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

上传人:le****9 文档编号:12207086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塘渣首件施工技术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邳州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高桥引线工程塘渣路基首件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概况宿占线(X209)高桥位于邳州市八义集高桥村境内,跨越房亭河。老桥为14-5m实心板桥,全长76m,桥面净-6.4+20.3m,盖板开裂、下沉,该桥已成为危桥,限制车辆通行。同时房亭河规划为V级航道,通航净宽50m,通航净空5m,最高通航水位26.5m。该桥不能满足通航要求,为解决陆路和水路交通要求,需对高桥进行改造。根据现场测量显示,老桥桥位前后均为弯道,最小半径为70m,不能满足二级公路标准。为满足技术标准,需改移桥位。2012年2月18日在徐州交通运输局召开了邳州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议,会议

2、上确定高桥采用40+60+4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方案,同时进一步优化桥头引线,减少拆迁规模。本次高桥改造工程桥梁及引线全长1415m,其中桥梁长140m,前后引线长1275m。2、主要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二级;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0.2m;路面宽9.0m。3、总体安排为能够全面总结首件成果,充分暴露在首件(试验段)施工中各项不足及下步大面积的施工需要,首件工程拟定在K1+300K1+360进行,首件施工段长度60米,试验填筑塘渣550立方。施工日期为2015年12月16日上午。首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015年12月15日全面技术准备; 、2015年12月16日上午首件工

3、程施工;、2015年12月16日下午总结。二、准备工作情况、路基完成清表验收合格;、施工前,技术负责人依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等资料,对项目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首件施工路段已测放出摊铺中线、边线。、填筑所需塘渣已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料源有保证。、所需施工机械已进场并检修调试完毕。三、试验段的目的、确定标准施工方法;、塘渣原材质量控制的方法;、松铺系数的确定;、压实方案的验证;四、塘渣土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填料检测自卸车备料施工放样(控制分层厚度及布网格布料)摊铺整平碾压自检(合格)报检下一层4.1测量放线首件施工路段由工程科进行路线中线及边线放样,每侧路基比设计值加宽30,纵向分4幅,每8米撒一

4、道灰线,现场形成的石灰方格网为5m8m=40m2,每车运输塘渣24立方,每车卸置一格。塘渣卸置后布设测点,采用灰点跟踪法控制松铺厚度,在道路两侧设置保护桩,并用水准仪测出各测点的初始标高、松铺标高,及时报请监理测量工程师现场检查。4.2 填料运输根据首件工程填筑方量550立方,用自卸车将塘渣土运至指定填筑区域。塘渣土的粒径实行料源地和施工地点双控,料源地和施工地分别派冯仰元和秦新负责塘渣质量的控制。塘渣土供应商在采集塘渣土时将不符合粒径要求的塘渣土剔除,塘渣土开采后属于自然状态,不得掺杂其他材料(砂、土)及树根、草皮等杂质。到达施工现场后,现场管理人员在卸料过程中注意质量把关,对于粒径过大的塘

5、渣土使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剔除,对于含泥量过大的填料要及时通知供料方停止供料,重新选择级配好的石料。4.3 网格布料在摊铺填料前应根据实测原地面实测高程对填方段进行控制, 本首件工程为第一层填料,现场压实厚度按3060cm控制,松铺系数暂定1.35,根据压实前后的测量标高,验证塘渣土的松铺系数。首件施工路段由工程科进行路线中线及边线放样,每侧路基比设计值加宽30,纵向分4幅,每8米撒一道灰线,现场形成的石灰方格网为5m8m=40m2,每车运输塘渣24立方,每车卸置一格,派专人指挥倒车。严格控制每车的装料数量,每个石灰格只能进一车料,并均匀卸在网格中间。4.4摊铺平整各测点的初始标高、松铺标高,

6、及时报请监理测量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装载机配合挖掘机开始摊铺。对于大块石料用挖掘机填到路基下部或两侧,上面摊铺其他细粒径塘渣土。布料过程中及时形成纵坡及横坡,同时按照路基边线,用挖掘机及时将宽出边线的填料收回,保证路基的碾压宽度及边坡的顺直度。在装载机平整过程中,及时用小石料填补粗骨料空隙。粗平完成后,找出布设控制点,测量该点的顶面标高,并与该处对应点的高程进行比较,控制松铺厚度。根据路基填筑控制点(线),用人工再次配合装载机和挖机进行精平处理,控制好路拱。在摊铺平整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按照现场撒布的白灰线网格在指定区域卸料后用装载机推开摊铺。初步摊铺后用挖掘机或人工将超粒径石块清理出,之后进

