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法研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101342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教学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教学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教学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教学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教学法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让人最受触动的一句话。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 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这样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

2、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我们中华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中华民族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第二、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文化竞争正成为决定企业、民

3、族和国家命运最根本和最后的竞争。胡锦涛主席前不久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地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人民以至整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源

4、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代优秀文化中的积淀与升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的生长点。传统文化教育应当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良好道德品质。视力残疾学生因视力原因,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与普通学生有明显的差别,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别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上要有不同的方法。视力残疾造成了学生在许多方面落后于健全学生。如果长此以往下去,这些视力残疾学生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如果不进行干预,等他们长大成人后将给社会、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他们这些问题就是

5、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这些视力残疾学生的品德修养,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面临的问题。让每个视力残疾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走向成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当然,这个健康是身心健康,拥有健全完善的人格,而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高尚品德为基础的。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帮助视力残疾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生命的热爱,立志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中我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研究我们已经进行大约五年。这些年来我们是以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书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适合视力残疾学生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二)针对视力残疾学生的特点和地方课程教书

6、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选择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唐诗宋词等作为学习材料。(三)课题组教师把学习材料翻译成盲文,这项工作占用时间比较多。首先我们把文档中的多音字改成盲文打字机能翻译对的文字。然后再校对,发现错误再修改。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印出适合视力残疾学生的学习材料。(四)网上下载、老师录制声音材料让学生听。我们借助网络的现成的传统文化音频材料,下载到学生的播放器上,让学生利用课余零碎时间听传统文化。 我们借助网络的“喜玛拉雅”“为你诵读”“为你读诗”等,直接听网络上的音频;教师们录制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唐诗宋词等声音材料。老师录好音频传到微信,让学生听。学生听到自己老师的诵读,感

7、到特别亲切,也非常有兴趣听和学。(五)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经典的意思。课外让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背诵。正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你追我赶,学习气氛浓。(六)教师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胜于言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因为潍坊盲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比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多得多,因此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可能要比家长更大。很多学生的行事为人看起来很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七)校内校外相结合。利用周

8、末和假期让学生在家背诵。一方面家长可以辅导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思想上也受到教育,家长学生共同进步。潍坊盲童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有哥哥、姐姐,利用暑假寒假,让他们的哥哥姐姐帮助学习传统文化效果也很好,这样也带动了他们的兄弟姐妹学习传统文化。(八)举行经典吟诵、古诗词考级和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多次举行比赛活动,对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优胜者,颁发悦读挑战标兵奖状,并发给一定的物质奖励。(九)定期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体会,谈传统文化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利用班会和传统文化课举行主题班会,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谈学习传统文化后自己品德行为的改变,谈传统文化对自己

9、对身边人的影响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真正做到共同提高。3.研究过程、方法及研究成果(研究过程的划分、各阶段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工作情况,最后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几年的传统文化学习,一二年级的孩子开始背诵弟子规,三年级的孩子能达到熟练背诵弟子规;四到六年级的孩子能达到熟练背诵论语;学生们小学毕业古诗词能背诵300多首。学生们能把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师们在处理学生中发生问题的时候,利用经典来教育点拨,老师们感到有理有据,学生也很容易接受。通过传统文化课学习,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学生的思想品德好,乐于助人,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学生的文化课知识的学习成绩也非常高,也就是说潍坊盲校的各科教学质量也非常高。在全国统一组织的中考中,潍坊盲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多次取得第一名、第二名。几年来学校通过传统文化这门课的教学,学生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学校的整体面貌也有大的改观。来我们学校参观指导的领导和特教同仁或者其他学校的老师们,他们觉得耳目一新,都对我们学校、对我们的学生大加赞叹。作为潍坊盲童学校的一员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当然潍坊盲校整体面貌好依靠是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领导的方法与决策,然而学校领导提倡的以祖国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确确实实是改变学校面貌以及师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