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212335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txt 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王国维“气象”说对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创作于 19071908 年,是他从哲学转向研究中国传统诗词理论的转向期,尽管在论述“境界”说的时候难免会有西方文论的痕迹比如康德和叔本华的思想,但是我认为在整体上他对中国传统诗词理论的继承是占主导地位的。近日研读李铎先生的论王国维的“气象” 和王海涛先生的人间词话 “气象”说探析两文,前者从

2、对“气”和“象”的分析和梳理入手,重点从哲学观上阐释了王国维的“气象”说的深层涵义,后者则从传统诗词理论出发,重在阐发王国维所说的“气象”和传统“气象”论的不同,认为王国维的“气象”从三个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看法。这些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但是我又在向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国维的“气象”说是以西方思想的哲学内涵为主还是从传统诗词理论继承的成份多,本文试从对传统“气象”论的分析和梳理入手,看看古人是从何种意义上使用“气象”这个概念的,然后分析王国维的“气象”说是如何继承传统观点的。叶嘉莹先生认为, 人间词话中的“气象”当是指作者之精神透过作品之意象与规模所呈现出来的一个整体的精神风貌, 这个解释大体也适合传

3、统的“气象”的内涵,但是传统诗词理论对“气象”的理解是很复杂的,是从多个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概念的,下面分点来梳理一下:第一:传统的诗词理论揭示了“气象”的浑厚的整体性的特点,这一点在宋代的文学批评特别是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当然此前此后也有相类似的论述。皎然诗式?诗有四深:“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礡,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 此处的“气象”是一个正式的诗学概念,而且皎然还揭示了其一个特征就是“氤氲” ,李壮鹰先生解释为“文势的飞动变化” ,其实氤氲指云气弥漫,李先生的解释似有偏,因此“气象氤氲”应该指的是气象的浑然一体的特征。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

4、说:“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欲其浑厚,其失也俗;体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脉欲其贯穿,其失也露;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 ” 他把气象作为诗歌的四要素之一,并且解释了气象的浑厚的特点。无独有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里也把气象作为诗歌的的五要素之一:“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而且严羽理解的气象就是使人的主观精神通过作品的意象和体制表现出来的整体的浑厚的艺术风貌,这个意义上的气象其实和风格是很相似的,他注重解释气象的浑厚的整体性,例如:诗评: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诗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

5、,悠然见南山”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考证:十四西清诗话载:晁文元家所藏陶诗,有问来使一篇,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藂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予谓此篇诚佳,然其体制气象,与渊明不类,得非太白逸诗,后人谩取以入陶集尔。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於诗则用“健”字不得。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毫釐之差,不可不辨。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

6、,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也。 在严羽看来,汉魏古诗,建安之作,盛唐诗歌都是有气象的,而且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浑” ,即“难以句摘” 、 “不可寻枝摘叶”的整体的艺术风貌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整体意象美,这也正是“盛唐气象”的一个重要风格特征。后世也多继承严羽的说法,例如元代杨载的师法家数:“凡作诗,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阔,血脉欲其贯串,风度欲其飘逸,音韵欲其铿锵,若琱刻伤气,敷演露骨,此涵养之未至也,当益以学。 ” 明代胡应麟的诗薮也有类似说法:“(七言律诗)初唐体质浓厚,格调整齐,时有近

7、拙近板处。盛唐气象浑成,神韵轩举,时有太实太繁处。中唐淘洗清空,写送流亮,七言律至是,殆于无可指谪,而体格渐卑,气运日薄,衰态毕露矣。 ”(内编,第五卷) 清代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皋文曰:飞卿之词,深美闳约。 信然。飞卿酝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 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以上各家其实都指出了古代诗词理论中气象概念的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浑厚,这也是针对古代优秀诗词的整体的浑然一体的艺术风貌而言的。其中胡应麟的观点是直接继承了严羽,但周济用“浑厚气象”来概括花间集的特点似太过。第二、传统诗词理论还

8、揭示了气象的雄浑、阔然的特点,这其实也来源于诗人的扩大的胸襟和豪放的气质。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 ” 指出了七言诗的一个内在的要求即气象雄浑, “雄”是雄放, “浑”是浑厚,也就是既要求诗人的豪放的气概流露在诗中,又要求这种气概与诗中的意象、体制等浑然一体。宋代强幼安在唐子西文录里说:“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 杜甫登岳阳楼有“戎马关山北”等句,正与老杜的胸襟相合,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可称为“气象闳放

9、” 。谢榛在四溟诗话里说:“陈后主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气象宏阔,辞语精确,为子美五言句法之祖。 ” 这是针对于这句诗表现的陈后主的帝王气概的。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上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唐初多于首二句言景对起,止结二句言情,虽丰硕,往往失之繁杂。唐晚则第三四句多作一串,虽流动,往往失之轻獧,俱非正体。惟沈、宋、李、王诸子,格调庄严,气象闳丽,最为可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格调”和“气象”对举,隐约地显现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清代的贺贻孙在诗筏里说:“王右丞诗境虽极幽静,而气象每自雄伟。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苜蓿随天马,葡

