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130892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梵净山文化圈带项目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梵净山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项目打造方案 策划人:金平 黎斌 (贵州省易经研究会 主任医师教授麻福昌理事长推荐)目 录一、项目的背景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三、项目的规划四、项目的实施主体五、项目的保障六、项目的推广七、项目的评估八、项目的结论 2013年3月6日项目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地体现出来,传统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当前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向现代化产业转变,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五台

2、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四大佛教名山,传统文化越来越产业化,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链。 铜仁的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资源和易经文化尤其突出。近年来,为了配合“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建设,不少学者就梵净山佛教文化进行了挖掘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当地政府也强化了对外宣传,并通过举办大型对外宣传活动, 使梵净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学者们的研究一般是就佛教文化而谈佛教文化,很少有人将佛教文化与其它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很少涉及梵净山佛教文化和易经文化产业化运作思路。当地政府的对外宣传也基本上是从旅游业的角度去运作,缺少科学系统的产业化

3、发展体系。这在客观上造成梵净山区域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小、散、短”问题,旅游产业规模化不够,资源分散,产业链条短,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开发利用不甚理想。同时,在客观上还带来了一个突出问题, 这就是“过水丘”问题。表现在大量的客人在游梵净山后,不在铜仁留下来,而是赶到临近的湖南凤凰去吃住、去消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梵净山区域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果一味地“靠山吃山”,最终将“坐吃山空”,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如何促进梵净山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如何能把游人和客商留下来,使他们能在梵净山住下、能在铜仁消费?策划人认为,除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宣传外,重点在于创新,应实施“文化留人”战略,特别是

4、“传统文化留人”战略,重点应走传统文化商业化、产业化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梵净山周边地区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毗邻的凤凰县,通过对自身古城文化、文学文化(沈从文)、书画文化(黄永玉)的宣传和产业化开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常德市,凭借一道创新的“诗墙”产业化运作而一举成名,并也由此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还有黔东南的“西江苗寨”等。对此,就梵净山而言,推进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易经文化的融合建设,不失为一大创新举措,打造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产业化发展,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科学发展路。 当前“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以及铜仁经济的快速发展、梵净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5、、铜仁交通“瓶颈”的打通,为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发挥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优势,开发出一条佛教易经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将梵净山区域的传统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助推梵净山区域的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有良好的项目资源优势:1、梵净山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是地球同纬度地区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是联合国“人与生物自然保护圈”成员,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梵净山旅游业蓬勃发展,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2、梵净山具有厚实而独特的佛教文化资源。首先,梵净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

6、起源于唐,发展于明清,是名山中唯一的弥勒道场,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其次,梵净山的佛教文化是一种“三教合一”的佛教文化。梵净山所在的“铜仁市”,其名字的来源具有独特的渊源和厚实的文化。据铜仁府志记载,元朝一渔人在铜仁锦江河中的铜岩脚下打捞出三尊铜像,分别是释道儒的始祖如来佛、老子和孔子,这说明早在元朝时期,释道儒三教便在铜仁得到了融合发展。在全国,没有哪一个地名的来源体现了“三教合一”这一意义,而“铜仁”名字的源由却体现了这点。第三梵净山供奉的是佛,而我国另外四大名山供奉的是菩萨。用现在话讲,佛是佛教界的最高领导,而菩萨是中层干部。佛教的最高领导坐阵梵净山,尤显梵净山之尊。同时,在五大佛教名山

7、中,梵净山之“梵净”二字,最能体现佛教之教义,最能体现佛教的“清静”、“洁净”、“净土”等教义,最能体现弥勒净土信仰。第四,梵净山金顶上的两座古庙,一边是释迦殿,另一边是弥勒殿,中间一座天桥相连。如来佛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从释迦殿通过天桥走向弥勒殿,寓意着从现在走向未来。同时也充分说明如来佛与弥勒佛的交接班在梵净山。一山之巅同时有象征现在和过去的两座古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3、梵净山具有厚实而悠久的人文文化资源。梵净山区域是明朝贵州开省的源头所在,梵净山下的铜仁1413年建府,是明朝的著名边城,浓缩了600多年的厚实历史文化。梵净山区域是历史上中原文化和东部文化向西部、西南部

8、传输的重要通道。4、梵净山具有厚实的易经文化资源。在梵净山区域,历史上曾经出了许多著名的易经学者,明清时期就多达10多人,当今也有许多易经研究者和专家。比如,现任中国大陆最早的易经研究组织贵州省易经研究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均是梵净山区域的人,民间也有许多易经高手。此外,梵净山区域的“九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紧临的“六龙山”,也是欠开发的自然风景区。“九龙洞”、“六龙山”的名称均蕴藏着独特的易经文化。易经认为:数字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数字中最大的阳,六是数字中最大的阴。“易经乾”的九五爻曰:“飞龙在天”,是“九五至尊”的出处。“六龙山”或许也是“六龙御天”的

