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10115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8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福州市八县协作校福州市八县协作校 20162016 2017201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年语文试卷高二年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7070 分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现代文阅读 9 9 分 分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题 阴阳的观念比气的观念出现更早 西周初年已经出现 最初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 向日 为阳 背日为阴 易经 中则把阴阳作为整个世界中的两种基本势力或事物之中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最著名的古代阴阳论的论断见于 易传 之 系辞 系辞上 说 一阴一阳之谓 道 指阴阳

2、的对立分别与交互作用 是宇宙存在变化的普遍法则 说卦 把阴阳普遍化 庄子 中已经有阴阳生成论 在西周末期 已把阴阳的观念和气的观念结合起来 庄子说 阴阳者 气之大者也 把阴作为阴气 阳作为阳气 这样就产生了 二气 的观念 易传 中发挥了这一思想 不仅提出气分阴阳 也同时强调二气相感 荀子也这样认为 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 变化起 认为阴阳的对立互补是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根源 汉代以后 阴阳的观念成为中国哲学根深蒂固的基本特征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 天 地之气 合而为一 分为阴阳 判为四时 列为五行 汉代思想当中 阴阳 五行 四时 都是天地之气的不同分化形式形态 同时阴阳与五行 四时 五方 五色 五

3、味等有高度的 关联性 由此发展出一套关联宇宙图式的建构 除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外 五 行之间也被理解为相生相克 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主张 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 而生金木水火土 二气五行 化生万物 五殊二实 二本则一 新儒学哲学家尤依赖于 易传 的阴阳哲学而不断发展阴阳的世界观 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 动之始 则阳生焉 动之极 则阴生焉 一阴一阳交 而天之用见之矣 哲学上是指阴 阳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 而是感合 相互吸引和配合 清代的戴震说 一 阴一阳 流行不已 夫是之谓道 把 道 理解为阴阳二气流行不已的过程 先秦 管子 中早有对阴阳作用的认识 春夏

4、秋冬 阴阳之推移也 时之短长 阴阳 之利用也 日夜之易 阴阳之化也 把阴阳看做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推移的动力和根 源 宋代思想家张载说 气有阴阳 推行有渐为化 合一不测为神 宋代理学家朱熹云 阳 2 中有阴 阴中有阳 阳极生阴 阴极生阳 所以神化无穷 所以 阴阳的相互联结 相互 作用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由此构成的动态的整体变化 是中国人宇宙观的普遍意识 影 响到中国文明的各个方面 宇宙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阴阳彼此为对方提供存在条件 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 世界及其运动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指出 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那样 中国人倾向于把对立 双方看成互补的 而西方人则强调二者的冲突 人类世界的一

5、切问题都根源于如何处理各 种对立面的关系 中国文明的古老阴阳平衡思维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思维方式 在现代仍 然有其普遍的意义 张载在谈到对立面关系时指出 有象斯有对 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 仇必和而解 对立 冲突甚至斗争的结果 最终必定是相反相成 协调配合 走向和解 对立中求统一 化冲突为和谐 使整个世界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 节选自陈来 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先秦时期的思想中 阴阳被解释为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及根源 它也是自 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的动力 B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 阴阳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 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 它先于气的

6、观念出现 C 汉代思想中 认为阴阳 四时 五行等形式形态是由天地之气分化而来 并且四时 五行与阴阳之间关系密切 D 宋代一些思想家认识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 而是构成了 一种动态的整体的变化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宇宙是一个整体 各种物体相互联系 有阴即有阳 有阳才有阴 阴阳的相互结合 构成世界及其运动 B 阴和阳 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包容 都会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但这种变化不是一 蹴而就的 C 张载秉承阴阳二气说 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面 有对立必有冲突 最终只能靠 和解去解决冲突 3 D 世界就是由各种矛盾组合而成的统一体 如何处理这些矛

7、盾关系 可以从中国古代 阴阳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自汉以来 中国思想家们在谈及阴阳时 从来不是把阴阳作为一个割裂开的概念 而是把阴阳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 B 汉代董仲舒认为 五行是与阴阳并行而列的观念 而宋代周敦颐则认为 五行是阴 阳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C 中国文明讲对立双方的互补 西方文明则强调二者的冲突 是因为对阴阳关系理解 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 D 先秦 管子 谈及阴阳作用 主要着眼于自然变化 后人发展其学说 认为阴阳构 成了动态的整体变化 这种观念对中国文明有重要影响 二 二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3737 分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

8、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4 7 题 吕诲 字献可 开封人 祖端 相太宗 真宗 诲性纯厚 家居力学 不妄与人交 进 士登第 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 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 诲言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 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 致位政地 诲疏其过 以宣徽使判延州 复上言 戡以非才罢 不 宜更委边任 宣徽使地高位重 非戡所当得也 兖国公主薄其夫 夜开禁门入诉 诲请并 劾阍吏 且治主第宦者罪 悉逐之 英宗不豫 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 与淮阳王视进药饵 都知任守忠用事久 帝之立 非守忠意 数间谍东朝 播为恶言 内外汹惧 诲上两宫

