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105475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曹刿论战 新课助读导学 课文探究 教材习题精讲 方法精讲精练 资源素材包 左丘明 春秋时期鲁国人 因其父任左史官 故称左丘明 曾任鲁太史 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 双目失明 故后人亦称盲左 相传曾著 春秋左氏传 或称 左氏春秋 简称 左传 多以史实解释 春秋 一 作者简介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 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 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 齐国发生内乱 国君被杀 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国 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 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 做了国君 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 鲁军大败 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2、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再次兴兵攻鲁 战于长勺 这就是 曹刿论战 中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二 背景材料 重点字 弗 f 敢曹刿 gu 又何间 ji n 焉未孚 f 未徧 bi n 玉帛 b 公与之乘 ch ng 登sh 轼 彼ji 竭 我盈zh 辙 乱旗靡 m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小惠未徧 通 遍 遍及 普遍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又何间焉古义 参与 今义 隔开 不连接牺牲玉帛古义 指猪 牛 羊等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小大之狱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可以一战古义 两个词 意为 可以凭借 今义 一个词 表示可能或能够弗敢加也古义 虚报 今义 增加肉食者

3、鄙古义 目光短浅 今义 轻视 粗俗 低下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古义 第二次 今义 指又一次 一词多义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三 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 击鼓进军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 保佑 赐福 文言句式 1 省略句必以分人 点拨 介词 以 后省略宾语 之 可以一战 点拨 可以 后省略代词 之 三 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句式 2 判断句夫战 勇气也 点拨 也 表判断 3 倒装句何以战 点拨 正常语序为 以何战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宾语前置 战于长勺 点拨 正常语序为 于长勺战 于长勺 为状语后置 三 文言知识积累 成语积累 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

4、能够振作士气 现在经常指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例句 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 完成大业 彼竭我盈 对方的士气已衰竭 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例句 在战争中要善于抓住时机 在彼竭我盈时发动反攻 往往能大获全胜 辙乱旗靡 车辙错乱 旗子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例句 阵势一动 辙乱旗靡 眼见得无法支持 纷纷败走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1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3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4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 ji n 牺牲玉帛 b B 遂逐齐师

5、 su 下视其辙 zh C 望其旗靡 m 肉食者谋之 m u D 小信未孚 f 公将驰之 ch B 1 字音训练 本题运用 记少余多法 遂 只有在 半身不遂 中读 su 其他情况都读四声 所以B项 遂 读 su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未能远谋 衣食所安 齐师伐我 弗敢加也 忠之属也 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既克 望其旗靡 追赶 追击 2 字义训练 为人所信服 虚报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案件 驱车 追赶 战胜 军队 养 深谋远虑 倒下 大败 3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公问其故彼竭我盈 故克之B 民弗从也战则请从C 小信未孚必以信D 吾视其辙乱余人各复延至其

6、家 D 3 一词多义训练 A项 故 原因 因此 B项 从 听从 跟随 C项 信 信用 实情 D项的两个 其 都是代词 译为 他们的 一 整体感知 探究点一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本文有几条线索 参考答案 人物 曹刿 鲁庄公 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 备战 胜战 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 请见 请问 参战 释疑 一 整体感知 探究点二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复述课文大意 参考答案 鲁庄公十年春 齐国出兵进攻鲁国 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 挺身而出 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 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有利于攻击的时机 彼竭我盈之时 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结果鲁军大

7、获全胜 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 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二 具体赏析 探究点一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本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这是同乡人劝阻曹刿进见庄公时曹刿的回答 他的回答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胸有成竹 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认识 曹刿的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 下文一面写曹刿的 远谋 一面写庄公之 鄙 二 具体赏析 探究点二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三句有怎样的深刻内涵 参考答案 这三句是曹刿对鲁庄公说的 其意是为人民做好事 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曹刿认为 忠之属也 是 可以一战 的条件 是因只有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才可赢得人民的支持 而人民的支持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因此曹刿说了

8、这样的话 二 具体赏析 探究点三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这些话表明了曹刿有着怎样的军事才能 参考答案 曹刿总结说 勇气 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战士们战斗的激情与果敢的拼杀是军队战斗力的体现 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才第一次击鼓发起攻击 在勇猛上占据上风 因而以弱胜强也就可实现了 二 具体赏析 探究点四作者在第一部分写鲁庄公和曹刿的三次对答时 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目的 参考答案 对比 鲁庄公的三答 再现了他的 鄙 曹刿的三答 表现了他的 远谋 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此来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二 具体赏析 探究点五为什么对曹刿指挥作战的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参考答案 一方面 这

9、是为下文更好地突出 论战 的主旨埋下伏笔 从而表现他的 远谋 使文章曲折多姿 增强艺术效果 另一方面 这也是当时战争的简章态势决定的 在激战的现场 曹刿无法把他的观察 判断 决定作详细的解说 三 疑难探究 探究点一怎样全面看待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鲁庄公是一个心有余而智不足的人 心有余 表现为面对强敌压境他不退缩 不屈服 主动迎战 他深知 衣食 的重要性 不独享专有 他认识到 诚信 的重要性 不弄虚作假 对于诉讼案件做出公允的裁断 不制造冤假错案 智不足 表现为他施行 小惠 以 小信 祈求神灵庇佑 在军事上近乎无知 在战场上急躁冒进 缺乏指挥才能 三 疑难探究 然而 他同样是一个礼贤下