9、出处,这无疑是易经文化在自然山水方面的诠释,也是一种难得的自然易学资源。5、梵净山具有厚实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梵净山区域在历史上是中原文化南下,荆楚文化西进,巴蜀文化东扩的大集聚地,由此在该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比如苗族文化、土家文化、侗族文化、苗巫文化、傩文化、箫笛文化、书法文化等等。据专家考证,梵净山区域是上古蚩尤部落后代的生活繁衍地,是苗族祖先蚩尤(武王)的陵墓所在地(武陵山脉名称的由来)。据有的学者考证,“夜朗国”的古都在梵净山区域的思南县城。梵净山区域还是秦朝大臣徐福(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仙丹)后代子孙的生活繁衍地。梵净山厚实、独特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为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

10、阔的空间。二、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梵净山区域位于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西南部的结合部位,是东部、中部通往大西南的走廊和通道。同时也处于张家界凤皇的大旅游线上,具有良好而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梵净山也是这条旅游线上集山水生态与传统文化、人文文化为一体的最佳景区。三、有很好的政策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易经文化是我国国学“精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推进梵净山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四、有良好

11、的体制机制为了促进梵净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铜仁市着力打梵净山牌,先后成立了梵净山管理委员会、铜仁梵净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这为梵净山佛教易经文化产业化、公司化运作创造了体制机制条件。五、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梵净山区域长期以来的交通“瓶颈”随着杭瑞等几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建成即将打通,梵净山索道、佛教文化苑等已建成,其它基础设也正在日益完善。六、梵净山传统文化产业化运作是一大创新佛教、易经同为传统文化,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是佛教是外来文化,而易经是我国本土文化。两种文化有其共通性,均有“传道”的功能,但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佛教重心理、重心灵,重

12、“传道”,而易经不仅重“传道”,重启发哲理,更重视方法、技术,重视“解惑”,集“传道”和“解惑”双重功能,实用性更强。易经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哲理启迪,同时也为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指点迷津。如果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建设并使之产业化,将使两种文化优势互补,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文化效果,带来良好的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当前国内、国际情况看,虽然许多地方也将佛教、道教、儒教等传统文化产业化,但很少有将不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施产业化的情况。比如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等四大佛教名山,虽然佛教越来越产业化,但只有佛教文化服务,没有易经文化服务;只能通过礼佛获取一种心灵安慰,而不能实实在在获得指点迷津,不

13、能就某一具体事项为人们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而易经文化服务不仅能为人们带来哲理知识,而且还能通过实施易经预测、易经风水服务,为人们的决策提供帮助。如果将佛教文化与易经文化结合起来实施产业化运作和发展,不失为梵净山文化旅游开发的一大创新。七、梵净山传统文化产业化运作的重要性其一,有利于打造梵净山特色文化和铜仁特色区域文化。近年来,各地区都在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不同的竞争和发展策略,打不同的牌。有的打区位优势牌,有的打资源优势这张牌,有的打旅游优势这张牌,有的打文化优势这张牌。铜仁应重点打旅游这张牌,特别是传统文化这张牌,因为铜仁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别是在前面分析“项目资源

14、优势”中提到的几个“点”值得我们去认真挖掘和运用。其二,有利于煅造梵净山区域和铜仁市的核心竞争力。梵净山区域和铜仁市与全国、全球其它区域和行政区域比较,比较优势在哪里?策划人认为在梵净山,梵净山自然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梵净山传统文化产业化运作是在文化领域锻造梵净山区域和铜仁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创新举措,它将有力促进梵净山区域和铜仁市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想方设法利用传统文化的潜能来提升本区域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比如“古夜朗”之争、“桃花源”之争、“曹操墓”之争、“佛勒道场”之争等等。对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佛教、易经等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为铜仁所

15、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场气和人气,来进行产业化运作,来提升梵净山区域和铜仁市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其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铜仁招商引资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当前,一方面,每个地区都在不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和吸引游客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外地客商和游客也在不断地在选择地方、选择投资和旅游环境。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地区要想赢得客商和游客更多的选择,要看这个地区是否觉察并跟进了客商和游客价值取向的变化和投资旅游需求变化,是否能提供比其他地区更好的投资和旅游环境。此外,当今客商和游客不仅关注其投资能否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而且更关注投资和旅游地的文化氛围,关注能否获得更多的附加值服务和人文关怀。招商引资和旅游的实践证明,把客商和游客最感兴趣、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此,我们应大力运用梵净山区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易经风水文化来吸引外地客商和游客,着力为他们提供差别化的传统文化服务,进而促进文化旅游行业相关国际知名大企业集团(如酒店行业的希尔瑞、圣达特、洲际、万豪、香格里拉、凯宾斯基等)进驻梵净山,落户铜仁,促进梵净山区域和铜仁市的招商引资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项目的规划 项目打造的目的是要完成并实现如下目标:一、建立国家级的梵净山传统文化圈带或国学高端论坛,打造梵净山传统文化发展圈联合众多佛教、易经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并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