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8515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研究报告: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问题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家庭、学校乃至国家美好未来,这就要求学校老师、父母、社会给以高度关注,让学生们处于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同时,我们向部分学生以及老师进行调查,并总结得出调查结果,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用来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在“身体健康”方面,调查问题涉及睡眠时间、学习时间、锻炼方式、日常饮食等方面。大多数同学的睡眠时间一般在八小时左右;学习时间均在上课期间;早上有跑步等体育锻炼,在课件休息时间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在“心理健康”方面,调查问题涉及到学习压力、心理素质

2、等方面。面对学习压力,大部分同学在缓解情绪时会找人倾述,但有少数同学选择了闷在心里。二、学生身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学习,存在用眼不规范导致视力下降、久坐导致颈肩腰腿疼等问题。2、部分同学由于在食堂就餐存在挑食和饮食过快导致肠胃病问题。3、有些同学存在学习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情绪不稳定的问题。4、有些同学反映缺少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建议1、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比如参加跑步等有氧锻炼,避免在雾天、受污染的环境中运动,常做眼保

3、健操,休息时间做做拉伸运动等。只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才能发现自己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制定改进的策略,自觉参与体育锻炼需要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付诸实际行动。发展体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体能要素,是构成体能的组成部分,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等。同时高中阶段是塑造健康体魄的重要时期,发展不同的体能要素,应采取相应练习方法进行锻炼,进行力量练习一定

4、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进行,切记长期停止锻炼后,突然加大运动的量和强度,这样极易造成伤害,有损健康。体育锻炼是降低体重,改善身体成分的重要手段,锻炼的关键是长期坚持进行中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体育活动。同时,要科学的制定锻炼计划。学会掌握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点,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知道怎样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体能,有计划的参与和科学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实践中,那些真真切切的体验和通过奋斗拼搏得到的快乐,会使你感悟到健康的价值,增强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2、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因为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命、工作、思维,都依靠食物中的营养供应。据统计,一个人一年的

5、平均饮食消费量达1吨之多,如果膳食安排不合理,就会每天都损害健康,日久天长,自然带来百病丛生的后果。营养可以影响你的思想、行为和感受,也与你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有关。总之,营养状态的好坏和正确与否将决定你生命的价值和个人的成就,同样也与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紧密相联。科学的饮食习惯,可以使人们远离疾病,身体更加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饮食的重要性不了解,所以产生了很多饮食误区:如每天三餐的食物单一化;暴饮暴食;只吃肉,却不吃蔬菜水果;吃饭时没有做到细嚼慢咽;吃烧焦了的一些食物等等这些对我们的健康都是不利的。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营养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素,如果食物中的

6、营养素摄取不足或不平衡,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而营养过剩则会导致肥胖,损害身体健康。我们要做到食物多样,一日三餐,食用新鲜食品,少吃煎炸食品,少喝含糖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他制品;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就餐细嚼慢咽,避免消化不良。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健康,减少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增加疾病的发生率,危害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虽然大都发生在成年以后,但是产生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不良的生活方式却是从儿童、青少年时期逐渐形成的。我们要做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按时作息,保证足够

7、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看书学习劳累过度。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之后,学生就能实现时间的合理利用,按时完成教师和自己设定下的任务,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能让中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保持愉快的心情,并获得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中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那么学生就能增加与其他同学相处的机会,因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的朋友就会伸出援助之后,防止学生出现心态扭曲的现象;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许多人在受到病痛的折磨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理扭曲的现象,一旦学生拥有良好

8、的生活方式之后,就会防止病痛的侵袭,因而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身边的问题。良好的生活方式能让学生获得优异成绩,以睡眠时间为例,如果中学生拥有了充足的睡眠这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大脑来听取教师的讲解,并且还能找到解题新思路,获得教师的青睐,因而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学生能够获得较为优异的成绩,防止成绩较差而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4、 有效调节心理情绪。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如快乐、满意等,既是维护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促进生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保持身心平衡,使人精神振奋,激活神经系

9、统,使之兴奋和协调,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还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反之,不良的情绪如恐惧、忧郁、过度兴奋等,若得不到及时调适或宣泄,就会削弱人的生理抵抗力,引起生理疾病。黄帝内经中对于这一点有过详细的论述:“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又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学生的学习生活,总的说来是紧张的。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这种竞争性的环境,或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十有八九会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学生中常见的一些疾病,如紧张性头痛、神经衰弱、心律不齐、哮喘、神经性皮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不调等,都与情绪变化有关

10、。如果我们能够主动的运用简单而有效的调节方法及时控制不良情绪,就可以把不良情绪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把积极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如表象调节法、暗示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宣泄调节法、表情调节法等。5、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是保持人类健康的重要方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信心是在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提出的。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总拿自己的优点去比别人的缺点;或有的人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卑的心理使他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愿做。这两种情况均属心理不健

11、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很活跃, 示范也让他们来做,这些学生往往很自信,精神状态也好。而那些能力差的同学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更不好意思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甚至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细致观察,有意识地为这些能力差的学生创造展示其优势、特长的机会,由简到难,逐步培养其自信心。同时,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在集体中和大家平等相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注重合理营养膳食,增强抵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