7、行集中破碎。塘渣土压实后的塘渣土顶面应无明显空隙、空洞。当石块级配、粒径差异较大时,辅以人工铺筑,具体方法为:(1)铺大块石料(粒径不大于层厚的2/3),大面朝下,再铺小块石料,石渣嵌缝找平;(2)对于机械摊铺后缺少细料处,挖开后人工混拌或换填粗细搭配均匀的料;(3)大块石料上面不得少于5cm厚的细料覆盖层;(4)所有石块空隙必须用细料填补密实,不平处用人工补料找平;(5)当粒径过大时,应辅以人工进行剔除,严禁不合格石料直接用于路基施工。4.5碾压碾压原则: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碾压时先静压后振压、先两边后中间,要交错碾压、纵向进退式进行。(1)碾前稳压:在对填料进行重型激振碾压前,对填料进

8、行静压,静压方向采用横向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每次进退碾压宽度重叠前次碾压宽度1/3前轮宽度(0.4-0.5m),行走速度不超过4Km/h。通过静压,可使填料粒径的差别减小,且提高了松铺填料的振压前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对充分发挥振动压路机的重型激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重型碾压:压路机静压完成之后,采用25t振动压路机以不超过4Km/h的行进速度开始由两边向中间进行振动碾压,压路机每次进退碾压宽度重叠前次碾压宽度的1/3轮宽。先弱振1遍后开始强振,利用沉降差法(具体方法见下文)进行检测,测量沉降差小于等于3mm为合格, 检验合格后用25t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收面。对压实表层进行全过程控制

9、,局部出现坑洼时,人工及时铲碎渣将坑填平。碾压过程确保无漏压、无偏压、无死角。确保压实层顶面应达到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表面平整、无软弹。记录好此阶段的碾压遍数。(3)、碾压方案方案A碾压模式(碾压段落K1+330K1+360):碾压阶段压路机类型数量(台)碾压速度(Km/H)碾压模式初压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前静后静1遍,每次重叠1/3轮宽复压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前振后振(弱振)1遍,每次重叠1/3轮宽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前振后振(强振)4遍,每次重叠1/3轮宽终压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静碾收光1遍,每次重叠1/3轮宽方案B

10、碾压模式(碾压段落K1+300K1+330):碾压阶段压路机类型数量(台)碾压速度(Km/H)碾压模式初压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前静后静1遍,每次重叠1/3轮宽复压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前振后振(弱振)1遍,每次重叠1/3轮宽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前振后振(强振)5遍,每次重叠1/3轮宽终压XS223J振动式压路机13.54.0静碾收光1遍,每次重叠1/3轮宽(4)、碾压注意事项:、压路机起步、停车要平稳,压实段落要呈阶梯形向前推进,每次折返点不得重叠(前后相距50cm以上)。、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直接换填新合格塘渣合料

11、。、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表面不受破坏。4.6 压实检测由于塘渣土路基不宜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决定采用沉降差法进行检测。具体操作:首件工程现场准备6个直径为5cm的铁球按如下要求进行布设:在K1+320、K1+340施工断面均匀布置3个铁球,布设点位分别为左距中5.1m,中,右距中5.1m。压路机静压一遍之后布置铁球。铁球布设完毕后,然后进行弱振1遍再进行强振,每强振一次由测量队张全负责测量铁球标高h1,测量后开始下一遍的强振。强振后,再次测各球标高h2,两次标高差(h1h2)则为压实沉降差,计算沉降差是否小于3mm,若不符合要求,则再全面振动,再按上述方法

12、测量压实沉降差,直至最后一遍与前一遍压实沉降差小于等于3mm为止。五、首件工程检测(验证)内容、频率、方法及质量要求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二级公路1压实度符合试验路确定的施工工艺施工记录沉降差试验路确定的沉降差水准仪:每40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3点2纵断高程(mm)+10,-20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3中线偏位(mm)100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4宽度(mm)符合设计要求米尺:每200m测4处5平整度(mm)20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6横坡(%)0.5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7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每200m测4处平顺度六、施工注意事项(1)每层恢复路基中线,每层对路基标高进行一次测量,布料、并碾压到边。(2)做好临时排水,两侧坡脚下开挖纵向临时排水沟,并与附近沟渠相通。(3)对每层填料的粒径、松铺厚度、碾压设备、碾压遍数以及沉降差都跟踪检查测量,并做详细记录。(4)横向全断面施工,纵向预留搭接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