又失业的现象。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是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济与农业划等号。县域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而且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产业,仅仅依靠农业发展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县级财政困难、农民增收迟缓、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等各种

11、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工业的迅速发展来解决。立足我市县域现状,着眼长远发展,我们认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仅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2.2立足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我们从储备、媒体宣传、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各个方面加强工作,尽快兴办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使之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排头兵。带动农村的经济增长。2.3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是县域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承接项目的最佳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的集中连片,既能提高基础

12、设施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又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壮大县域工业,工业园区建设是重中之重。工业园区对于发展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对于乡土文化景观遗产的破坏。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中国前进的必经阶段,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势在必行的的需要彻底贯彻落实的事情。3.1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农村改革取得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改革注入

13、了不竭动力;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归功于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通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3.2建立专门的乡土文化景观博物馆以及受保护的乡土文化景观遗产地都是保护和解说乡土文化景观遗产的重要途径,应该建立农村业遗产线路,联系区域和全国的遗产地,解说乡土文化景观连续传播的途径。我们当代人正在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的后代将同样因为我们的粗心和短视而汗颜!我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

14、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正像我们曾经不文明地对待古城古街一样,我们正在迅速毁掉乡土文化景观留在中华大地上的遗产。 4关于乡土文化景观保护的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大量的古代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大规模的城镇建设,使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的乡土文化景观已经或正在被大量拆毁,留下千古遗憾。 城市规模扩张的危害: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2.固体垃圾噪声污染3.交通拥挤,住房紧张4.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乡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

15、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化论发展危机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在城市化尤其是城市乌托邦化的奢华发展过程中丢弃了农村和乡土文化,因而导致了农村的破碎和衰败。面对着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化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对于国家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谐健康发展仍然是基础。然而与此同时也需要认真考虑的是,那种片面的进化式发展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自从现代化之梦产生以来关于未来的乌托邦想象,而代之以更现实也更严峻的未来期待。在农民进城、农村城镇化的同时,农村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环境的修复重建,这样

16、一种内卷化发展也已经成为必须的选择。中国已经进入了“进化”与“内卷化”二元对立的生态文明发展阶段,乡土文化的复兴就是文化内卷化的重要内容。让一种已经衰落的文化形态复活似乎是不现实的,也是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相冲突的。所谓文化复兴并非简单地复活,而是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文化空间获得新的生命活力,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态更新的过程。从文化复兴的角度讲,新农村建设意味着乡土文化生态的建设性恢复,包括传统记忆、群体认同和文化空间的重建。这种乡土文化生态建设是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的乡土文化似乎正在“热”起来:庙会、祭祀、山歌、龙舟等等活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越来越热闹。这种热闹是否就证明了乡土文化已经在复兴呢?答案可能不那么简单。事实上,过度关注政绩和商业利益的开发往往伴随着对乡土文化传统主体的漠视甚至排斥,比如当民俗活动仪式被开发为专业文艺团体的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