9、书 开陈大义 词旨深切 多人所 难言者 帝疾小愈 屡言乞亲万几 太后归政 诲言于帝曰 后辅佐先帝历年 阅天下事 多矣 事之大者 宜咨访然后行 示弗敢专 遂论守忠平生罪恶 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 拜御史中丞 王安石执政 时多谓得人 诲言其不通时事 大用之 则非所宜 遂上疏曰 安石外示朴野 中藏巧诈 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 安石初无远略 惟务改作 立异 罔上欺下 文言饰非 误天下苍生 必斯人也 如久居庙堂 必无安静之理 帝方 注倚安石 还其章 诲求去 乃出诲知邓州 诲之将有言也 司马光劝止之 诲曰 安石 虽有时名 然好执偏见 轻信奸回 喜人佞己 听其言则美 施于用则疏 置诸宰辅 天下 4 必受

10、其祸 且上新嗣位 所与朝夕图议者 二三执政而已 苟非其人 将败国事 此乃腹心 之疾 救之惟恐不逮 顾可缓耶 诲既斥 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 皆以弹奏大臣而去 一时推其鲠直 居病困 犹旦夕愤叹 以天下事为忧 既革 注 司马光往省之 至则目已瞑 闻光哭 蹶然而起 张目强视曰 天下事尚可为 君实勉之 光曰 更有以见属乎 曰 无有 遂卒 年五十八 海内闻者痛惜之 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 宋史 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第八十 注 革 通 亟 病重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谏官许风闻言事 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苟非职分 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平生 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 请下诏惩革

11、 B 谏官许风闻 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苟非职分 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平生 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 请下诏惩革 C 谏官许风闻 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苟非职分 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 平生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 请下诏惩革 D 谏官许风闻言事 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苟非职分 是为侵官 今乃诋斥 平生暴扬暧昧 刻薄之态浸以成风 请下诏惩革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进士登第 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 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古代科举考试 要通 过层层选拔 通过第一级考试者 称为进士 B 疏 又称 奏议 或 奏疏 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 嗣位指继承

12、君位 嗣的本义是 经皇上恩准 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位即君位 D 后四史 一般指的是 宋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英宗生病时 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 吕诲上书两宫 申明大义 太后归 还政权 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 吕诲任殿中侍御史 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 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 这样做就是侵权 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 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 内心狡诈 只会标新立异 欺上瞒下 将来会贻误天下 5 皇帝正倚重王安石 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 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 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 吕诲本已瞑

13、目 听到 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 这正体现了吕诲的耿直 7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事之大者 宜咨访然后行 示弗敢专 5 分 译文 2 此乃腹心之疾 救之惟恐不逮 顾可缓耶 5 分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0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 8 9 题 华清宫 华清宫 吴 融 崔 橹 四郊飞雪暗云端 草遮回磴绝鸣鸾 惟此宫中落旋干 云树深深碧殿寒 绿树碧帘相掩映 明月自来还自去 无人知道外边寒 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 华清宫 唐代宫名 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 山有温泉 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 宫 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大加扩建 改名华清宫 8 对这两首诗的理

14、解 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 吴诗以讽刺见长 开头两句 一个 飞 字 突出雪大风猛 一个 暗 字 更显雪 意正浓 接着轻描宫中 落旋干 的景象 此句不着议论 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B 吴诗 绿树 二句 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 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 非常寒冷 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 崔诗 草遮 一句 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 杂草已将石磴 掩盖 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6 D 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 荒草丛生 寂无声息 宫中之树 直插云霄 再写夜间 之景 情景相称 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E 吴诗 无人知道外边寒 和崔诗 云树深深碧殿寒 中的 寒 都主要

15、写出了天气寒 冷之意 9 两首 华清宫 诗 虽题材相同 但手法 主题各异 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 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的思想情感 6 分 答 三 名篇名句默写 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阿房宫赋 中 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既贴切又形象 2 李煜的 虞美人 一词中用比喻 夸张 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 白 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3 欧阳修在 伶官传序 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 告诫后人应记住 4 蜀相 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极为深微表达追思缅想的诗句 是 三 文学类

16、文本阅读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1212 分分 必做题 必做题 11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 1 3 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 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 个个蘸着唾沫 起劲地点着分到 7 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 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 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 他却没有一丝兴奋 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 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 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 没有了鸟儿的啼鸣 整个村野 像是被掏空了心脏 干瘦苍凉 毒辣辣的日头 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 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 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 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 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 伙伴们小瞧他 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 欺负他 有一回放学 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 他吓得哭爹喊娘 没命地逃 伙伴们一旁看笑 话 最后 他见路边一棵大树 被逼无奈 使出吃奶的力气 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 恶 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 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 毛猴突 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 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