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产业技术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6435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重点产业技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 内容摘要:全面提升重点产业的技术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首都经济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内涵式增长对科技工作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要求。设立“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市科委集成资源的优势,围绕首都经济的重点产业方向,选择若干重点领域,综合项目、政策等各种创新手段,努力营造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的良好环境,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主题计划的实施,力争到2010年,提高北京产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和依靠程度,推动重点产业的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增强北京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使之成为全国相关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引领者,不断提升其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的地位,逐步形成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主题计划的重点工作领域包括七类:生物工程及医药产品、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都市型工业。一、计划概述(一)计划实施的必要性1、重点发展高端产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扩充首都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的战略选择。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走集约型、内涵式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首都发展的必然抉择。重

3、点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既能够充分体现北京资源特点,充分发挥北京资源优势,又符合“首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扩充首都经济总量,提升首都经济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2、发挥科技作用,促进自主创新,对于提升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北京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与国际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重点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仍然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整体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基本依赖进口,如汽车电子、CPU、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等

4、,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提升北京重点产业的技术竞争力,提高北京重点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3、设立“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可以进一步发挥北京资源优势,推动北京重点产业的发展。北京在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电子与信息等重点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基础,而且具备发展产业高端环节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但这些优势资源并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和产业竞争力。实施“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对于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企业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

5、,力促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计划实施的可行性1、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来,北京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企业创新意识有所增强,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已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如在LCD显示器、手机芯片、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T比特高端路由器、高温超导电力电缆系统、非典灭活疫苗、汽车安全预警系统等。2、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一批产业基地和知名企业,产

6、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按照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辐射力、低资源消耗、低污染的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电子与信息等产业,北京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汽车产业基地、大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基地、亦庄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化基地,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涌现出京东方、中软、神州数码、中星微、同仁堂、安泰科技等知名企业。3、北京重点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在全国、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不断向高端迈进的基础近年来,北京研发投入增长较快,2004北京R&D经费投入达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7%,已经超过国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5%)。技术

7、创新力量不断增强,据统计,目前北京已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各类研发机构2000余家;北京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大举进入北京。这为提升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占据国际分工制高点创造了条件。4、市科委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市科委近年来不断深化“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围绕重点产业的关键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一是组织实施了一批产业化攻关项目。如数控机床数字化制造、肝脏及重大肝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等,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出台了若干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有利改善了创新条件;三是通过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

8、构,建设科技条件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等,不断完善首都创新服务体系;四是针对北京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布署,已经开始并取得初步进展。二、计划的原则、目标及内容(一)原则“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设计的原则包括:有限目标原则。主题设计要有重点地选择某些产业的若干关键领域,制定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可实现、可考核的具体量化目标,力争在这些关键领域有所突破;主题计划设计要紧紧围绕科委可以组织调动的资源和力量,也就是科委能抓得住、能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工作。企业主体原则。通过科委主题计划的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和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市场

9、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机制。集成资源原则。整合与重点产业相关的资源、各项工作和各个工作部门,调动多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以形成主题计划实施的合力;利用政策、项目、体系、人才等手段来引导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自主创新原则。主题计划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科委要通过资金、政策支持等手段使资源向自主创新倾斜,促进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努力切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并占据高端,实现提升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的目标。国际视野原则。在全球范围考虑重点产业的国际转移和技术的高端分工,组织科研力量围绕重点产业的需求

10、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技术引进及优势国际企业和资本的引进;鼓励中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中心、业务中心和地区总部,引进跨国公司人才、经验,培植和带动北京本土企业发展;通过完善国际化服务平台,促使更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主题计划的实施,提高北京产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和依靠程度,形成利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重点产业的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增强北京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其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成为全国相关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引领者,并提升其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的地位;通过技术引领,形成一些新的、有潜力的经济

11、增长点,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具体目标(1)在电子与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取得若干重大技术突破,争取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完成若干技术标准的制定,培育若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北京产业结构,较大幅度提高北京重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并通过重点产业的技术扩散,带动北京整体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的整体发展。(2)选择若干关键领域的一批有一定发展基础和潜力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大企业的示范带动,发挥产业关联作用,支持更大范围内的更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

12、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3)促进重点产业形成紧密的技术联盟和企业联盟,增强合力攻关、开发尖端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以联盟关系为纽带,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创新示范基地。(4)发挥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信息更加畅通、联系更加紧密、效率更高、成本风险更低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机制,促进科技资源更加紧密与产业发展融合,充分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5)加强研究科技提升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的基本规律与趋势,调整完善原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制定落实以科技创新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增强创新意

13、识,加大研发投入,并引导社会资源投向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 3、阶段目标 (1)近期(2005年)目标到2005年底以前,着力做好主题计划启动工作,为下一步实施专项打好基础。全面梳理科委与重点产业相关的项目,将与提升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相关的科技项目整体纳入本主题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总结前期项目支持、政策发布等工作经验,启动新的工作设计;建立主题计划工作的协调机制,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组织与协调主题计划的落实工作;开展专题研究,收集相关行业数据,掌握科技提升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的基本规律与趋势;研究编制科技提升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的主题计划发展规划,为

14、未来主题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2)中期(2008年)目标争取到2008年底,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主题计划开展取得初步成果,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在电子与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若干个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通过推广应用,使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产生明显效益,成为带动北京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基于产业联盟合力创新的尖端标准制定取得重要进展,能在第三代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等若干个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问题上占据主动;重点产业专利申报数量有较大增加,在电子与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产生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的知名企业;初步形成更加有力的利用科技创

15、新促进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的政策体系,推进产业示范基地与示范项目进程,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远期(2010年)目标到2010年,全面完成主题计划设立的各项目标。(三)工作内容主题计划围绕提升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主要从事集成各类资源、研究战略规划、协调落实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创建优质服务等产业促进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 1、组织实施促进北京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推进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增强北京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北京重点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开展领域预研,结合北京重点产业实际需求制定领域指南;遵循“以大带小”的原则,在电子与信息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领域,以芯

16、片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起点高、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技项目,全面带动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遵循“以用定研”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高温超导、数据存储材料、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等一批科技项目,推动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在基因工程、第五代TFT-LCD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项目,进一步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北京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竞争优势;建设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丰新材料基地等一批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转化政策,进一步提升北京重点产业的综合竞争力。2、促进企业自主知识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