10、士 知人善任的人 曹刿乃一介无名小卒 他当面质问庄公 庄公不责其无理 反而热情接待 据实回答 并答应了曹刿 战则请从 的要求 在战场上 曹刿有一再冒犯君主之嫌 庄公不但不加罪于他 反而对他言听计从 等得胜归来 他又不耻下问 讨教获胜的原因 这些都体现了鲁庄公 贤 的一面 三 疑难探究 探究点二就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原因 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观点1 鲁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曹刿的正确指挥 因为曹刿深谋远虑 考虑问题周全 鲁庄公完全采纳了他的正确的战略战术 因而取得了胜利 观点2 鲁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鲁庄公取信于民 做好了战前的充分准备 当然我也不否认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 疑难探究

11、观点3 鲁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 鲁庄公不是昏君 能明辨是非 他听取了曹刿的正确意见 在战役中贯彻了曹刿的正确作战方针 假如鲁庄公是个昏君 不听取正确意见 也许就不会有鲁国取胜的结果 因此我认为鲁国取胜的根本原因是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 提示 每一场战役的胜利必定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的 我们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这场战役取胜的原因 四 板书设计 五 感悟主旨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 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 军事上把握战机才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体现了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精神 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及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 一 背诵略 1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2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

12、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4 分两层 第一层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第二层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点拨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层次 以利于背诵 二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 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 战后的表现 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 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

13、排 突出了曹刿的 远谋 点拨 把握本文的中心及围绕中心选了哪些材料 明白详写 略写与中心的关系 再回答本题 三 1 进攻砍伐2 虚报3 有 养 的意思怎么 哪里点拨 本题为对一词多义的考查 注意平时多积累这些词的义项 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这些词的意思 四 略 一 每课一法 拟写辩论词法第一 要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 要整合充分的论据进行论证 可以摆事实 可以讲道理 可以借用古人之鉴 也可以引用今人之例 要有一定的说服力 辩论技巧上 反驳要有针对性 要抓住对方辩词中的疏漏或采用求异思维的方法加以辩驳 第三 注意语言表述要言简意赅 思路清晰 最后要紧扣自己的观点作结 简洁有力 第73页第11

14、题 拟写辩论词法 10 辩论台 在学习 曹刿论战 一文过程中 对文中的人物形象 鲁庄公的评价 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 一种认为他寡谋少断 曹刿所言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指的就是他 一种认为他有谋有智 长勺之战 大败齐军 作为主帅功不可没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了让双方的见解充分接受挑战 老师布置了一场小型辩论赛 辩题为 庄公有无 远谋 正方观点 庄公无 远谋 反方观点 庄公有 远谋 1 典中点 第73页 11题 拟写辩论词法 正方 我方认为庄公无 远谋 若有 远谋 战前就该高瞻远瞩 做好充分的政治准备 若有 远谋 战争中就能审时度势 运筹帷幄 指挥调度有板有眼 若有 远谋 在胜利之后就

15、不会茫然不知胜因 这些 远谋 庄公具备吗 没有啊 我们看到的只有庄公被动应战的无奈与慌乱 看到的只是庄公处处受制的狼狈与张皇 若不是平民曹刿挺身而出 用自己的 远谋 拯救国家于危难 那么庄公国破家亡 沦为臣虏的命运必定是不可避免的 怪不得曹刿感叹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读了正方的陈述后请你为反方作陈述 1 典中点 第73页 11题 拟写辩论词法 1 典中点 第73页 第11题 首先 我想阐述的是 作为国君的 远谋 与谋士的 远谋 不能相提并论 纵观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 并不一定是本人如何谋略过人 而是善用有 远谋 的人才 选准了人 用对了人 本身就是有 远谋 的表现 曹刿不在 肉食者 之列 而庄公

16、贵为一国之君 能放下架子 广开言路 不以身份取人 打破常规 让曹刿直接参与指挥 这只有具有超乎寻常的胆识 从谏如流的勇气 知人善任的眼光的人才能做到 因此 我方认为 单就慧眼识才 超常规破格使用曹刿这一点来看 庄公确有远谋 拟写辩论词法 1 典中点 第73页 第11题 本题运用 拟写辩论词法 此处要对人物性格中的优劣做出判断 然后要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对于 远谋 的理解应站在 国君 和 谋士 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庄公作为国君是长勺之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他身上有过人之处令人赞赏 分析的时候只要围绕这些阐述即可 文言文里 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 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 从而使语言更加简练 在文言文中 句子成分的省略情况主要有 1 省略了句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 2 省略了用以陈述或说明对象的动词 3 省略了动词支配的成分或对象 4 省略量词 5 省略介词 答题方法为 分清情况 联系上下文 有针对性地添加 添加完之后 把句子翻译一遍 看意思表达是否正确 典中点 第72页 第8 2 题 二 省略成分添加法 省略成分添加法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1 典中点 第72页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