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之我见作文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12207873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科举制度之我见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科举制度之我见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科举制度之我见作文(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科举制度之我见 科举制度始自隋大业三年,大唐王朝建立,进一步完善考试机制,开科取士。从此,读书就成了书生生气十足的秀才们的进阶之路,想一想,有种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尽长安花,它的确立似乎为那些出生贫寒的人指了一盏明灯,有的在“孙山之后”而羞愧与无颜。 在历史人物和历史见解,有很好知识和判断。在唐宋的考试并没有太多的不一样,它是考它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素质。倒是差别大的是唐代的考试,考场上的试卷知识参考,并不是看一些特别精彩的诗词歌赋,文章就能录取,而是也看考生们平时的创作成绩。所以考生们在很早就进京整理自己得意的文章,诗词歌赋,用轴卷装起来。 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

2、,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我们各级政府任职,在教育,社会风气方面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科举考试吸收了寒士进入政权,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依据。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在早期,科举的产生出了一批一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外交家等。比如我们从接受教育认知到的唐代古诗的诗人王维,颜真卿,白居易,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等,陆续到明代,清代数多位文化名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同样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一面。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性应考者,使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

3、子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家庭的悲剧,由于科举制及第者享有有待的荣誉,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因此常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弃妻子的悲剧发生。相信陈世美的鲜明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最后导致官场腐败,又造成严重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层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官官相护。其次还有清代乾隆年间的和坤,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只手遮天,多次利用科举考试的题目为诱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这是一个国家建设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制度造成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这些科举的弊端,改革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科举的兴废影响深远,尽管我们已经进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时代,但传统的制度仍影响我们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相辅相成,都是文化的载体,就像今日的高考,仍留存一丝的科举制度的延续。使高考改革有利于选才育才,推广学校和培养新式人才,更加注重教育方针,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崇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素质的根本提高。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对教育本质有端正的认识,有助于科学的教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