10、萄逐汉臣 ,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鵰 ,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等语,其气象似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之上。如但以气象语求之,便失右丞远矣。 ” 列举的大都是边塞题材的诗,这类诗意境雄阔,风格高迥,最能体现雄伟的气象。第三:古人还把个人的经济、政治地位以及时代的整体风貌在诗词中的体现也用“气象” 来指称。这个方面谈的最多的是宴殊的诗词,大都认为宴殊的诗词中流露出了“富贵气象” ,例如,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晏元献公诗,不用珍宝字,而自然有富贵气象。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楼台侧畔杨花过,

11、帘幕中间燕子飞等句。 ” 也有其他关于“富贵气象”的论述,如宋代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里说:“白乐天集第十五卷宴散诗云: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载来。将何迎睡兴,临睡举残杯。 此诗殊未睹富贵气象,第二联偶经晏元献公拈出,乃迥然不同。 ” 周必大认为第二联经过宴殊的化用便具有了富贵气象,原因在于宴殊个人的政治地位,他做官曾做到了宰相。明代陈霆的渚山堂词话里说的更清楚:“昔人谓:凡诗言富贵者,不必规规然语夫金玉锦绮。惟言气象,而富贵自见,乃为真知富贵者。 ”他认为诗中的富贵并不表现在对奇珍异宝、绫罗绸缎的描绘上,而在于诗中流露出的带有个人精神气质的气象上。刘熙

12、载在艺概?诗概里说:“或问诗何为富贵气象?曰:大抵富如昔人所谓函盖乾坤 ,贵如所谓截断众流便是。 ” 进一步论证了上述陈霆的观点。其他还有诸如“王者(帝王)气象” “太平气象” “台阁气象”的说法。聊举几例来说明。升庵诗话?卷六记载:“客有客有见予拈波漂菰米之句而问曰: 杜诗此首中四句,亦有所本乎?予曰:有本,但变化之极其妙耳。 隋任希古昆明池应制诗曰: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 便见太平宴乐气象。 ”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说:“垓下歌正不必以虞兮为嫌,悲壮乌咽,与大风各自描写帝王兴衰气象。千载而下,惟曹公山不厌高 , 老骥伏枥 ,司马仲达天地开辟 、 日月重光语,差可嗣响。 ” 俞牟的逸老堂诗话

13、载:“沧洲张亨父泰题田畯醉归图诗云:村酒香甜鱼稻肥,几家留醉到斜晖。牧奴背拽黄牛载,兒子傍扶阿父归。鬓短何妨花插帽,身强不厌布为衣。天宽帝力知何有,但觉丰年醒日稀。 庄诵此诗,可以想见太平气象。向使沧洲入吴清翁吟社,吾知罗公福又让子出一头地矣。 ” 以上三例都是论述时代或者帝王的气度风貌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体现不是通过抽象的议论,而是流露在对具象事物的描绘上。而所谓“台阁气象”与此类似,如清代杨际昌在评论康熙年间的陈廷敬的诗时说:“泽州陈相公廷敬闻笛诗云:一片长安秋月明,谁吹玉笛夜多情?关山万古无消息,肠断风前入破声。 丰致洒然,绝不妆点台阁气象。 ” 只不过“台阁气象”的说

14、法略带贬义。第四,古人在用“气象”这个概念时,有时是针对于诗人主观的情志、胸襟和气度的。前面的三个方面虽然也离不开作者的这种主观精神,但是稍微偏重于作品本身流露的整体的艺术风貌,此处偏重主观。如元代范德机在木天禁语里说:“又诗之气象,犹字画然,长短肥瘦,清浊雅俗,皆在人性中流出。 ” 明确指出气象是从人性中流露而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赋诗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古人制作,各有奇处,观者自当甄别。 ” 此处的“英雄气象”显然也偏重于主观的阔大胸襟。潘德舆在养一斋李杜诗话里说:“朱子曰:杜诗佳处,有在用字造意之外者,惟虚心讽咏,乃能

15、见之。 按薛文清公云:水流心不竞,?在意俱迟 ,可以形容有道者之气象。 ”这里的“气象”显然来自朱熹所说的“曾点气象” ,偏重于主观的人格修养。除此之外, “气象”还有很多和上述四中用法有微妙区别的含义,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采采芣苡 ,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 ” 这里的气象指的是读者涵泳此诗后在头脑中产生的审美景象。又如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说:“初唐七言律缛靡,多谓应制使然,非也,时为之耳。此后若早朝及王、岑、杜诸作,往往言宫掖事,而气象神韵,迥自不同。 ” 这里的“气象”和“神韵”连用,含义较模糊。刘熙载在艺概?诗概里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

16、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 这里的“气象”偏重于客观,指的是诗中诗人的主观精神得以寄寓的客观景象。其他用法还很多,这里不一一举出。 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王国维面对这如此众多的关于气象的含义和用法,而且人间词话的创作也是他有意识地向传统诗词理论靠拢,很难想象他在创立自己的“气象”说的同时不受到传统的影响,为了弄清楚他究竟从传统那里获得了多少有价值的营养,首先逐条分析一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气象的论述。第一处: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 ,夏英公之喜迁莺 ,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第 10 条)“太白纯以气象胜”并非指李白全部诗歌的整体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